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74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 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三一、基础一、基础(25(25 分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1 分)(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 分)(3) 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戍边将士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句子是 , 。 (2 分)(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2 分)(5)把蒹葭最后一章默写完整。(4 分)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 , 。2 2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4 分分)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

2、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n ning( ) 。(2)盘曲 ln xn (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yo ro ( )。(4)玛利亚 zh l( )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3找出下列语句中的病句( )。(3 分)A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起许多往事。B同学们听取并讨论了老校长的报告。C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D他这个人太武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4 4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以上写一段连贯的有关人物心理的话,并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分)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以上写一段连贯的有关人物心理的话,并至少

3、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分)沮丧 养精蓄锐 微不足道 肃然起敬 坚毅 十拿九稳 来自:中国学考频道5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 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 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 10 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2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 14 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 3

4、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 7 只都被狼吃掉了。_ _ _ _ _二、阅读(二、阅读(4545 分)分)(一)(一)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死于安乐(1111 分)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B舜发

5、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7翻译下面的语句。 (3 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第一段论述磨难于心理与性格上的作用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语句回答)(3 分)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二)(二)(1111 分)分)(1)清乾隆

6、 12 年至 24 年(公元 1747 年至 1759 年),圆明园修建西洋楼时,吸收了欧洲巴洛克的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内有“谐奇趣” 、 “海晏堂” 、 “大水法”三大喷泉。十二兽首铜像位于“海晏堂”楼前的扇形水池中,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建于乾隆 24 年(1759 年)的“海晏堂” ,是西洋楼中最大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自然成为此建筑群的景观精华。(2)十二兽首铜像所在的喷泉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 6 个石座。3每一石座上雕刻兽首人身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

7、依次轮流喷水,被时人称为“水力钟” 。这组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它们按十二生肖顺序排列,每隔一个时辰(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 时至次日 1 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 时至 3 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 12 点整,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哪个生肖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时间。整组喷泉,其实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观赏性佳,实用性更强。(3)十二兽首铜像均为人

8、身兽首,身躯为人身着袍造型。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觉得这样有悖中国伦理道德,勒令重新设计。郎世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才有了这组精妙绝伦的生肖铜像。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图案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宫内找不到懂青铜器制作方法的工匠,他只能和众工匠查阅典籍,最终十二兽首铜像改由清廷精炼的合金铜铸成。(4)当时正值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制作工艺处于巅峰,这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它所用的铜,系宫廷专门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

9、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它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这些兽首雕像高 50 厘米,表现为写实风格造型,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都是精细錾工刻划,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得十分细腻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更让人称道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而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因此铜像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稀世珍品。10从文中介绍看,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具有怎样的价值?(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11文末画横线句“堪称稀世珍品”是对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高度评价。试

1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作者之所以这样评价的理由。 (3 分) 12下列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A以水报时是建造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主要意图之一。B如果是上午 7 至 9 点钟,正喷出水柱的应该是位于南岸的龙首头像。C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原定的裸体女性塑像,是兽首铜像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根本原因。4D十二兽首铜像主要用料为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其中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为特制青铜铸造。13认真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及所学历史知识,写出你的发现或思考。 (3 分)材料一: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流失,目前已经回归只有 5 件,分别是牛首、猴首、

11、虎首、猪首、马首,另外 5 件至今下落不明。材料二: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一份新闻公报中曾说,即将拍卖的代表鼠和兔生肖的两尊铜质兽首,来自中国的圆明园,总估价可达 2 亿人民币。网上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中国网民的愤怒,有专家当即指出这“无异于打劫” 。我的发现或思考: (三)访(三)访 兰兰 (1515 分)分)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

12、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

13、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5“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 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14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什么?对“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 ,你是如何理解的?(3 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