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4786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之研究 关于编制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的思考与建议发布时间:2011-08-21 信息来源:市规划局 作者: 曾正茂 曹诗国 王道石 傅立德 字体: 大 中 小 (双击滚屏)摘 要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编制已近尾声,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编制刚起步,为确保两个规划统一、协调,应强化相互衔接。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要明确“两城”建设定位,推进郴州率先发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有色产业集群;加快工业走廊建设,合理组织产业布局;强化综合交通建设,构筑交通枢纽城市;推进郴资桂一体化,建设郴资桂城镇

2、群;加强生态文化保护,促进旅游持续发展;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关键词 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为充分发挥湘南地区“湖南南大门、对接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促进湘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湘发20093 号)。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省发改委决定组织编制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现已进入调研阶段。市委、市政府对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结合全市及本部门工作实际,提出对湘南开发开放的建议,特别要求提出有关政策需求。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两城”建设,精心编制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3、(20092030),对郴州的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政策配套等作出了全面部署与合理安排,为编制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规划层次来看,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应是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上位规划,在下位规划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上位规划应突出对下位规划重要内容的认可与政策需求的答复。1、明确两城建设定位,推进郴州率先发展、明确两城建设定位,推进郴州率先发展2008 年 12 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要抢抓机遇,走在湘南开放开发前列,加快建设全国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基地、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全国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华南能源供应基地、湖

4、南数字视讯产业基地”。今年编制的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按照“两城”建设的新定位,提出到 2030 年郴州中心城区发展为 100 万人口,建成区达 105 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市委、市政府关于郴州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设想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为此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办200924 号),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湘南三市中,郴州与“珠三角”联系最方便、最紧密,开放开发条件最成熟,为此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应进一步明确郴州“两城”建设的目标定位,特别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公路口岸、铁路口岸、海关、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查验场、保税区、

5、物流园等项目和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完善,营造最佳的对外开放平台,将郴州建设成为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最佳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推动郴州率先发展。2、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有色产业集群、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有色产业集群郴州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是湖南的南大门,省内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107 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等)全部汇集郴州,对外交通便捷,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的前沿,也是“珠三角”产业转移进入中西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之一。郴州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农林产品、人文和旅游资源,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银都、烤烟王国。有色金

6、属加工、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商贸、物流已成为郴州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郴州拥有柿竹园、宝山、黄沙坪、香花岭、瑶岗仙等大型有色采冶企业,必须摆脱“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市场定位,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强化上下游配套和横向关联,强化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力争主导国际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应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重点向郴州倾斜,加快郴州“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建设。3、加快工业走廊建设,合理组织产业布局、加快工业走廊建设,合理组织产业布局郴州中心城区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主要有郴州有色产业园(含出口

7、加工区)、湘南高新园和湘南国际物流园,由于用地条件限制,不可能将所有工业全部塞在三个园区内。为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市委、市政府提出整合郴资桂区域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对产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组织产业布局,将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沿线建设成为“工业走廊”。为此建议将桥口工业小区整合为苏仙区工业园,在华塘镇、保和乡区域规划建设北湖区工业园,均升格为省级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科技产业园则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加上湘南高新园、湘南国际物流园、桂阳工业园区、资兴经济开发区,“郴资桂工业走廊”将形成“一廊七园”的空间结构。郴州有色产业园(含出口加工区)主要承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机电一体化产业;湘南高新园

8、主要承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有色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桂阳工业园区主要承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石墨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建材和农产品加工;资兴经济开发区主要承接轻工制造、食品和和农产品加工;苏仙工业园主要承接能源、化工等产业;北湖区工业园主要承接电子、轻工制造;湘南国际物流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铁海联运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搭建企业融入国际营销渠道的对接平台,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大型物流园区。要将“郴资桂工业走廊”纳入省级产业承接示范园区,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4、强化综合交通建设,构筑交通枢纽城市、强化综合交通建设,构筑交通枢纽城市为促进郴州发展,必须进一步改善郴

