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教学大纲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955039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逻辑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逻辑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逻辑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逻辑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引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逻辑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3.明确学习逻辑学的意义。第一节 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 逻辑学的性质和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第三节 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 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概念及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明确概念的分类和概念间的关系;4.掌握下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并能依据定义或划分的规

2、则分析定义或 划分是否正确;5.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方法;6.了解法律概念的定义结构。第一节 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三、法律概念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 2、规定性内涵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第三节 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基础一、概念的分类(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三)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四)正概念与负概念(五)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二、概念间的关系(一)全同关系(二)真包含于关系(三)真包含关系(四)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三、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一、

3、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概念内涵的揭示定义(一)定义的特征、作用(二)定义的方法(三)概念的概括与限制(四)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必须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概念;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4、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五)法律概念的定义结构1、 “或者型”定义结构(析取式)2、 “并且型”定义结构(合取式)三、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分类(一)列举(二)划分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恰好等于母项的外延。2、同一次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3、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相互构成全异关系。第三章 命题的一般特征教学目的与要求:

4、1.明确什么是判断及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判断和语句、命题的关系及判断的种类;3.了解描述命题和评价命题的性质、作用及区分的意义;4.掌握命题的基本分类。 第一节 判断及其表达式一、判断的特征、判断必须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即肯定或否定了某种事物情况。、判断具有真假值。二、判断、符号与陈述 三、判断同语句、命题的关系(一)语句的功能:1、描述功能2、评价功能3、示意功能4、询问功能5、抒情功能等(二)判断同语句的关系1、联系:判断必须通过语句来表达2、区别:(1)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2)判断同语句并非一一对应。(三)判断同命题第二节 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一、命题的不同性质、作

5、用1、描述命题2、评价命题二、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命题的意义第三节 命题形式及其分类一、命题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性质二、命题的分类(一)非模态命题1、简单命题(1)性质命题(2)关系命题2、复合命题(1)联言命题(2)选言命题(3)假言命题(4)负命题(二)模态命题1、真值模态命题 2、规范模态命题第四章 性质命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性质命题,了解性质命题的种类;2.了解关系命题的含义,会区别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 3.掌握同一素材性质命题的真假关系;4.掌握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5.理解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会利用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进行推理;6.掌握揭示性质命题隐含命题的

6、方法,并据此进行推理。 第一节 性质命题概述一、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二、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全称肯定命题:所有都是、全称否定命题:所有都不是、特称肯定命题:有的是、特称否定命题:有的不是5、单称肯定命题:(某个特定的)S 是 P6、单称肯定命题:(某个特定的)S 不是 P第二节 性质命题的逻辑特征一、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1、主项 S 是否周延,取决于该命题是不是全称命题2、谓项是否周延,取决于该命题是不是否定命题二、性质命题真假的判定三、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1、A 与 E:反对关系2、I 与 O:下反对关系3、A 与 O,E 与 I:矛盾关系4、A 与 I,E 与 O第三节 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

7、以及揭示其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一、性质命题的隐含二、揭示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一)换质法1、由“所有 S 是 P” ,可得出“所有 S 不是非 P” 。2、由“所有 S 不是 P” ,可得出“所有 S 是非 P” 。3、由“有的 S 是 P” ,可得出“有的 S 不是非 P” 。4、由“有的 S 不是 P” ,可得出“有的 S 是非 P” 。(二)换位法1、由“所有 S 是 P” ,可得出“有的 P 是 S” 。2、由“所有 S 不是 P” ,可得出“所有 P 不是 S” 。3、由“有的 S 是 P” ,可得出“有的 P 是 S” 。第五章 复合命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复合命题的含义

8、以及判定真假值的基本方法;2.明确什么是联言命题,理解联言命题的真值;3.明确什么是选言命题,掌握两种选言命题形式并理解其真值;4.明确什么是假言命题,分清假言命题的种类,理解不同假言命题 的真值;5.明确负命题的含义,理解不同负命题的真值。6.掌握不同形式命题之间的转换方法;7.会运用真值表判定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是否等值。第一节 复合命题概述一、复合命题的特征、组成二、复合命题真假的判定与真值表第二节 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性质一、联言命题二、选言命题1、不相容选言命题2、相容选言命题三、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四、负命题1.性质命题的负命

9、题及其等值式2.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第三节 复合命题的等值式及其应用意义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之间的转换二、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三、多重复合命题及其等值式四、运用真值表判定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是否等值第六章 规范命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真值模态命题,掌握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2.会运用真值模态命题对当关系进行推理; 3.明确什么是规范模态命题,掌握规范模态命题的种类;4.会运用规范模态命题对当关系进行推理;5.了解刑法规范命题的特征及结构形式。第一节 模态命题与真值模态命题一、模态命题概述二、真值模态命题的特征及其分类1、必然肯定命题:S 必然是 P 2、必

