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5964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堂邵东两市镇一完小:张桂林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使课堂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真正地改变了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一、激之以趣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从而使他们精神振奋,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就能引导孜孜不倦的探求。没有兴趣,学习会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

2、将是勉强的。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形,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 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如教学第一册做事不马虎,上课开始了,在活泼动听的音乐声中课件出示了一位马虎的小朋友丁丁画画的情景。小丁丁画出来的画是:四条腿的螃蟹,尖嘴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尾巴的马。学生觉得有趣,可笑。此时,教师适时地问:“ 丁丁的画为什么都画错了呢? “ 这一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思维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成为诱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主

3、动投入学习中。比如在教学劳动光荣一课时,可采用既有形象逼真的“ 摇钱树“故事的动画片,又配有悦耳的音乐,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静止的文字变成活动的画面,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思维活跃。教师在激趣时, 可在课件中巧设悬念, 或采用情境体验, 看小品,听故事等形式,当然教师在引发兴趣的同时,要注意紧扣课题,否则“ 趣“则变得无意义。二、晓之以理在教学中要“说明道理”,即“明理”。“明理”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错误。因此,应根据学

4、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从感性开始。鲁迅先生说过: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创设教学情境, 能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创造悦耳、 悦目、悦心的直观情境,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一年级上册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时间宝贵要珍惜,但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理论。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领会时间宝贵这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制作了“分秒必争 ”的课件,课件中收集了大量一分钟、一秒钟所能做的事及在各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课件画面上闹钟在走动, 看分针转一圈的时,工人能炼

5、多少铁、运动员能跑多远、农民能插多少秧、打字员能打多少字等图片, 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同时又放出时间歌让小朋友朗读,使文中枯燥的道德说教变成丰富的道德行为。即时教师把“滴答、滴答 ”的声音放大,让他们在 “滴答”声中比比谁写的字最多,做的数学题最多等,使他们有意注意更加稳定,集中,使他们感受到时间稍纵即逝,应抓紧每一分钟,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形、声、色等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使学生眼有所观,心有所悟,有助于增强理解,接受和记忆。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会使教育显得更有说服力,是引导学生道

6、德发展的正确取向。三、动之以情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 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 这就是“触景生情 ”。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升华道德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第三册我在长大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后,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这时教师播放了动画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歌曲讲述了小乌鸦在父母年迈后每天外出捉虫子,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老乌鸦吃。生动的动画、深情的歌曲打动了每一个孩子,他们都被小乌鸦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这时教师相机引导:小乌鸦都能

7、这样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孩子们带来了鲜活的榜样,让他们在模仿中将道德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 这样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学生学习有模范,避免盲目性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当我们唤起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作用就在学生身上显示出来了。四、导之以行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 引导行为也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由于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间经常出现不一

8、致情况。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例如: 我很整洁一课,借助显微镜和摄像机,在多媒体中心教室里,让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手指污垢,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手甲污秽中藏着形态各异的细菌时,感到非常惊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 并加以点拔。 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鲜活品德与生活课功不可没,电教辅助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巧妙运用,往往会在教学中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增加了品德与生活课 “润物细无声 ”的教学效果。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真可谓事半功倍,妙不可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