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82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1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名称:应县 2011 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初设1.2 项目呈报单位: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1.3 项目实施单位: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部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 项目建设年限:一年1.6 项目负责人:杨成信1.7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应县东南部的南河种镇,距县城 10km 左右,包括北曹山、大穗稔、中曹山、段寨 4 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 11500 亩,地理坐标东经 11309301131230、北纬 392730393000。1.8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8.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土地面

2、积 1.15 万亩。治理总面积 1.05 万亩,全部实施节水灌溉,其中新增灌溉面积 0.55 万亩,改良土壤 0.3 万亩,硬化机耕路 49.85 公里,新建防护林网 230.4 亩。1.8.2 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1)水利措施。新打井 43 眼,建井房 43 座,旧井 38 眼建设 21处首部枢纽地下室。项目区新打井 43 眼全部安装 IC 卡机井取水控制器。架设高压线路 5 公里,低压线路 10 公里,埋设输水管道 46 公里。 (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 3000 亩,硬化机耕路 49.85 公里。 (3)林业措施。新建农田防护林网 230.4 亩。 (4)科技措施。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3、,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2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2000 亩,培训农民 1500 人次。1.9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1344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1260 万元,占总投资的93.75%(中央财政 840 万元,占财政资金的 66.67%,省财政 336 万元,占财政资金的 26.67%,市财政 25 万元,占财政资金 1.98%,县财政59 万元,占财政资金 4.68%),自筹资金 84 万元(自筹现金及以物折资 42 万元,投工投劳折资 42 万元),占总投资的 6.25%。1.10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粮食增产 165.2 万公斤,甜菜 10.81 万公斤,蔬菜269.5

4、5 万公斤。可新增灌溉面积 0.55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0.5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05 万亩,年节约水量 53 万方,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 0.442 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种植面积 1.05 万亩,新增种植业总产值 520.59 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 336.905 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 445 元。1.11 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采用动态方法进行评价,内部收益率为 20.6%,大于基准收益率 8%;财务净现值 1132 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 5.1 年(不含建设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 6 年;投资利润率 34.28%;投入产出比为 13.2;效益费用比 2.3 大于

5、1;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本年度工程项目在经济上可行。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3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地理位置及范围应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东部,地处塞外高原。南与繁峙、代县接壤,东与浑源为邻,西连山阴,北毗怀仁。地理坐标为东径 1125811337,北纬 39173945,全县南北长 47.5 公里,东西宽46.5 公里,总面积 1708 平方公里,辖 3 镇 9 乡、298 个村委会、355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 29.45 万人。项目区位于应县东南部的南河种镇,距县城 10km 左右,包括北曹山、大穗稔、中曹山、段寨 4 个行政村,总土

6、地面积 11500 亩,地理坐标东经 11309301131230、北纬 392730393000。2.1.2 水文气象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1)温度。年平均气温 7.1,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22.9;最冷为 1 月,平均气温10.8。极端最高气温为 36.4,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全年零度以上积温 3487.7。(2)日照。平均日照总时数为 2843.7 小时,最长年达 2964.5 小时,最短年为 2728.2 小时。平均每天为 7.8 小时,日照率为 65%。(3)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380mm,但分配很不均匀,一般春季降水占 10

7、%,夏季降水占 67%,秋季降水占 20%,冬季降水占 3%。最小的降水量为 1956 年 200.6mm,最大的降水量为 1959 年643.5mm。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4(4)无霜期。平均无霜期为 125135 天,平均初霜日在九月中旬,终霜日在五月中旬。(5)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 1916.8 mm,约为降水量的 45 倍,5 月最大为 338.6mm,1 月份最小为 32.7mm(详见图 2-1)。图图2 2- -1 1 应应县县历历年年蒸蒸发发量量图图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6)风速。平均风速为 2.9 米/秒。主导风向西和西南。七级以上大风日

8、平均 15 天,最多 25 天。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位于应县中部冲积缓平平原区,海拔高度为 10151030米。地势平坦,土质较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耕作层 20 厘米,土壤类型为苏打盐化黄潮土,土壤容重 1.2 克/立方厘米,PH 值 7.08.2,田间最大含水32.756.4123.5236.7338.6 317.8241.4193.3150.9125.560.4 38.60100200300400123456789101112月份单位:mm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5率 3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1.1