10、然否定命题:S 必然不是 P 3、或然肯定命题:S 可能是 P 4、或然否定命题:S 可能不是 P 三、真值模态命题相互间的逻辑关系1、p 与p:反对关系2、p 与p:下反对关系3、p 与p , p 与p:矛盾关系4、p 与p , p 与p:差等关系四、真值模态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式第二节 规范命题概述一、行为规范的特征与规范命题的表达式二、法律规范及其结构三、规范命题的组成四、规范命题的分类1、必须 A OA 2、必须非 A OA 3、允许 A PA4、允许非 A PA第三节 规范命题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一、OA 与 OA:反对关系二、PA 与 PA:下反对关系: 三、OA 与 PA ,OA 与 P

11、A:矛盾关系四、OA 与 PA ,OA 与 PA:差等关系第四节 刑法规范命题一、刑法规范命题的一般特征(一)刑法规范命题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二)在一国的法律体系内,刑法规范命题同其他法律规范命题之间具有关 联性二、刑法规范命题的结构形式第七章 推理的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什么是推理及推理的组成;2.掌握推理的类型及不同推理的联系与区别;3.正确理解推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问题;第一节 推理的特征一、什么是推理二、推理的组成及其语言表达形式三、推理是有预定目的的思维活动第二节 推理的类型及其区别与联系一、推理的分类(一)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二、不同类型推理

12、的区别(一)由前提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进程方向不同(二)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联系的性质不同(三)由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特点不同,对前提数量的要求也不同三、不同类型推理的联系1、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要靠归纳推理提供。2、归纳推理的运用,必须依赖于演绎推理的指导;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必须 通过演绎推理来验证。第三节 推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一、推理的有效性二、推理的合理性第八章 演绎推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三段论,了解其结构;2.熟练掌握三段论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检验三段论是否正确;3.掌握三段论的格及各格的逻辑;4.了解三段论的省略式,掌握还原完整三段论的方法;5.掌握联言推理的两种形式;6.掌握选言

13、推理的两种形式及其规则;7.掌握假言推理的 l 两种形式及其规则;8.理解二难推理的特点;9.掌握综合推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 三段论一、三段论的特征二、三段论的规则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相同的概念。2、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4、两个否定命题作前提不能得出结论。5、前提中若有一个是否定命题,结论必定为否定命题;若结论为否定命题, 则前提中必然有一个否定命题。6、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三、三段论的格与式(一)三段论的格1、第一格:中项是大前提的主项,小前提的谓项。2、第二格:中项在大

14、、小前提中都作谓项3、第三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主项4、第四格:中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小前提的主项(二)三段论的式(三)三段论不同格的逻辑要求1、第一格 (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2、第二格(1)前提中必须有一个否定命题;(2)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3、第三格(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2)结论只能是特称命题。4、第四格(1)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则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2)如果大前提是肯定命题,则小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3)如果小前提是肯定命题,则结论只能是特称命题。四、三段论的应用形式省略式第二节 复合命题推理一、联言推理(一)联言推理的分解式(二)联

15、言推理的组合式二、选言推理(一)否定肯定式(二)肯定否定式(三)选言推理的规则1、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大前提的选言肢必须穷尽了所有可能性。2、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大前提的各个选言肢必须互相排斥。三、假言推理(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1、肯定前件式2、否定后件式3、否定前件式4、肯定后件式(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否定前件式2、肯定后件式3、肯定前件式4、否定后件式四、复合命题推理的综合运用(一)二难推理1、简单构成式2、复杂构成式3、简单破坏式4、复杂破坏式(二)综合推理第九章 归纳推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什么是归纳推理,了解归纳推理的性质和作用;2.明确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及其性质,掌握完全

16、归纳推理的形式;3.明确什么是简单枚举推理,什么是科学归纳推理以及它们的性质 及推理形式 ;4.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一、归纳推理的特征二、归纳推理的作用、性质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一、完全归纳推理的特征(一)穷举归纳推理(二)分类归纳推理二、完全归纳推理的性质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一、简单枚举推理(一)简单枚举推理的推理模式(二)提高简单枚举推理可靠程度的方法二、科学归纳推理(一)科学归纳推理的推理模式(二)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三、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推理的异同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一、契合法(求同法)二、差异法(求异法)三、契合差异并用法四、共变法五、剩余法第十章 类比推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