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919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1.1 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 1

2、.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 1.2.1 粒级划分标准(见表1) 1.2.2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 50的那种粒级命名。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 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 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2)表 1 表 2岩 石 名 称含量()砂质泥质砂岩95100 50 含泥质砂岩7595 255 泥质砂岩5075 5025

3、 砂质泥岩2550 7550 含砂质泥岩525 9575 泥岩05 10095 1.2.3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 1.2.3.1 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 10为含砾砂(泥)岩 1.2.3.2 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 1.2.3.3 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 1.3 碎屑岩成分命名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

4、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对已收到的分析、鉴定成果,要反映到完井地质报告中去。1.3.1 成分分类a按杂基信号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 (净)砂岩:杂基含量15。 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见下图) 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石英单元 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它硅质岩岩屑等,反映成分熟度。长石单元 F:各种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类的长石岩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侯、风化作用、母岩性质及物源

5、区。岩屑单元 R:各种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沉积岩及云母绿泥石等岩屑。F/R 的比率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1.3.2 综合命名通式颜色 +含油气情况 +构造 +结构 +成份。如灰白色油斑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钻井地质中构造不参加定名,但需描述。a以某粒级含量砾石含量50为基本名称。如:细粒石英砂岩;b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细砂岩:c特殊矿物:如海绿石、 铜等,也应参加定名。如:含铜砂岩;d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应将岩屑名称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安山岩质岩屑砂岩。e当砾岩或砂岩由三种粒级组成,各粒级含量都25而 50%

6、时,称不等粒砂(砾)岩。若一种粒级25%,另两种粒级都25%而 50%时,两种占优势的粒级参加定名,多者放后。如砂岩细砂级占35%,中砂级占20%,为砂级占45%,称细粉砂岩。 1.4 磨圆及分选 1.4.1 颗粒形状:根据岩石颗粒磨蚀圆化程度划分为四级:a棱角状:棱角明显;b次棱角状:部分棱角明显;c次圆状:部分磨圆良好;d圆状:磨圆良好 1.4.2 颗粒分选程度分为三级:a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75%;b分选中等: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 ; c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 1.5 胶结物、胶结类型及程度 1.5.1 胶结成分:常见的有泥质(粘土质)、灰质、白云质、铁质、硅质、石膏质等

7、。一般可用简易试验鉴定。 1.5.2 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大都需在显微镜下判定。现场可观察胶结程度,一般分为四级:a松散:多为泥质胶结,且胶结物含量少,常呈散粒状。b疏松:一般为泥质(粘土质),岩石容易捻碎。c较疏松:胶结物含量较多,主要为泥质,有时少量灰质胶结,岩石用手可以捻碎成颗粒状,但较困难。d致密:胶结物含量多,多为灰质、白云质、铁质或硅质胶结,岩石不能用手捻成颗粒。1.6 泥质岩的描述方法 一般描述颜色、厚度、可塑性、造浆性、吸水性、硬度、结核、化石、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岩层倾角、接触关系、加酸反应等。泥质岩的物理性质如下:1.6.1 软

8、硬程度:a软:用指甲可刻动;b较硬:用小刀可刻画;c硬:用小刀用力才能刻画 1.6.2 可塑性:a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b中等:吸水后可揉成条而易断裂;c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 1.6.3 断口:受外力敲击后发生的断裂面a平坦状:断面平坦,但不均匀,无一定方向;b贝壳状:断面呈圆滑的曲面,有的还有同心圆纹,似贝壳的内膜;c参差状:断面粗糙,参差不齐d鱼鳞状:断面呈参差状断口,并可呈小片剥落;e锯齿状:断口象锯齿 1.7 层的组合分类名称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度比为2:1 者称等候互层;2:15: 1 者称略等候互层;5:110:1 者称不等候互层;10:1者称夹

