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705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功能,我们在省工商局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全面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典型调查,分析目前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种典型运行模型,归纳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对策。截至2011年12月底,山西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1 008个,比 2010年增加 9350家,是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 000个目标 的3.117 倍。合作社成员数达 305 179万户,社员出资总额达 332.64亿元,发展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合作社在全省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

2、% 以上, 省市县三级财政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 400万元、1 745万元和 1 659万元,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沼气服务、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1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模式1.1 能人带动型合作社农村能人或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企业家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并组织运行的合作社。这是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模式,我们以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例,做简略分析。1.1.1 组建背景及发展历程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是汾阳市第一家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7年7月,在山

3、西省汾阳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农民经纪人王志霞组建,吸纳当地 14个核桃购销经营户和市供销社加盟,吸收社员股金 50万元,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以核桃、核桃仁加工购销为主, 兼营土特产干鲜果品加工购销。目前,合作社已经扩展到 105个成员,注册资金增加到3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到 366万元,核桃产品遍布全国 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达到 1 500万元以上。1.1.2 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绩效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在2006年春节后 行情下跌,合作社领导积极与外地客商 广泛联系推销产品,为社员减

4、少损失2万余元。2 1.1.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合作社面临着治理结构的问题。其主要的缺陷表现在:一股独大问题,股权结构的集中化与决策权的集中化;信息不对称问题;骨干社员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服务功能单一。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目前仍以加工和销售为主。1.1.4 小结新合作核桃社由能人王志霞和核桃营销大户联合成立合作社,易筹集较多注册资本,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这种模式围绕能人形成权威中心,减少决策成本,经营获利能力较强,是其吸引农民参与并能够比较稳定发展的原因。但这种带有很强的能人依托型性质的合作社,其创立和发展离不开能人,容易出现能人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 普通社员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5、,失去合作社本身的意义1。1.2 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是指由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农民提供场地、原材料、劳力等组建的合作社。以大象禽业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1.2.1 基本情况文水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肉鸡(肉鸭)屠宰、蛋品贸易、种猪繁育等五大板块和多条产业链为一体的畜禽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坚持“公司 +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农户”、“契约 +服务”为发展模式。1.2.2 大象村肉鸡饲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大象村的肉鸡饲养合作社是由大学生村官、时任大象村村委主任

6、助理的贺欣欣主动与大象禽业公司联系,提出了农户联合互助的模式,在 2007年底成立的。由贺欣欣牵头,20余户农户参与。“十一五”期间,由大象禽业有限公司扶持帮建的合作社就达28家。有效降低了单家独户养殖的风险,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合作社,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网络 。1.2.3 龙头带动型合作社发展优劣势优势: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而成立, 使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共同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同时改善农民市场交易地位,利用龙头企业的组织优势,合作社从原材料购买到农产品销售都可以与交易对方实现公平交易。劣势:第一,处于强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效益

7、最大化,当企业利益与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牺牲农民成员利益。 第二,农民在这种合作社内部的谈判地位仍然低下,难以平等分享合作经济组织收益。1.2.4 小结在探索农村经济体制和机制创新中,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壮大的农3 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载体、好平台,优势多、效益大,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一是龙头企业牵头带动 而建立和发展的合作社还很少;二是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对接并不是最佳的发展方式,从长远来看,应该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代表其自身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社(如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1.3 农机服务带动型合作社这种模式的发展大部

8、分主要以农机大户带动型及营机户 入股型为主, 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玉丰农机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1.3.1 基本情况稷山县玉丰农机合作社始建于1995年,2008年正式注册登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燃料自给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入社成员21户,专业技术人员 10人,各种农机具 39台件、各种配套农机具 30台件;配套办公、机库、维修车间等建筑设施面积1 500余m2 ;固定资产 300余万元。已成为稷山县规模最大、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最多、农机服务辐射面积最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1.3.2 运行管理与绩效目前玉丰农机合作社还处于

9、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合作社管理“四化”新模式(即上岗执证化、操作安全化、服务优质化、分配激励化)和创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第二,合作社服务功能单一。合作社目前只提供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等服务项目,有关农机液肥喷施、机电节水微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机械辅助项目还没开展。1.3.3 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经营面积小,大型机械不易操作;二是缺少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作为合作社管理人才,内部结构不紧密,管理松散;三是机械用油、零配件、雇工等成本大幅上涨,导致机械作业效益下滑;四是政府扶持力度

10、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31.4 村级组织与工业企业联合办合作社以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1.4.1 基本情况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正式成立,现有社员 460户,是全省首家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4 营权入股,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集中连片的140 hm2土地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投资 3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的 40 hm2日光温室大棚, 26.7 hm2拱棚,60 hm2良种培育基地, 13.3 hm2特色果业基地以及蔬菜育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各级相关部门提供了补贴和

11、贷款支持。1.4.2 合作社的运行、管理与绩效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一是形成了比较民主的管理体系。二是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 在组织管理上采取 “民主管理,股份经营”;在管理方式取采取“ 六统一分,科学运作”,即 统一规划、统一供应苗木,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销售产品,分棚合算;在组织方式上采取“四个保证”,即是保底金、保股金、保薪金、保土地;在分配方式上采取“五五分成”的方式。三是有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2009年冬天的风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合作社来承担4。1.4.3 经验总结一是组织机构先进。以土地入股构建起了以现代企业公司制模式为主的新型农业合作社,通过企业

12、担保和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发展现代农业“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集中”等瓶颈制约,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规模经营的新路子。二是经营理念科学。“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和“四个保证”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入社农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三是营销模式超前。合作社采用外引内联的措施,与山东寿光大市场建立供销关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争取利益最大化。2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从调研的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的合作社呈现出以下的特点。2.1 发展模式多样化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从组建形式看,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

13、级组织筹办型等多种类型并存5。2.2 组织规模逐渐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逐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初期的村内、乡内合作发展到跨乡、跨县合作,合作范围越来越宽。特别是突破行政区域,跨乡镇、跨县(市、区)、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5 社大量涌现6-7。2.3 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了多种联结形式,目前已形成产销结合型、销售型、加工型、生产-储藏- 加工- 销售一体型、专业技术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典型模式。在服务功能上,由原先单一的技术、信息服务逐渐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转变,由单纯为成员提供服务向带动非成员延伸扩大。合作业务范围和

14、区域范围的拓宽,逐步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统一“大市场”的对接问题8。2.4 社会效应日益显现目前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作为各级劳动模范、各类标兵,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跃在全省各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也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影响正在深入人心9。3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当前,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把握好4项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是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四是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10;第二,积极开展各种经营和服务,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多种途径解

15、决资金困难,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撑;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对社员的凝聚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社会经济影响力11;第三,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金融、财政、税收、产业)等12;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13;加强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14-15。参考文献:1 鲁辉 . 能人依托型合作社功能与问题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薛璇 . 合作之路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集锦M. 运城: 出版社名 ,2010年3 王郁,李素新 . 关于推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 2010,6 14(12) :112114,127. 4 晋中市委办公厅联合调研组. 关于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http:/ 5 于化龙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21(专辑): 148-151. 6 白剑,武东轶. 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 http:/ 7 代文艳 . 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ll ,39(10): 113l-l133. 8 杨晓红 , 任龙梅 .兴安盟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 :1718 9 白剑 .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