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954775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元明清(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第二章 前期元杂剧前期元杂剧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元杂剧元杂剧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 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多为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梧桐雨的

2、创作特色和寓意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 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 ,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 “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 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 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的艺术的风格 1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

3、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 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 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 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试叙马致远试叙马致远汉宫秋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 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

4、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 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 愁别恨。 3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 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试叙试叙西厢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的艺术成就:一简述一简述西厢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在体制上的突破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5、二试叙二试叙西厢记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 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 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 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2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6、。 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 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 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简述三简述西厢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的词章之美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 2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 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

7、华美的语言风格。 3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 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章第三章 关汉卿关汉卿 简述关汉卿历史剧简述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单刀会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 单刀会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主要艺术特色有: 1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主唱, 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先声夺人!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试叙试叙救风尘救风尘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救风尘

8、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创作的风月剧。 1赵盼儿是剧中关汉卿的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她虽曾有过从良的念头,但生活中的教训告诉 她,一朝沦落、终身蒙尘的妓女,是决不可能有风月场中更好的命运的。到妓院里来的男人都只是把妓女当作寻 欢作乐的玩物,指望他们做诚心肠的丈夫,无异于白日做梦。 2一开始,就劝宋引章,别相形周舍的甜言蜜语。街道宋引章的求救信后,她巧做安排,先是用风月手段勾 引周舍,发誓要嫁给他,让周舍休了宋引章,然后有翻脸不认人,玩弄周舍于股掌之上,显示出她对姐妹的侠骨 柔肠,和对付无赖阴恶之徒的大智大勇。 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元杂剧代表

9、作家关汉卿擅长写女性题材,在他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作品里, “旦本”戏多达十二种。有救风尘 、 谢天香 、 金线池等。 1这三种都以妓女为主角,专为风尘女子写照传神。风尘女子是相对良家妇女而言的。在与异性交往方面, 被视为尤物的风尘女子享有一定的自由,然而却是以她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代价。她们具有婉转的歌喉、曼 妙的舞姿、敏捷的才思,以及动人的姿色和顾盼生姿的眼波,但在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 她们作为玩物的命运。 2在这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作者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 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如宋引章急于嫁给一个公子哥,想立个妇名;大智

10、大勇如赵盼儿救姐妹侠骨柔肠, 斗无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如谢天香嫁到钱府为妾,任人摆布,只是自叹自己的命不好;心高气傲如杜蕊娘较早 意识到自己将老死风尘的悲惨命运,于是历经千辛想从良,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剧中塑造的性格各异而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试叙关汉卿试叙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 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 如窦娥在严

11、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 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 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 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3第四章第四章 后期元杂剧及其它后期元杂剧及其它 试论试论倩女离魂倩女离魂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 倩女离魂元代后期杂剧家郑光祖描写才子佳人缠绵情爱旦角戏的代表作。 1 “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处理得比较出色和巧妙。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

12、分开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 地表现她魂魄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着,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束缚而追求婚姻的真性情。 2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折腾得 死去活来。 3这样就把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试叙钟嗣成试叙钟嗣成录鬼薄录鬼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即录鬼薄录鬼薄的贡献)的贡献) 元代后期杂剧家钟嗣成的录鬼薄一书,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 152 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中,保存

13、了元 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 一作者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进行介绍,按时间 顺序记述他们的简历和剧目,在为剧作家立传的过程中,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基本历史面貌。 二 录鬼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许多元杂剧作家由于有此书著录, 才为后人所知,真正成为“不死之鬼。 ”如: 1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尚仲闲、高文秀等。 2 “方今才人” ,包括宫天挺、郑光祖、雎景臣等。 3 “已死才人不相知者” ,包括胡正臣等。 第五章第五章 元代的散曲元代的散曲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散曲散

14、曲 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 ,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 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 或“尾声” 。 3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成为 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 就直白真率而言,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更为本色。 1如他著名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

15、间曲词那 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2但他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欢爱的题材,而且不避俚俗,写得很真露,带有较浓的市井情趣。 简述马致远散曲简述马致远散曲越调越调 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的优美意境的优美意境 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里的大家,其作品擅长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1 秋思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蕴含着无 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 2景中含情,蕴藉隽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萧瑟的景致衬托出“断肠人” 的无尽思绪。深得唐人绝句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 。 以以潼关怀古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

16、艺术特色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 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潼关怀古中“望 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 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44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