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禹正文定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646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禹正文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禹正文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禹正文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宋禹正文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宋禹正文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禹正文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禹正文定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析大同市地名与大同文化的关系学生姓名: 宋禹指导教师: 武玉芳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结构符号系统, 而且还具有社会文化属性,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还蕴含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含义。就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词汇发展来说,它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历史转变的一种结果,也反映了这一阶段社会历史的特征。语言文字的应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特殊载体,也是社会语言的变体地名语言体具有了更多的时代性和语言文字研究性。地名专有名词,有特殊性、指别性、趋同性,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迅速反映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深深地留下了历史文化

2、印记。说起大同, 现在这个城市的许多人都能如数家珍:三朝京华、两朝重镇、龙壁之城;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 , 具有唐里坊街道格局的古城全国仅三座:北京、西安、大同。大同的历史由来已久, 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设的雁门郡含有大同, 即公元前 300年为大同设置行政管理之始,至今公元2010 年已“建城”两千三百多年。西汉时,设置平城县,因其地处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家园、渴求和平而得名。后北魏定都平城,曾一度更名为万年,意为江山永固,万年不绝之意,北齐之时改为云中。随着,唐末沙陀人的内徙,正式定名为大同,意为“天下大同”,至此大同之名延用不改。辽时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城名称始于此。明清

3、时更成为九边重镇之一,为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大同市辖 4 区 7 县。有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共有85个乡镇, 2168 个村或居委会。走入大同城区,大街小巷、布局规整。再看街道名称:正殿街、东华门、后宰门、户部角、帅府街, 街名赫然折射出这个古城曾经的风华绝代的岁月。在大同过去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的说法。其实仅旧城区的古街道就有208 条,还有那七县十二边堡,无不折射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东雄,古城一条街巷的沧桑,选自记者观察 (上半期) 2009 年。2 一 大同市地名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性(一)大同市地名与历史1、地名

4、客观反映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历史上的移民情况根据地名可以证实民族之间的相互征服和融合的情况,而地名则是见证这一切的史料,往往地名就是两种民族语言成分混合的结果。辽代时,分云中置大同县。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随着唐末沙陀人的大规模内迁,隋廷将大同乔迁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正式确立不变,这正是民族之间相互接触融合的见证。历史上,蒙古族和满族都先后统治过中国,并且在此分封土地。今天,大同城里有许多地名分明是蒙古语和满语的遗留。 “胡同”始建于元代,在大同地区也有许多胡同,如菜花胡同、老市胡同、新界胡同。胡同在古语中为“水井”的意思。当时,大同人喝水靠水井,有许

5、多的街道因水井而得名。明朝初期,大同建城之后,军民人等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水井,那时候城内水井甚多,因而街道便随之命名。北柴市角北端至九仙庙街一带地区有一水井,井内有四个泉眼,水量很大,水味甘甜,附近居民多来此井取水,故取名四眼井,后来街道便以此来命名。此外,还有北门井巷,云路井,大片巷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都是直接以“汉语成分+街巷”这种混合地名来命名,由于便于记忆,在大同街巷中很占优势。清康熙三年,曾在圆通寺西侧凿井一眼,因满语译音为八乌图井,后来居民住宅增多,形成街道,便以井名为街道名。还有“义溜”巷,“义溜”在满语中是“风景优美”的意思。地名还反映历史上的移民情况。历史上北方一些有他

6、方军队驻扎或实行军屯制度的地方,在地名上也有反映。大同北部分布着大量以“所、关、寨、堡、营、屯、里、庄、哨”为地名的村庄,如“下林关、下营堡、下寨北、夏佳屯,向阳寨,小贺家堡、兴隆堡、杨家屯、一柳营、殷家庄、张官屯、镇边堡、刘官堡、张指挥营、孙仁堡、太平堡、左哨村、王官屯、西马营、张官屯、屯军庄、王千户岭、唐八里、西团堡、下关”等,与明代军屯制度有关。这些军屯占有固定的戍所,军籍都为世代相传,官兵上下都携有家眷。村名中称“官”的是该地的军事首领,大多为千户、百户,因为这些军屯点的军职是世袭的,所以村庄名之前冠以官员的姓氏。明代中期,北方游牧民族的迁移基本停止,中原汉族民众大批北迁,为恢复被战乱

