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65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0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AABCDEF B死的转 基因作物DEFA 为开关 B 为玻璃钟罩 C 为转基因作物 D 为烧杯(内装有 NaHCO3或 NaOH 溶液) E 为红墨水滴 F 为直尺甲装置乙装置20092009 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生物非非选择题专项练习(选择题专项练习(1010 套)套)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一)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一)1 1 (1212 分)分)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 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 用 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步骤 (1) 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

2、强度,方法步骤是: 30 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 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30 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 30 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实验 30 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1.5 厘米测定植物呼吸作用乙装置 右移 0.5 厘米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4.5 厘米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乙装置 右移 0.5 厘米.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 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 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 率是 g/小时。白天光照 15 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

3、(不考理科综合试卷第 13 页(共 页)2虑昼夜温差影响) 2 (9 9 分)分)人们已经知道单侧光的照射能够使植物体的茎弯向光源生长,即具有向光性, 但不知根是否具有向光性。为探究这一问题,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预测 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生长发育正常的大豆幼苗、完全营养液、不透光纸盒、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在 不透光的纸盒的一侧开孔) 、锥形瓶、光源、棉花若干等。 A实验的方法步骤: ; ; ; 将 1 号、2 号瓶在温度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根的生长趋势。B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3 3(10(10 分分)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

4、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 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 A 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 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 B 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 此回答下列问 题:(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 (2)现有 AABB、aaBB 和 aabb 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 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选择_和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种子;F1种子种下得 Fl植株,F1随机交配得 F2种子;F2种子种下得 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重复步

5、骤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补充完整以上程序。3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 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 F2自交,应该怎 样处理? 。 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 合子占_. 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 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1答案:(12 分).(1)甲乙两装置的 D 中都放入 NaOH 溶液,装置乙作对照组(校 正) 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2)甲乙两 装置的 D 中都放入 NaHCO3溶液 ,装置乙作

6、对照组(校正) 将装置甲、乙放在光照 充足、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3)左 右 .(1)4 84 2答案:(9 分)A取两个相同的锥形瓶,编号 1 号、2 号,分别倒入适量且等量的完 全培养液 取两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分别栽种于两锥形瓶中,幼苗保持直 立,根部悬浮于完全培养液中,瓶口用棉塞封好 将 1 号瓶置于开孔的不透光纸盒中, 将 2 号瓶置于不透光纸盒中 B若 1 号根弯向光源生长,2 号直立生物,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若 1 号根背向光源生长,2 号直立生物,说明根的生长具有背光性 若两根均直立生长,说明根有生长与光照无关 3答案:(10 分) (1)AAbb 或 Aabb(

7、完整写对两个才给分) (2)IAABB aabb(2 分,各 1 分) A 和 a、B 和 b 分别位于 3 号和 l 号染 色 体上(1 分),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 分)。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答出套袋即可) 316 12(2 分。任写一个方案,答对其它合理方案也给分。)方案一:对 F2中开黄花植株分开留种和播种,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种。方案二:取 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熟后开黄花的植株即 为纯种。方案三:对 F2中开黄花的植株进行测交,判断是否纯合,对纯合的进行标记,下一年再 留种。4环剥后的叶柄上午 10 时移走的叶

8、圆片(干重 x 克)下午 4 时移走的叶圆片(干重 y 克)叶圆片(干重 z 克)M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二)生物非选择题专项练习(二)1 (28 分) 回答下列、两小题: (16 分)右图表示某农作物叶片细胞内有关代谢示意 图。其中 A、B、C 代表细胞结构, 、代表物质。 请据图回答: (1)结构 B 中进行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则 参与反应的是 阶段;若该细胞突然停止 供 应,则短时间内 B 中 C3化合物含量将 。 (填 “上升、下降、不变”) (2)代表的物质是 。 (3)该条件下细胞每小时消耗 410-5molO2,释放 710-5molCO2,则相同时间内有氧呼吸 与无氧呼

9、吸消耗 C6H12O6的比例是(假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消耗 C6H12O6)。 (4)在南方初夏的晴天,水分供应充足等自然情况下,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达到一天中最 高值后不再升高,限制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若在大田中种植,改善该因 素的有效措施有(写出一项) 。 (5)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多种。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 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光能 利用率是因为延长了 。 (6)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 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 ,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

10、面 积为 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M 处的实验条件是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 3 小时 (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 。测 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 。 (12 分)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玉米有高秆和矮秆品种,已知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但这种促进作 用对同种植物的高秆品种和矮秆品种的效果一样吗?请你参与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5材料用具:长势正常的纯种高秆玉米和纯种矮秆玉米幼苗若干,配制好的完全培养液、 适宜浓度赤霉素溶液,培养瓶等必需用品。 (赤霉素的使用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第一步:设置四

11、组实验 A 组:完全培养液高秆玉米幼苗 B 组:完全培养液矮秆玉米幼苗 C 组: D 组: 第二步: 。 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记录玉米茎秆的高度。 预测和结论: 若 C 组与 A 组株高大致相同,而 D 组明显高于 B 组,则说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对矮 杆品种促进作用更强(效果更好) 。 ,则说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对高 秆品种促进作用更强(效果更好) 。 若 C 组明显高于 A 组,D 组也明显高于 B 组,则说明 。 (2)在种植高秆玉米的田地里,偶然会出现矮秆的玉米;经杂交试验发现,高秆对矮秆显 性。若矮秆品种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株高与高秆品种相同;而高秆品种经适 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几乎没有增高。从根本原因和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来分析, 矮秆性状产生的原因是 。 2I (14 分)科学家发现睾丸决定基因是睾丸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睾丸决定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当含该基因的一段 Y 染色体移接(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人群中会出现 性染色体组型为 XX 的男性(每 20000 名男子中有一个) 。下图为某家系患甲种遗传病 (用 B 或 b 表示)的遗传图谱,3 和 8 不携带致病基因,图中 6 号为性染色体组型为 XX 的男性。请分析回答:(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