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5197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与中学生作文(7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牛不知年有耕则乐几次联系采访王延琪先生,他都婉言拒绝:我没什么可写的,只是一个退休老头。论职务、不算官; 论才能, 我什么称谓也没有,更无所谓什么 家 、 人才 了。经过几次周折,总算接受了采访。我连续去了几次他家,眼观耳闻,让我感到他是一位极有个性,极有特点的人。在我采访的诸多名人中,他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之一。走进王老仲春,我穿过灼热的闹市,来到西二线的一个深深小巷中,推开了王老家的大门,我猛然感到浑身一阵清爽。那万寿梅灿烂如火,让人悦目;金银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肺;池中锦鲤游戏,笼中八哥悦耳奇葩异卉春潮涌,青菜翠蔬深意浓。在一个太阳伞下,王延琪老先生接待了我。我采访有个习惯,总想先有个

2、直观印象。所以我提议,先去看看老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在老先生的引导下,我来到了书房,这是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间,但是环列四壁的书橱挤得明显更小一些;我留心看了一下,这书有几千册,特别多;我发现,他的书不是如某些人那样,装潢门面;他的许多书籍,都夹带提示的便签,有多次翻阅的痕迹。王老先生打开一个小柜,从里面取出他的部分书稿,我估算了一下,这些书稿可以等身,而且全都是手写的。可想而知他写就的百万字著作,就是这样一笔一笔写下来的!随后我跟随参观了王老西院的大房子,有四大间;其中两大间的书房与墨宝,这里有他订阅的报刊杂志,还有近千册绘画、书法以及其它方面的艺术书籍。书房墙上挂着王庆珂书记以及

3、倪久龄、王一鸣、周永家等名人的字与画,在画室里有一张大案子,是他绘画的案板,墙壁四周悬挂着他画完或者未画完的画,有菊花、钟馗、仙鹤、罗汉等。在几次交谈中,我了解到王老今年七十六岁,一九三七年生于山东蓬莱,从与他交谈中,我体会到他具有山东人的性格,快人快语,通朗直率,坦诚和善。他十七岁就当了教师,由小学到中学,是全界闻名的语文教师,学生有千人。他说,至今还有几批学生与他有联系,有的已越古稀之年了;不少人在全国各地各工作岗位上担任要职,作出贡献。王老说:看到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以后,他先后在教育、青年、宣传部门工作。一九九零年奉命创办盖州市报,一干就是十二年,从报社退下来已是

4、六十五岁了。这期间, 他是连续四届市政协委员、县(市)志办主任、市作家协会主席、营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退休后,他完全脱钩了,所以他幽默地说:现在我的定位是一个退休老头!在采访交谈中, 我发现王老先生很热情、乐观、 幽默。 与他交谈无拘无束,让人放松; 但是,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让我觉得他有的地方深不可测,让人深思。与文学结缘王老有多方面爱好,但我让他选其钟爱时,他说:那我是好写一点小文章了。他太客气,太谦虚了。我相信他与文学结缘太深,但绝不是写点小文章那么简单。王老从识字起就与书结缘,能组词造句时就写小文章。一九五三年,美帝侵朝发动细菌战,他就写了一首拍手歌 ,在县里获了奖,时年十三岁

5、。一九五五年参加工作,他就成了当时辽宁省作家协会刊物辽宁文艺的通讯员;接着他写了诸多杂文作品陆续在省内发表。一九九零年,他的讽刺小说凤凰飞了在鸭绿江上发表,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久,他就被点名参加省内业余作者学习班,四十多天聆听了全国著名作家的讲课;吃饭为主,活着为主,必须坚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十几年来,王老虽没有间断过写作,仅有几十万字的小文章散见于一些报刊。王老讲:我们这一代人,是要分主次的,本职工作高于一切;即使要痴迷于写作,放松了本职工作就被视为 追名逐利 、 白专道路 ,要说真正与写作结了密缘,还是退休之后。我知道,他随列了退休年龄,但仍在报社领导岗位上留用,直到六十五岁才真正退下来。

6、六十五岁才开始创作,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六十五岁退下来,就整理自己的思想,整理自己的资料与素材;真正动笔都在七十岁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那两本近百万字巨著基层干部与苹果之香是一个年逾古稀老人用笔写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基层干部原名麻醉师。2008 年 6 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近30 万字,关于这本书,王老是这样谈的这本书是我的政见观。不应一般地与一些官场小说和反腐小说联系在一起,书中一个平庸的小人物,但他却爬到了高位,这个人物并不可恨,如果不是一失手杀了人,还是个好干部,甚至还可以升迁,这就是一种悲剧。为什么一个平庸无德的小人物却一路上爬?这就是全书的重点。小人物能顺畅上爬是靠了一种不好

