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14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细讲实战演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章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大气的受热过程1、2、3热力环流5、6、7大气的水平运动4一、单项选择题(2013 合肥一检)读“19602003 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回答 12 题:1.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A.一直降低B.一直增大C.维持稳定D.波动上升 2.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 解析:1.D 2.C 第 1 题,城郊温差变化大小可反映出热岛效应强度的强弱,根据城郊温差变 化曲线可

2、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第 2 题,热岛效应使城区气流上升,且使大 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使降水量增加。读“我国某地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 34 题:3.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B.乙地大气最为稳定2C.丙地对流最旺盛 D.甲地最不利于户外运动 4.假如乙、丙两地间存在着热力环流,则两地间近地面的风向可能为( )解析:3.D 4.C 第 3 题,由图可知,甲地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空 气质量较差,不利于户外运动;乙地近地面温度较高,对流旺盛,大气稳定性最差。第 4 题,读 图可知,乙地

3、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丙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C 图符合题意。(2013 眉山模拟)如图为某城市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5.影响图中环流强弱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植被状况 C.气温差异D.人类活动 6.a、b、c、d 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5.C 6.A 第 5 题,读图可知,该地区高空风由城区流向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流向城 区,因此该大气运动系统为热力环流,影响其强弱变化的直接原因为气温差异,人类活动属间 接原因。第 6 题,钢

4、铁厂会产生大气污染,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且远离城区,故 A 项正确。 二、综合题 7.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根据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 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大气运动。 (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3)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环流及影响。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白 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气压高,近地面风从陆 地吹向海洋。在分析海风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时,要注意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2)如图。3(3)海风从海上吹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