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时间”浅说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83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时间”浅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时间”浅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时间”浅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时间”浅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时间”浅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时间”浅说 一 “心理时间”是从属于心理活动的时间,与“客观时间”相对而言,已成为现代文论中 的一个概念。 十九世纪下半叶,亨利詹姆斯就重视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他认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 在于作品中的人物对世界的感受和深刻意识。著名的“意识流”就是由他提出的。稍后,弗 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和“梦幻”提到一个绝对的高度。并用这种观点 来研究文艺,认为文艺也是“下意识”的象征表现,具有梦境的象征意义。他宣称:“幻想 同时间的关系,一般说来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说,它仿佛在三种时间和我们想象有关 的三个点之间徘徊。精神活动是与当时的印象与当时的某种足以产生一种重大愿望的诱 发性

2、的场合相关联的。从那里回溯到早年经历的事情(通常是儿时的事情) ,从中实现这一 愿望;这种精神活动现在创造了一种未来的情景,代表着愿望的实现。它这样创造出来的就 是一种白日梦或称作幻想。这种白日梦或幻想带着诱发它的场合和往事的原来踪迹。这样, 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联系在一起了,好象愿望作为一条线,把它们三者联系起来。 ”(注 1) 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柏格森另有一种时间观。他把世界说成是“意识的绵延” ;把他所谓的 “直觉”看成是“真正的时间” ,唯一的“实在” 。他认为“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而我们 则是创造这些瞬间的艺术家” 。时间在创作中“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它不是一种 可以在不改动

3、内容的情况下被拉长或缩短的距离。他完成作品所须的时间,乃是他的作品的 不可分割的部分,使它缩短和加长,那就会改动它所充满的心理演变以及它的创新目标的内 容。创新所花的时间,和创新本身是一致的,形式在程度和尺度上的变化,同时也是思想的 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重大的过程,很象一个观念的成熟。 ”(注 2)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作 家笔下的时间和作品的艺术效果有密切的联系。而这种效果的取得,就在于“打破时间和空 间在艺术家与我们意识之间所造成的疆界” 。 “心理时间”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了。詹姆斯的“意识流” ,弗洛伊德的“郁结疏导” ,无疑忽视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决定作用,强调了人的

4、主观意志,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和范围;柏格森的“直觉说” ,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但他们关于 “心理时间”的发现,如把它限制在人们认识真理的一定阶段上,倒不失为一种真实。许多 作家(根据人的本能)竭力捕捉一瞬间的印象和幻觉,再把这些印象和幻觉连接起来,一瞬 间的印象和幻觉不等于真实,不等于美,更不是最高真实、最大程度的美,而贯穿这些印象 和幻觉的“心理时间” ,却真实而独到地展现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二 “心理时间”突破了自然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好象是作家信笔写来,随意发挥,变化 无常。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发之有因,变之有常。例如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对于 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这样。主人公哈里和

5、他的情人海伦,来到乞力马扎罗山狩猎旅行,不幸 腿被擦破, “忘了给抹上碘酒,随后又根本没有注意它” ,结果发炎以致坏疽,又无法回医院 治疗,成为绝症,只好等待死神的降临。在这生命垂危之际,主人公神思恍惚,思前想后, 天南海北,把他一生的经历几乎和盘托出。刚才还在卡拉加奇车站,背着背包望着为避战祸 隐遁深山,埋于积雪之中的人们;接着又到了高厄塔耳山, “睡在装着山毛榉树叶的垫子上” , “缠住宪兵闲扯” ,掩护一个士兵在雪地里逃走。刚才还在“梅德纳尔之家”的冰川的大斜 坡上滑雪,身子“仿佛象一只飞鸟从天而降” ;接着又“在烟雾弥漫中玩牌” 。刚才还在防线 上用机枪扫射四散奔逃的军官,诅咒“该死的

6、杀人坏种” ;接着又到布卢登茨饮酒作乐,对 琴听歌。他和女人们鬼混又憎恨自己的情场痴遇但这些绝不是杂乱无章的。就它的直接 原因看,这些片断的回忆画面和梦境都是主人公处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关隘之际迭现出来的。很显然,哈里临终前的情绪完全来源于他的生活历程。这个历程在这里只能是断断 续续的再现,不可能合乎自然时序,但它是特定条件下的真实。打破自然时序,打破形式逻 辑的限制,而按照“心理时间”的逻辑,把过去、现在发生的事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串在一 起,也就形成了人物的心理意识流。然而这种不受自然时序限制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功能, 只是“心理时间”功能之一。 “心理时间”的另一个功能,是在正确估计读者欣