7、不坏的借势、借力资源之道。是因为我们政权中有一把手政治。书中集中归纳了这两点。主人公由广林的悲剧,就是我们工作中的漏洞,为之敲起警钟;书中有田妈等一批优秀的干部群众,他们是中流砥柱,时代精英,有了他们才阻止了由广林上爬之路。这好干部与杀人犯有什么关联?为什么由广林能步步高升得那么快,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没有范至泰,由广林的命运又将是怎样的?范至泰要负什么责任呢?小说主要提示了这些问题。整个小说描绘的是二十世纪末中,中国社会的现实小说主要提示了这些问题。整个小说描绘的是二十世纪末中,中国社会的现实。王老讲, 这部书是他耗费心血最多,准备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我看了他的手稿, 和写作计划,足足八尺高!关

8、于苹果之香是一部长篇巨著。这部书,王老说不是传记,但是传记小说;不是地方史志,但是这一段史实的鲜活资料与见证。这本书展示的空间是与我们这里有关联的,如果非要定位,这部书就是以艺术形式展示历史。此书一经面世,引起了强烈地反响,王老他们这一代人读,感到亲切、引起共鸣,有人读到伤心处无控而热泪盈眶。下一代人读着,总会发疑质问:那是真的吗?怎么会这样?关于这本书,王老的老师、市退休领导马德超先生在此书序言中概括地相当好:几乎不眠不休,一口气就看完了。六十多万字的巨著,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勾起了我的回忆,引起了我的沉思。既有如自己半生经历的亲切感,又有为自己长期积于心头观点代言的痛快感。的确, 苹果之

9、香虽然不是名人传纪,也不是英雄史诗,更不是企业家的发展秘史,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知识分子的普通经历。但是,他们进行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轨迹上;对于我们认识这个时代,并通过书中描写的一个小县城的社会观,观察认识社会,是有特殊意义的。应该说, 基层干部 和苹果之香 这两本书, 由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所著,又达近百万字,在盖州的文学史上是空前的。情动于衷我在与王老的交谈中,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叫情动于衷,后来我细问了一下,这是古人关于艺术的一句至理名言,应该是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在关于谈到他的诗、画以及第三、四本书时,我也渐渐悟到了这情动于衷的含义。王老在艺术上

10、的每一举一为,无不产生于情,而情不空发、必出于心。一般规律是:他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赋这才产生激情,才萌发创作。与此同时,我又发现一个深深的道理:不追求形式、不图空名、不无病呻吟。毛主席七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要改造世界观,要有真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在王老的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由画引起的。我听说王老画画,最早画菊花,继而画钟馗,后来画仙鹤、罗汉、弥勒我问他成就获得多少奖时,他笑了:没有,因为我从来不参展不参赛,所以没有获过奖,也无什么成就,更不敢称谓什么家了。那你画画为了什么?一是有兴趣,更是出于情,情动于衷而形于画吗!他说,他画菊花,

11、是因为他欣赏菊花不畏霜秋的品德。他在几幅菊花画题词中写道:抱玉枝上学黄花,不随秋风入土家;独在霜秋守笃信,凉风细雨伴鬓华。还有有菊秋不老,花瘦意却娇,宁愿和霜寒,不随黄叶飘。我明白了,王老赏菊才画菊,他看的是菊花不随黄叶飘。这不是王老性格的写照吗?关于画钟馗,他说:世上有 鬼 ,钟馗治鬼。所以他便学画钟馗,民间传说端午节用朱砂画的钟馗可辟邪驱鬼,王老当甚以为真。 他粗算了一下, 他总共画下近千幅钟馗,有二十几个样式。同样,他在每幅画上配上自己写的诗人世存黑暗,钟公怎能闲;仗剑除腐恶,赐福保平安。更有趣的是在一幅画上他题写了心怀鬼胎者,请勿挂此公。由画我想到诗,王老现集诗近千首,应该是位大诗人。

