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955947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 进入 21 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 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 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 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 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 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2、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 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 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 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 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 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二、课程的

3、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 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 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 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 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

4、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 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 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 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 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三、课程设计思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2本要求,遵循时代性、

5、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 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 、历史() 、历史()三个学习模块, 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 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

6、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 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 学习内容。必修课每个模块为 36 学时,2 学分,共 108 学时,6 学分。选修课每个模块为 36 学时,2 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建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 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 3 个模块。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

7、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 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 想。 一、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 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 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

8、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 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 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 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 使命

9、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3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 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 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 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 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

10、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 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 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历史() 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 9 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 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

11、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

1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 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 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

13、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 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 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 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 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14、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 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 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 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5、比较德意志 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 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 关系发展的影响。5(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

16、振兴以及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 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 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 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 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课堂讨论,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2)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 (3)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 或编写纪实报道。 (4)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5)搜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