9、2%,全氮含量平均 0.069%,速效磷含量平均 4.2ppm,速效钾含量平均 186.0ppm,碳酸钙含量一般在912%之间,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但有机质含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1.4 水资源水资源根据应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应县 2011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水资源鉴定意见,2011 年项目区水资源为地下水资源:茹越峪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总量 1573 万立方米/年,项目区可利用量 291.6 万立方米/年。2.1.5 耕地种类、数量耕地种类、数量该项目治理面积为 10500 亩,其中现有灌溉面积 5000 亩,占耕地面积的 47%;扩浇地面积 5500 亩,

10、占总耕地面积的 53%。见表 2-1。表表 2-1 项目区耕地类型与面积项目区耕地类型与面积 单位:亩行政村名耕地面积新增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段寨20001500500北曹山300020001000中曹山24005001900大穗稔310015001600总计10500550050002.1.6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6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冰雹、沙尘暴等,其中以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为最大。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人口及劳力项目区农业总人口 7564 人,农村劳动力 2664 个。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表表 2-2

11、 项目区人口与劳动力情况表项目区人口与劳动力情况表 其中:行政村名总人口农业人口农户劳力 段寨13961396408490 北曹山21422142620708 中曹山14641464405506 大穗稔25622562685960总计75647564211826642.2.2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11500 亩。其中耕地 10500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91%;其他用地 1000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9。表表 2-3 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表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表行政村名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段寨22002000北曹山33003000中曹山26002400大穗稔34003100总计

12、11500105002.2.3 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7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10500 亩,水浇地玉米的单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同类地区相近。由于现有水利设施薄弱,现有的产量水平与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相比差异还很大,与国内农业发达的同类型区域相比差距也很大。表表 2-4 项目区近四年农作物平均产量表项目区近四年农作物平均产量表 单位:公斤/亩年份 种类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玉米351380430500 油料40394642 甜菜2.32.12.52.55 蔬菜1950208021002050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地方财政

13、与农民收入项目区的财政收入居全省下等水平,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2008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8.23 亿元,财政总收入 1.6 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3666 元。 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应县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比较过硬的推广队伍。县有农牧局,乡有农科站,村有科技服务点。全县现有高级农艺师 3 名,农艺师 22 名,助理农艺师 46 名,技术员58 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95 名,中专学历 34 名。同时,项目区多年来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乡土专家和高素质农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2.3 基础设施现状 2.3.1 水利骨干工

14、程现状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机电井 38 眼,井深 60100 米。其中:段寨村 5 眼,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8北曹山 9 眼,中曹山 12 眼,大穗稔 12 眼。现有低压灌溉管道 27 公里,配套井房 17 座。2.3.2 田间工程现状田间工程现状目前,项目区格田最大的长宽为 300500m,面积为 225 亩,最小的长宽为 200400m,面积为 120 亩,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标准要求,机耕路为土路,农田防护林网 210 亩。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止 2008 年底,应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 36.31 万千瓦,人均1.25 千瓦,农机总

15、数量达到 16000 多台,其中农田作业动力机械8300 台,运输动力机械 5800 台,农副产品及其它动力机械 1900 台。机耕面积 90 万亩,机播面积 90 万亩。拖拉机与农机具的配套比例为 12.6。项目区拥有深松机 12 台,免耕机 14 台,农用运输机械 220 台,大中型拖拉机 40 台,植保机械 580 台,农机驾驶操作员 230 人。总体来讲,项目区耕种和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能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对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的要求。2.3.4 交通与电力交通与电力项目区距县城 10 公里,项目区内乡镇三级油路纵横相连,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现有机耕路 42.6 公里,

16、目前全部为土路,普遍狭窄简陋,支离破碎,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给农民生产带来极大不便。项目区有高压线 2km,低压线路 5km。80KVA 变压器 6 台。第三章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初设依据和标准9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3.1 初设依据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189 号文件、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0920 号文件和山西省农发办关于 2011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农办200448 号文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山西省应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3.2 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区亩投资标准为 1200 元/亩。3.2.1 综合标准综合标准(1)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