12、王老摆着手微笑着说:千万别提,你看我的几本诗集前, 都有这样几句话, 不受规律拘泥, 只把真情抒畅; 留点精神和韵,心与文字同翔! ,我与诗确确实实是情动于衷。严格讲我写的不是诗,只可称为长短句,有时连韵律都不讲究;但有一点,的确是由心迸发而出的。少年时代,他去海上,看到一群姑娘凄风厉雨打蛎子,辛劳异常,便写了一个打蛎子的姑娘 ,受到省刊共识,说是一片真情。1959 年连续百日无雨,天旱如火;6 月 12 日降雨,他兴奋之余便写下了喜见雨;其中,写道赤脚披衣奔出门,张口向天任淋漓;老者扶户谈黄金,少者榜水弄雨戏,泼他三千八百时,百灾千患尽得医,喜见及时雨!表达了忧时忧患之情。在他的诗集中,题画

13、诗不少;他的恩师,著名画家杜希斌老先生给他画了一幅竹子,他编诗为坚节耐得千丈高,虚心髯者寿杖朝;忘年淡泊心如水,老竿新笋共逍遥。赞美了杜老的品格,也表示了师生忘年之谊。这几年盖州在大变化、大发展、王老由内心赞叹。 2011 年 9 月 9日,他与朋友登高望远古城,心中激荡,热情奔放,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对家乡发展、喜悦与赞叹与友登高踏西风,楼厦林立壮古城;临秋却似迎春日,清河汩汩欢乐鸣。两桥相望雾蒙蒙,诸君共赞今日兴;上下求实改旧貌,无酒亦抒满怀情。我深深地感到,王老给我提供的不仅仅是他的诗集与绘画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向一切艺术家展示了一种艺术修养与艺术哲理,即就是: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真性出真

14、品, 正如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营口市美协主席倪久龄对王老画作的评价那样:不是一般无聊之作、不随意、不强求、不生硬,每一幅都 画动于衷 。心里有之,继而画之,王老用短句或杂文作 点睛 之笔。这一点,文自心出,对我们只追求艺术形式的为艺而艺是一种警示。再三再四在采访之前,我听说过,王老的杂文有特点,尤其他任报社总编的十二年中,因为无暇作长篇,往往配合形势,写了不少杂文;很有特点,而且多次在省市报刊中获奖。为此,我问了他关于杂文的事。他幽默地说还有再三再四。原来他的第三本书已截稿,正准备编辑出版,书名为秋苞 。这本书是他的诗集、杂文选,也有一点画作。关于杂文他讲,他看写杂文,如鲁迅讲的是投

15、枪,是匕首, 来得快, 跟形式。 王老的杂文讽刺辛辣,矛头尖锐, 言辞犀利,针对性强; 他编选的杂文有几个部分,既有哲理性杂文, 这方面杂文不少人看过,评论较好,往往是百十来个字,却讲出一番令人深思的哲理。从中,我精选了两则:推车一辆车渥在泥泞的路上,怎么也推不上来。车老板只好到附近一个工地上雇人来推,讲好了每人五元钱。一下子来了七八个人,一个过路的老奶奶站在旁边助威;人多、心齐、力大,车很快推出来了。老奶奶兴奋地说:还是雷锋多,好人多。当车老板拿钱要给大家时,人已走光了。车老板瞅瞅老奶奶、笑了。烂枣子每年乡下的老乡都要送几筐枣子给咱家。除了还人情、送给别人外,爸爸总是留下一筐,封存起来,谁也

16、不许动。过了十天半月,一般在休息日,家中人比较齐了,爸爸才打开筐子,把枣子摊在地上;将烂了的或将要烂的,拣了出来,有时是一瓢,有时是两瓢;洗干净,拿上桌面大家吃。虽是洗了,但是烂的。每过十天半月之后,一段在休息日,家中人齐了,我们在爸爸的率领下,吃起枣子来,但都是烂的。这一筐枣子,就这样一次次淘汰,到年底基本就算吃完了。我们总是吃枣子,总是吃烂枣子,总是枣子到烂的时候才能吃到。难道这两篇短文只是写推车与吃烂枣子吗?这里深含之意是应该好好品味的。由这两篇就可看到王老杂文不一般。我们期待他的第三本书秋苞早日面世。谈到第四王老很兴奋,他拿出了一叠漫画、让我看,然后他讲了第四本书画鉴的事来。王老不写日记,也就是不天天写。但他有生活笔记,或称为艺术素材笔记。有那么十几本。他平时看到精彩文章、或精彩句、段,都要记录下来。但是,他没有想到画。后来一次他在一位朋友那里偶然看到康笑宇画的漫画集,觉得很有味道,便着手准备材料、或短句、或警言、或小杂文,总共有900 余条;便想为这些配上漫画式图。此念一生,便不可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