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5984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公开课一等奖《芦花荡》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今天我们学习来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出示学习目标:1探究人物揣摩性格,注重环境品味语言。2感悟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二

2、、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1、扫除文字障碍、读音障碍、词语理解障碍。2、作家及作品简介:孙犁(1913- 2002)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原名孙树勋。孙犁与赵树理、 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 和“四杆铁笔”。1944 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 )、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新时期以来,有以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 澹定集、 耕堂杂录、 尺泽集、 远道集、 老荒集、 陋巷集、 无为集等出版。1992 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其中白洋淀纪

3、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3、孙犁小说风格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 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 他着力描写、 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 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4、问题探究:这是一片的芦花荡。 (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一片静谧安宁的芦

4、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口述故事情节)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的句式说话。三、交流展示1、扫除字词障碍检查交流2 2、小说知识积累卡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

5、发展情节、渲染气氛。)3、本文背景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 事变, 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 ,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4、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抗日时期白洋淀5、这是一片的芦花荡。(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荡、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 )6、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口述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

6、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负了伤。这个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7、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老头子“老头子”的身份是交通员次要人物是

7、大菱和二菱她们的身份是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归纳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头一天夜里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第二天中午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归纳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归纳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8、对其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9192 第 3、4 段)行动描写(如P.9698 第 55、57、 61 段等)语言描写(如P.94 第 21 段等)心理描写(如P.96 第 47 段)侧面描写:如第8 段;第 1 段首句中的“呆望” ;以及文中P.96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

8、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9、想想说说写写 找出课文中几处如诗如画描写景物的语句,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并把它抄写下来逐一品味,然后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景物描写之作用:景物描写在记人记事的文章中通常起到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折3 射人物心理的作用。本文的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谐,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10、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退缩。他的向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

9、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和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也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作者常常的情怀。11、重点探究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说话, 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可以有如下结论: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在护送中他与尽了力,但对小女孩的负伤,他是那样的自责,这表现出的是对小女孩、对自己同胞的爱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哪些内容表现了

1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有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 他的全部功过,都由这一点生发出来。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具体表现:过于自信:如P.92 第 5 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P.93 第 10 段“安心睡一觉吧, ”P.94 第 21 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P.95 第 31 段“他打不着我们”过于自尊:如 P.95第 38、 39 段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96 第 47 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P.96 第 5154 段 女孩与

11、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他六十多岁了,深夜独自一人出入芦花荡,神出鬼没,不带一枝枪,负责淀内淀外的联系,这是他机智的表现特别是他单身一人,设下计谋,痛打十多个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谋的表现)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可以有如下结论: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

12、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4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屈辱的亡国痛表现在”的句式发现说话。12、环境描写的艺术探究为什么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景美:充满战斗的诗情画意美人美:蕴含爱国深情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加强抒情的韵味。13、文章主旨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

13、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14、文章写法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15、探究诗性美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诗性美”。讨论交流,明确:轻缓的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

14、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 “叹了一口气” , “像连珠箭” , “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 ,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

15、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诗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 、 “一片苇叶” 、 “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 丑陋、 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 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 “弯弯” “飒飒” “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5 富于抒情性。16、我们发现小说的诗意还很多,比如语言的色彩美,叠音词的节奏美,人物的朴实美等等你一定对芦花荡感受很深,用这样两句话写一段话后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只飞鸟假如我是一棵芦苇读芦花荡有感四、总结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在灿烂的花卉中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因为美是人人都向往的,这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