9、层。岩 石 名 称粒径( mm)值细砾(角砾)岩1 4 -20 粗砂0.51 10 中砂0.250.5 21 细砂0.1250.25 32 极细砂0.06250.125 43 粗粉砂0.0313 0.0625 54 细粉砂0.0157 0.0313 65 泥0.0157 6 2、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 2.1 颜色描述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小奖章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 2.2 岩石命名 2.2.1 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

10、表2-1)在有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2.2.2 成分命名原则(图例见附件G) a某矿物含量 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云岩。 b某矿物含量为 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灰岩。 c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d某矿物 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

11、。e当碳酸盐岩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岩。f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均小于50时,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少而定。碳酸岩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岩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g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把含量2550的成分,以

12、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如砂质 35、泥质 20,方解石45,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 28、泥质 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h交代作用(后在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1)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化”。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化方解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2)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 “去膏化”。如去白云化灰岩。 2.3岩石结构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2.3.

13、1粒屑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等。a内粒屑:可大可小,形态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据粒径大小对粒屑级别的划分(见表24)b 团粒(球粒) :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一般在0.2mm 以下者,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c鲕粒:鲕粒为直径小于2mm,内有一核心和具有同心环状或放射状包壳构成的圆球状或椭圆球状颗粒。在观察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包壳 厚度,组成包壳的晶体排列方式及同心圈数等。这些特征能反应鲕的形成环境。根据鲕粒的成因和结构特征分为:原生鲕:为原生沉淀而成。包括:正常鲕,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薄皮

14、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高能鲕,同心环多而密集,鲕皮厚,鲕粒大;复鲕,一个鲕壳内包裹着二个经上鲕粒者。改造鲕:原生鲕粒经成岩及后生作用以待面成。包括:藻鲕,鲕内含藻;变形鲕,鲕粒受力作用发生变形者;单晶鲕或多晶鲕,经重结晶作用,鲕粒由单个或多个晶粒组成,但其同心环结构依稀可辨;若同心环结构已无法辨认,可笼称为单晶粒、多晶粒。d 生物骨骼:包括完整的生物化石及破碎了的生物化石。在现场观察时可合并为几大类描述,并应注意生物颗粒的含量。虫屑为有孔虫、蜓;介屑有 介形虫、腹足、腕足、瓣鲕;棘屑如海胆、海百合;藻屑是指各种藻屑。e团块:在化学沉淀物的凝结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小颗粒(如砂屑、鲕粒、团粒及小

15、生物等)相互粘结,形成具不规则外形的复合颗粒。其外形不具磨蚀痕迹。f核形石:生于核心(如骨屑、内碎屑)上的非钙质蓝绿藻环,在不断滚动中捕获碳酸盐泥,形成显微波状的不等厚同心纹层,外形具圆或椭圆状。2 .3.2 胶结物(亮晶)胶结物指成岩过程中充填于粒屑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有时还有石膏质、硅质或陆源泥质等。常见马牙状、纤维状、柱状及粒状等结构。晶粒一般0.03mm,晶体在镜下显得洁净明亮,含量多在50%以下,不能单独形成岩石。2.3.3 基质基质为粒屑之间与粒屑同时沉积的粒径小于0.005mm 的碳酸盐岩细粒物质,又称灰泥基质或泥晶基质。如基质大于50%时,则可单

16、独形成岩石。基质受较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后,碳酸盐经常变为较大的晶体,与亮晶难以区分,则笼统将这两种颗粒组分划分为基质。2.3.4 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固有生物(如珊瑚、层孔虫、海绵、苔藓及某些藻类等)组成的坚硬的碳酸盐格架。生物骨架是碳酸盐岩不可缺少的结构部分,必须认真观察确定。2.3.5 晶粒结构岩石从成岩到后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原始结构完全无存。可完全由均一和不均一的晶粒组成,而形成晶粒结构。按其晶体大小与形态分类如下:a 近晶休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b 按晶体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晶、半自形和它形晶。2.3.6 残余结构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结构、藻粘结结构等,经成岩后生作用,使原岩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