9、州的区位和交通条件,要将郴州由交通要塞变为交通枢纽城市。目前郴州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京珠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岳汝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实现全市 11 个县市区中 9 个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但资兴市和安仁县仍然没有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为此建议规划株衡永(茶陵安仁耒阳常宁祁阳永州)、郴永(桂东资兴郴州桂阳新田宁远)两条高速公路,强化湘南三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所有县市通高速的目标。根据已公开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规划,台北至南宁的国家高速铁路经过郴州,这对郴州来说是最好的机遇,但是韶关和衡阳也在争取台南高铁线路。目前衡阳已是铁路枢纽城市,为促进郴州发展,建议省政府向铁道部争取台南高铁定

10、位郴州,将郴州建设成为铁路枢纽城市。另外,省委省政府支持郴州先行先试 34 条政策中关于郴州民用机场规划建设的承诺,也应纳入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的综合交通建设规划。5、推进郴资桂一体化,建设郴资桂城镇群、推进郴资桂一体化,建设郴资桂城镇群新型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就是新型工业化、功能现代化、社会和谐化、环境生态化、城市集群化和城乡一体化,其中城市集群化的表现形式就是要形成不同等级和规模的城镇群。发展城镇群可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优化环境、提高效益”的聚集效应,在目前郴州中心城区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利用资兴、桂阳两个城区紧邻郴州中心城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的特点,加快推进郴资桂一体化,积

11、极建设郴资桂城镇群,是强化郴州“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最佳捷径。市委、市政府对郴资桂城镇群的战略定位是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镇群,中、东部地区联系的桥梁,全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现代化生态型城镇群。远景发展可纳入宜章、永兴,建设郴州市“半小时经济圈”。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应将郴资桂城镇群作为全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通城镇群发展带动社会经济腾飞,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市的目标。6、加强生态文化保护,促进旅游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化保护,促进旅游持续发展郴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南历史文化名城,山水资源禀赋在湖南省属于上乘,历史文化遗存之丰富则更为突出。目

12、前,郴州优美的自然山水基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东江湖、莽山、飞天山、五盖山、八面山、仰天湖的保护和利用已走上正轨,相对的,郴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滞后。郴州市域有郴州、汝城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它县(市)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市域保存着大量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如苏仙区的岗脚、坳上、高雅岭、两湾洞、北湖区大泉头、陂附、永兴县的板梁、桂阳县的阳山、泗洲寨、锦湖、宜章县的天塘、千家岸、临武县的上乔、南福、城头等等,郴州还保存着湘昆、花灯、皮影、香火龙、夜故事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湘西凤凰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郴州古村落和古民居则是南方汉族历史文化的真实载体,其数量之

13、多、质量之高,应居全省之冠。建议将“郴州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列为省级研究和开发项目,要将郴州民俗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加大促销宣传力度,积极打造郴州旅游品牌。7、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省管县”已经成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趋势,目前郴州的市县行政区划不利于省管,主要是县级区划单位过多。另外,郴州行政区划中,中心城区(北湖、苏仙两区)规模偏小,两个市辖区的总面积只有 2246 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 70 万,不利于中心城区的发展壮大。为适应“省管县”的发展趋势,同时为郴州中心城区发展预留空间,郴州应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调

14、整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扩大郴州中心城区范围,将资兴、桂阳、宜章三县(市)改为郴州的市辖区,郴州中心城区地域面积近 1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250 万,发展空间将得到保障,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化郴州“湖南南大门”的门户功能,强化郴州“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地位;二是合并一些规模较小的县,减少县的数量,以利于省的直管,具体可考虑永兴、安仁合并成永安县,临武、嘉禾合并成临嘉县,汝城、桂东合并成汝桂县。编制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将进一步优化郴州科学发展的路径,促进郴州“两城”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是郴州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和重视的良好机遇。规划部门将全力配合省发改委的调研工作,为科学编制规划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将在今后的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中认真落实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湘南地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进郴州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