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lcm****20 文档编号:3954984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 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根据焊接工艺的不 同,电弧焊可分为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 造,其设备多安装在厂房里,作业场所比较固定;而手工焊由于不受作业地点条件的限制, 具有良好灵活性特点,目前用于野外露天施工作业比较多。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 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1.1 易引起触电事故 a)焊接过程中,因焊工要经常更

2、换焊条和调节焊接电流,操作进要直接接触电极和极板,而 焊接电源通常是 220V/380V,当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存在故障、劳动保护用品不合格、操作者 违章作业时,就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如果在金属容器内、管道上或潮湿的场所焊接,触电的 危险性更大。 b)焊机空载时,二次绕组电压一般都在 6090V,由于电压不高,易被电焊工所忽视,但其 电压超过规定安全电压 36V,仍有一定危险性。假定焊机空载电压为 70V,人在高温、潮湿 环境中作业,此时人体电阻 R 约 1600,若焊工手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电流 I 为: I=V/R=70/1600=44Ma,在该电流作用下,焊工手会发生痉挛,易造成触电事故。 c)

3、因焊接作业大多在露天,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多处在高温、潮湿(建筑工地)和粉尘环 境中,且灶机常常超负荷运行,易使电源线、电器线路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易导致漏 电事故。 1.2 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作业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在 易燃易爆装置区(包括坑、沟、槽等) ,贮存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 时危险性更大。这个面的事故案例还是比较多的,如 2000 年洛阳“1225”特大火灾事故, 就是因为商厦违章电焊作业,管理不善引起周围易燃物品着火,共造成 309 人死亡的惨剧。 2003 年 5 月 26 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安排焊工

4、对储运过对丙烯酸甲酯的火车槽车人孔盖轴销 螺母进行施焊时,由于事先没有对槽车进行清洗置换,动火前又没有对槽车里的可燃气体进 行分析,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结果造成槽车闪爆,把人孔盖掀开,击中焊工导致死亡。1.3 易致人灼伤 因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金属熔渣,如果焊工焊接时没有穿戴好电焊专用的防护工作服、 手套和皮鞋,尤其是在高处进行焊接时,因电焊火花飞溅,若没有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易造 成焊工自身或作业面下方施工人员皮肤灼伤。 1.4 易引起电光性眼炎 由于焊接时产生强烈火的可见光和大量不可见的紫外线,对人的眼睛有很强的刺激伤害作用, 长时间直接照射会引起眼睛疼痛、畏光、流泪、怕风等,易导致眼

5、睛结膜和角膜发炎(俗称 电光性眼炎) 。 1.5 具有光辐射作用 具有光辐射作用 焊接中产生的电弧光含有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对人体具有辐射作用。红外线具有热辐 射作用,在高温环境中焊接时易导致作业人员中暑;紫外线具有光化学作用,对人的皮肤都 有伤害,同时长时间照射外露的皮肤还会使皮肤脱皮,可见光长时间照射会引起眼睛视力下 降。 1.6 易产生有害的气体和烟尘 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温度达到 4200以上,焊条芯、药皮和金属焊件融熔后要发生 气化、蒸发和凝结现象,会产生大量的锰铬氧化物及有害烟尘;同时,电弧光的高温和强烈 的辐射作用,还会使周围空气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长时间在通风

6、条件不良的情 况下从事电焊作业,这些有毒的气体和烟尘被人体吸入,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7 易引起高空坠落 因施工需要,电焊工要经常登高焊接作业,如果防高空坠落措施没有做好,脚手架搭设不规 范,没有经过验收就使用;上下交*作业采取防物体打击隔离措施;焊工个人安全防护意识 不强,登高作业时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一旦遇到行走不慎、意外物体打击作用等原因, 有可能造成高坠事故的发生。 2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1.8 易引起中毒、窒息 电焊工经常要进入金属容器、设备、管道、塔、储罐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施焊,如果储运或 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及惰性气体等,一旦工作管理不善,防护措施不到