7、赏作品的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宣泄人 物的内心感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感染读者的作用。在传统的叙事作品里,作者一般是按照时 间的推移,一步一步地将情节推向高潮,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这里所用的时间,往往带 有被动性。而“心理时间”的运用,往往把时间这个情节发展的要素化为某种动力,使之和 其它艺术手段一道来摇撼人们的心灵,带有较强的主动性。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是 对生活真实的驾驭。 “心理时间”是一种意识流动的轨迹。但是“心理时间”总要依赖于客观时间。任何作 品都不能纯粹用“心理时间”来写成,都要遵循人们的思维规律。这也就涉及到“心理时间” 的深层结构。这个更深的层次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心理时间”

8、和“客观时间”的充分协调。 创作要把握住这一协调,以保证作品的风格获得它应有的美学价值。这种协调很复杂。反映 在作品里,主要表现为过去刻着人物活动踪迹的时间和眼前正在流逝的时间,以及想象中的 将来时间,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联系起来的问题。 “心理时间”的运用,往往是把这三种时间 并列起来,出现了多层次的时间交叉。但这种并列交叉毕竟要服从于客观时间的制约,尽管 在这里“客观时间”已经纳入了“心理时间”的内部构造。这就是说,运用“心理时间”并 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相反,在某一方面,它的限制要比运用“自然时间”更严格。因为它多 是从人物内心的隐衷出发,需要一把打开秘密的钥匙,把那些染着不同色彩的“时间”排

9、好 队放出来,而这把钥匙只能从生活的熔炉里锻造。 乞力马扎罗的雪一开始就客观地交代 了乞力马扎罗是非洲的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上耸立着“鄂阿奇鄂阿伊” ,即“上帝的庙殿” 。 在它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 有人作过解释。 ”在主人公即将死亡时出现的梦景,则前呼后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意旨: 崇高永生,鄙俗可弃。整篇作品的结构服从于这个创作思想。全部故事浓缩在一天的时间内, 表现了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和精神面貌,并没有生拉硬扯之嫌。这就是因为他恰当地把握了客 观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关系。 艺术是有血有肉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它的内部联系。上述三个层次相互

10、制约,共同构成 “心理时间”的艺术职能。第一个层次从属于第二个层次:宣泄人物的内心感情不是漫无节 制的,它必须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反应,推动读者的感情升华。这就要求作者潜入人物的心灵 来拨动读者的心弦。为此又要发挥第三个层次的作用,以沟通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交流, 从而把作者的思想巧妙地渗进去。 三 “心理时间”的构成这样复杂,运用起来当然不易。它和其它艺术 手段一样,既有自身的长处,也有自身的短处。 首先,运用“心理时间”表现思想内容,大多单刀直入,切中要害;但要求读者的思想 高度集中,并在欣赏的同时积极参预新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艺作品的娱乐性。 基本上遵循客观时序的作品,眉目清楚,

11、描写细腻,容易在步步展开中引人入胜。而按“心 理时间”展开的作品,由于跳跃性大,读时头绪不易理清,就得多费脑筋。有时作者把全篇 中人物关系结于一笔,就好象一刀砍在各种关系的纽结点上,面面生光,夺人眼目。但是如 果在阅读中,忽略那一笔,也就莫名其妙了。 其次,运用“心理时间”塑造的人物情思绵绵,立体感强。人物只有和读者的思想交融 起来,才能在人们的心头拱起他的形象。传统的叙事作品往往是把人物形象推到读者的跟前, 读者在把握了他的生活环境之后,再看看他的所作所为以至所感所思,从而决定爱憎。但读者也往往不易强烈地感受人物的情绪波动。而运用“心理时间”就易于把读者带进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人物一同感受,

12、自始至终都处在纷繁复杂的情思纠葛中。但人物生活的环境淹没 在主观情感之中,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慢慢咀嚼固然有味,如果倦于思考也就只能模糊一 片了。 还有,运用“心理时间”写成的作品简约练达,容量较大。 “心理时间”的运用,不允 许作者游离这一艺术手段的基本要求。它可以穿针引线,大放大收。而按客观发展时间来写, 只能细针密缝,循规蹈矩,才能关合自然。前者看上去比较恣意自如,实际上很难驾驭。 世界上决没有纯粹的艺术。 “心理时间”的运用也是要受思想内容制约的。它一方面是 那个支离破碎的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心攥在一起,导向一个幽远的 境界。 “心理时间”毕竟偏重于主观性,只有把它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才能在我 们的创作中起积极作用。 (注 1)见现代西方文论选 ,第 138 页。 (注 2)同上书,第 84、89 页。 “心理时间”浅说 宗坤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