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010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9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与作者相关情况。2. 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3. 激发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以及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学法指导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词意蕴。自主学习1. 下面是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请补充完整。(1)陶渊明( 365-427 ) ,著名诗人。一名潜,字,世称,又自号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陶渊明是 汉 魏 南 北 朝800年 间 最 杰 出 的 诗 人 。 陶

2、诗 今 存125首, 多 为 五 言 诗 。 从 内 容上可分为、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后的第二年,这是第首。(2) 孟浩然( 689-740 )襄阳人,代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并称“王孟” ,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游历与于吴越。 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 ,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

3、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3)王维( 701 年 761 年) ,字,祖籍山西祁县,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因做尚书右丞,世称“” ,外号“ ”。与当时的孟浩然齐名,并称“” 。今存诗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所以2 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苏轼评价他的诗画艺术为“诗中有画”, “” 。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时期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悠闲自在的生活,终南别业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4)李清照(1084-1155 ) 号,南宋杰出女,章丘

4、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派词人,她的诗称为“” ,在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有易安居士文集 、 易安词,已散佚。现有传世。

5、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5)纳兰性德 (16551685) :著名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字(纳兰容若),号,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诗词成就: 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况周颐 蕙

6、风词话中誉其为“”。2. 给下列加点的字。荒秽( ) 荷( )锄道狭( ) 草木长( ) 沾()愿无违()舟楫()林叟()殷勤()嗟日暮()谩() 雪一更()聒碎()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语。(1)草盛豆苗稀() () (2)晨兴理荒秽() () ()(3)带月荷锄归()(4)道狭草木长() (5)夕露沾我衣()3 ( 6)衣沾不足惜() ()(7)但使愿无违() ()(8)涵虚混太清() () (9)波撼岳阳城()(10)欲济无舟楫()(11)端居耻圣明() (12) 坐观垂钓者()(13)晚家南山陲()(14) 胜事空自知() (15)偶然值林叟()(16)星河欲转千帆舞() ( 17)殷

7、勤问我归何处()(18) 我报路长嗟日暮()4. 按下列的提示默写诗句。(1) 归田园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2) 归田园居中,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愿望的诗句是:,。( 3) 望 洞 庭 湖 赠 张 丞 相 中 描 写 洞 庭 湖 的 气 势 磅 礴 、 雄 浑 壮 阔 , 充 满 活 力 的 诗 句是:,。(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作者化用典故,巧为设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要做官的愿望,也暗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诗句是:,。(5) 长相思中王国维盛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合作探究问题一: 整体感知。1. 归园田居一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 望洞庭湖赠

8、张丞相一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 终南别业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渔家傲一诗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4 5. 长相思一诗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问题二: 重点探究1. 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本诗的主旨句,诗中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尾联中,作者化用典故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的言下之意是什么?问题三: 名句赏析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问题四: 拓展延伸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 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2.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

9、成了一成语,它是_,现在的意思是_ 3. 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_的愿望。4.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答:5 5. 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我的收获反复诵读诗歌,说说你对诗歌初步理解?6 29诗词五首自主学习1. (1)东晋元亮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饮酒诗、咏怀诗三(2)唐山水田园王维干谒(3)摩诘唐王右丞诗佛王孟维摩诘经维摩诘画中有诗(4)易安居士文学家婉约易安体中国文学漱玉词(5)清代性德容若楞伽山人清词三大家国初第一词手2. hu ha xi

10、 zh ng zh n w?i j s u y n j e m n g ng gu 3. (1)盛:茂盛。稀:稀疏。(2)兴:起来。理:清理,清除。荒秽:田中杂草。(3)肩负,扛。(4)道狭:道路狭窄。 (5) 沾:沾湿。 (6) 足:值得。惜:惋惜。(7)但使:只要让。愿无违: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8)水映天空天空(9)冲击(10)渡过(11)安居,闲居不仕(12)坐视,旁观。(13)边缘,旁边(14)美好的事(15)遇见老翁(16)银河(17)情意恳切的样子(18)慨叹4. (1)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5)夜深千帐灯问题一:1.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2.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景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有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而深感愧疚,希望张丞相能引荐自己的思想。3. 主要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思想感情。4. 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5.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陪侍生活的情绪,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问题二: 1. 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与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弃官归田以洁身

12、自好的愿望。2. 作者化用典故, 巧为设喻,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要做官的愿望,也暗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这两句诗的言下之意: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先生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愿望。问题三: 1. 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充满活力,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7 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2. 这两句诗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抬头看天空的云,心情悠闲到了极点。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明白地揭示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境,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这两句诗有水有云,有声有色,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真是“诗中有画” 。此二句诗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问题四:1 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2 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3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4 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5.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我的收获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