7、位,极易造成作业人 员中毒或缺氧窒息,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炼油、化工等企业。 2.1 防触电措施 总的原则是采取绝缘、屏蔽、隔绝、漏电保护和个人防护等安全措施,避免人体触及带电体。 具体方法有: a)提高电焊设备及线路的绝缘性能。使用的电焊设备及电源电缆必须是合格品,其电气绝缘 性能与所使用的电压等级、周围环境及运行条件要相适应;焊机应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 保养,防止日晒雨淋,以免焊机电气绝缘性能降低。 b)当焊机发生故障要检修、移动工作地点、改变接头或更换保险装置时,操作前都必须要先 切断电源。 c)在给焊机安装电源时不要忘记同时安装漏电保护器,以确保人一旦触电会自动断电。在潮 湿或金属容器、

8、设备、构件上焊接时,必须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 15mA,额定动作时间 小于 0.1 秒的漏电保护器。 d)对焊机壳体和二次绕组引出线的端头应采取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当电源为三相三 线制或单相制系统时应安装保护接地线,其电阻值不超过 4;当电源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 接地系统时,应安装保护零线。 e)加强作业人员用电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要求焊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专用 绝缘手套。禁止雨天露天施焊;在特别潮湿的场所焊接,人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或橡胶绝缘 片上。 f)禁止利用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和其它金属连接作导线用。在金属容器或特别潮湿的场所 焊接,行灯电源必须使用 12V 以下安全电

9、压。 2.2 防火灾爆炸措施 a) 在易燃易爆场所焊接,焊接前必须按规定事先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经有关部门审批 同意后方可作业,严格做到“三不动火” 。 b) 正式焊接前检查作业下方及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作业面是否有诸如油漆类防腐物质, 如果有应事先做好妥善处理。对在临近运行的生产装置区、油罐区内焊接作业,必须砌筑防 火墙;如有高空焊接作业,还应使用石棉板或铁板予以隔离,防止火星飞溅。 c) 如在生产、储运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设备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前必须检查与其连通 的设备、管道是否关闭或用盲板封堵隔断;并按规定对其进行吹扫、清洗、置换、取样化验, 经分析合格后方可施焊。 2.3 防灼伤措

10、施 a) 焊工焊接时必须正确空戴好焊工专用防护工作服、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使用大电流焊接时,焊钳应配有防护罩。 b) 对刚焊接的部位应及时用石棉板等进行覆盖,防止脚、身体直接触及造成烫伤。 c) 高空焊接时更换的焊条头应集中堆放,不要乱扔,以免烫伤下方作业人员。 d) 在清理焊渣时应戴防护镜;高空进行仰焊或横焊时,由于火星飞溅严重,应采取隔离防 护措施。 2.4 预防电光性眼炎措施 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应适时选用合适的面罩护目镜滤光片,配合焊工作业的其他人员在焊 接时应配戴有色防护眼睛。 2.5 预防辐射措施 焊接时焊工及周围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禁止不戴电焊面罩、不戴有色睛镜直接观察 电弧

11、光;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夏天禁止穿短裤和短褂从事电焊作业;有条件的可对外露的 皮肤涂抹紫外线防护膏。 2.6 防有害气体及烟尘措施 a)合理设计焊接工艺,尽量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减少在金属容器里焊接的作业量。 b)如在空间狭小或密闭的容器里焊接作业,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降低作业空间有害气体 及烟尘的浓度。 c)尽可能采用自动焊、半自动焊代替手工焊,减少焊接人员接触有害气体及烟尘的机会。 d) 采用低尘、低毒焊条,减少作业 空间中有害烟尘含量。 e) 焊接时,焊工及周围其他人员应配戴防尘毒口罩,减少烟尘吸入体内。 2.7 防高坠措施 焊工必须做到定期体检,凡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病史人

12、员,禁止登高焊接。焊工登 高作业时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焊接前应对登高作业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 查看立足点是否稳定、牢*,以及脚手架等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必要时应在作 业下方及周围拉设安全网。涉及上下交*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2.8 防中毒、窒息措施 a)凡在储运或生产过有毒有害介质、惰性气体的容器、设备、管道、塔、罐等封闭或半封闭 场所施焊,作业前必须切断与其连通的所有工艺设备,同时要对其进行清洗、吹扫、置换, 并按规定办理进设备作业许可证,经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b)正常情况下应做到每 4 小进分析一次,如条件发生变化应随时取样分析;同时,现场还应 配备适量的空(氧)气呼吸器,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c)作业过程应用专人安全监护,焊工应定时轮换作业。对密闭性较强而易缺氧的作业设备, 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予以补氧(禁止直接通氧气) ,防止缺氧窒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