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910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历史部分)(精品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12007 年高考试题文综(重庆卷) (历史部分) (精品解析)第第 I I 卷卷中国古代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回答 12-13 题。12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 )A由粟末靺鞨发展而来B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八旗制度C建州等部明初归奴尔干都司管辖D在奴尔哈赤时将族名改为满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A 错误;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猛安谋克制,建立八旗制度的是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奴尔哈赤,B 错误;奴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D 错误

2、;明朝初期,东北的女真人的建州等部,归奴尔干都司管辖。因此,正确答案为 C。【答案】C13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新疆地区B契丹族仿照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明朝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D 项中程度限定词“开始”不符合史实。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为 D。【答案】D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反映社会的需要,回答 14-16 题。14下列关于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

3、战国时期开始酿酒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商周时酿酒业就已经很发达,春秋战国时期酿酒业有较大发展,不是开始,A 错误;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B 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为 C。【答案】C15图六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 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图和调动、运用知识

4、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图中城市A 为扬州,是铜镜生产中心;B 为苏州,是纺织业(锦)中心;C 为宣州,是纺织业(锦)中心;D 为越州,以青瓷和纺织品(锦)中心。因此,正确答案为 D。【答案】D16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废除封建债务 C限制富农经济 D减轻封建剥削【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在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从而,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A、B 、C 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D。【答案】D中国近代社会巨变中产生了许多杰出历史人

5、物。回答 1718 题。17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此,正确答案为 A。【答案】A18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 ) 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C主持了中共“一大” 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推动和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胡适发表了

6、文学改良刍议 ;张国焘主持了中共“一大”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八七会议。因此,正确答案为 B。【答案】B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回答 19-20 题。19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 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反封建思想 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文艺复兴反对神学,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中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可选。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都反对封建,可选。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和广泛的阶级基础。不是二者的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答案】A20

7、 1919 年 12 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材料中所给时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4间为 1919 年 12 月,刊物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创办的,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体现了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精神。A、B 没有全面反映刊物的宗旨,D 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正确答案为 C。【答案】C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回答第 21-23 题。21促进日本和

8、韩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主要有( )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受到局部战争刺激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共性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战后日本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稳定增长;韩国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鼓励出口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可选。是日本单独具有的,不是共同因素,不可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答案】A22印度、伊拉克、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 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隘 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

9、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共性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的发展;伊拉克和伊朗由于人口多、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两伊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B。【答案】B2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经济全球化在 90 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包括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

10、条件等因素,可选。冷战以后,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比起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5冷战时期甚至还有所增加,不可选;当前,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不可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A。【答案】A第第 IIII 卷卷37 (32 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二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材料三材料三 1

1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 150 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材料四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 (2 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6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

12、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 (4 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 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 (4 分)说明拿破仑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6教育改革的目的。 (4 分)(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本题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入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1)第一问由材料“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可以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后一个问实际上问的就是这一教

13、育思想的重大意义,属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回忆教材即可。(2)第一问不仅要善于从材料中总结有效信息,而且要抓住“王安石改革”这一大背景,把教育改革放到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当中来考察,得出“教育改革”是“王安石改革”的一部分,是为“王安石改革”服务的结论。后一问注意回忆“教育改革”的内容,概括出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 ”这一时间概念。评价题要本着全面性的观点进行分析。(4)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直白明了:“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可以得出 “ 教育立法”的结论;“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

14、校等” 。可以反映出“拿破仑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 。 “目的”从最后一句话里面可以看出来。(5) “启示题”要把握一种解题方法:综合前问得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 ,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3)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4)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

15、育体系。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7(5)略3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材料二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 年到 1965 年,中国先后同 19 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材料三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