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5066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49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教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版本:花城版年级:六年级下册时间: 2013 2014 学年第 2 学期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 及乡土教材。 二、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 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达到几十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 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 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教学目标:1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3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4 、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教学重点:

2、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 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 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 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 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待 于第一单元:长城歌谣 第一课时 课题: 长城放鸽 课时:第 1课时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 热情、欢

3、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 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这是六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第1 课。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各模块的延续性,并通过参 与歌曲新节奏型的练习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 点。本课教学重点:围绕“世界需要拉起手”这一主题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

4、程 :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 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2 、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装词。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教学反思: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需要歌曲资料第一单元:长城歌谣 第二课时 课题: 长城谣 课时:第 2课时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 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

5、、过程与方法: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材分析: 长城谣作于抗战爆发后,它由著名电影艺术家潘子农作词,经刘雪庵精心谱曲 后,流传于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长城谣乐曲苍凉悲 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 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 结合的方法教学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6、更深刻地感受和 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 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略)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 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 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

7、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 有沉思、叙事的意境。(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 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 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 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 高涨) 。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

8、达情 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 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需要歌曲资料第一单元:长城歌谣 第 三 课时 课题: 孟姜女哭长城 课时:第 3课时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 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材分析: 长城谣作于抗战爆发后,它由著名

9、电影艺术家潘子农作词,经刘雪庵精心谱曲 后,流传于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长城谣乐曲苍凉悲 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 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 结合的方法教学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 : 一、导课: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 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孟姜女,感受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吧 二、歌曲教学 (1) 、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10、提问: 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 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三、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 奏和 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四、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 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 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 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五、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 方法。 六、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

11、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教学反思: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需要歌曲资料第一单元:长城歌谣 第 四 课时 课题: 长城随想第一乐章“关山行” 课时:第 4课时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 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材分析: 长城随想 中国作曲家刘文金于1978年创作的二胡协奏曲。由闵慧芬和上海民族乐团1982 年 首演。全曲

12、4 个乐章: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第一乐章乐队奏出宽广雄伟 的歌颂长城主题, 以独奏二胡深沉庄重的叙述性旋律, 倾诉作者面对巍峨长城浮想联翩、 心潮起伏的爱恋之情。第二乐章乐队音乐悲壮而有战斗性,与二胡刚柔相济的音调旋律 结合,表现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为保卫长城而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三乐章在 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悲鸣的音乐背景衬托之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的基调逐步发 展为豪迈激越,气动山河。第四乐章二胡变化再现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 律,尾声变化再现了激越宽广的长城主题。作品蕴含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 格。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教具:多媒体、

13、电子琴 教学过程 : 一、欣赏贮备:教师详细分析 第一乐章关山行 -赞颂长城内外气象万千,这是一个气势雄伟、意蕴深邃 的慢板乐章,由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组成。乐曲开始的序奏由乐队奏出,在26 小节 徐缓而庄严的序奏中,乐队以不同的乐器组 合,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万里长城那雄伟壮丽的英姿,以及象征中华民族的那种气宇轩昂、 顶天立地的气魄。 第一乐段 (27-32 小节)凝重而深远,演奏中具有京剧唱腔的韵味,类似的“神韵” 在整个作品中比比皆是。 第二乐段 (33-48 小节) 自 33 小节开始音色有突然明亮之感,感情细腻而充满激情。 第三乐段从第49 小节起转为 2/4 拍子,旋律一下于变得流畅而

14、舒展,行云流水般 的音乐使人有在长城上漫步时的畅快感。 第四乐段 (70 小节第二拍 -106 小节第一拍 ) ,突慢的旋律出现在属调上,并与乐队 有两次对话。 第五乐段 (106 小节第二拍 -129 小节)富有说唱音乐韵味的旋律曾在第70 小节处有 过呈示,但前者速度突慢,而后者速度略见紧凑,旋律流畅,句法方整,且在乐队中加 入了板鼓的伴奏,使之更贴近于北方说唱音乐的风味。乐曲逐渐进入高潮。 在二胡高潮音奏出的同时,乐队叠奏再现了“序奏”的主题音调,二胡随之与乐队进行 模仿轮奏。这个尾声乐段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第一乐章结束在充满幻想的遐思之中。 二、初听全曲 三、感受风格,讨论所得教学反思

15、: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需要歌曲资料第二单元:学唱两首英文歌曲 第 一 课时 课题: OH!SUSANNA 课时:第 5课时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使他们感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即兴创作表演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 作,积极参与精神。 2、过程与方法:能用断、连的演唱技巧唱歌。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对朋友的友谊为中心,表达出对友情珍惜。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材分析: OH!SUSANNA 这是美国民谣之父福斯特的早期作品, 自斯蒂芬福

16、斯特在 1848年创作这首歌以来, 已经无法去计算全世界有多少人唱过或是听过这首歌。这首歌其实是一支旋律很欢快的 西部歌曲,全曲曲调流畅、奔放且富有浓郁的民歌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歌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苏珊娜的刻骨铭心的爱。为了这份爱他可以献出自己年轻的生 命,为了爱人王土埋身也心甘情愿。他远离家乡,四处寻找心上人,冒着酷暑顶着烈日 心却像冰一样的冷,但此心不变。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 :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1、讲故事:在阿拉伯神话故事里,有一张神奇的魔幻飞毯,有一个小男孩坐上它去 过想去的国家。今天飞毯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哈!我们可以从这段音乐 噢! 苏珊娜中找到答案。 2、音乐律动:随音乐节奏做原地跑跳步。 3、解疑惑:“到哪儿呢?” 4、简单作曲家、创作背景及美国人文知识。 5、出示图片:头戴牛仔帽,脖子系方巾,手抱吉它的乡村歌手。 二、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