7、破坏的生产和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曾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 153 页。3 多次从山西南郊、河南一带迁移大批农众到山西北部、河北一带当兵、种地。累计迁移人达数十万。今天,大同仍散布着当年移民后裔,如以洪洞人为主的小洪家,河南人为主的夏家沟,还有蒲州营、小京庄、小太村、一柳营、榆林沟、宜兴村、西营村、宋家厂等许多村庄,这些移民定居大同后仍眷恋祖先世世代代生活过的故土,继续沿用原先的州县名,宗族姓氏名。这反映了当年移民屈服于朝廷命令、背井离乡,集体迁移的史实。2、大同市地名记载了历史文物从春秋战国起, 大同一直是军事重镇, 北魏之时又曾立为帝都。 辽代时又设

8、为陪都,元明之时,是为通商重地、军事重镇,历史文物很多。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大同市火车站附近有一段旧城墙,这里原来是 700年前元朝旧城墙的一段。现在的西苑路是因为道路位置正是北魏时宫城西苑所在地。史料记载,魏在平城建都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首都建设,建西宫、北宫等宫15 处,建东苑、鹿苑4 处。从魏都平城遗址示意图看,西苑路正处于西苑和北苑之间。操场街,是明代宗景泰年间,由巡抚年富主持所筑的一座小城,又名“大校场” 。清末民国时期,为驻军驻场,称操场城。南关街(先更名为永泰路)是明天年间修建,因当时大同巡抚韩雍所筑南关而

9、得名。云冈路是一条礼佛圣道, 因云冈石窟而得名。 沿路可见观音堂、 佛字湾、云冈石窟、 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焦山石窟、野鹿苑石窟等,还有因永固陵而得名的永固街、因文瀛湖而得名的文瀛路、因武州川而得名的武州路、因九仙庙而得名的九仙庙街、因王府而得名的十府街、因抗清将士姜襄而得名的白泊洼街、因雁塔而得名的雁塔前街、因永宁寺而得名的永宁街。以上地名与古都的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地名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佛教、道教、回教的寺庙遍布大同市城郊。大同带“寺”的佛教地名约有一百多个。如甘泉寺、慈云寺、兴国寺、善化寺、上下华严寺、板大寺、范家寺、佛堂寺、红岭寺、曲回寺、水桶寺、潘寺、觉山寺、南寺、上寺、水

10、泊寺、西寺、西岩寺、乘宁寺、香水寺、周图寺、清泉寺、圆通寺、朝阳寺、七佛寺、宏济寺、塔寺等,其中以华严寺最为古老。大同地名里嵌入“观、庙、宫、阁、殿、庵、堂”等道教的地名也很多。如帝君庙、文昌阁、关帝庙、文庙、观音堂、上观音堂、九仙庙、财神庙、太宁观、二元宫、赐福庵、娘娘庙、城隍庙、大庙角、李王庙、将军庙、马王庙、海会殿、鲁班庙、朱衣阁、青龙阁、县隍庙、山神庙、武庙、后庙、佛殿庙等。4 大同还有很多皇家花园、官衙重地,取名古雅又易于记诵。如县楼街、九龙壁、四牌楼、代王府、晋华宫、正殿街、皇城街、宰门后巷、广府角、稍竹巷(此地原为代王府后花园,园内竹稍头高出墙头,故又名稍竹巷)、帅府街、户部角、

11、府学门、朱衣阁、欢乐街、五龙壁、三龙壁、一龙壁、府尹道(因民国初年府署所在地得名) 司令部街(1913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司令部所在地而得名)、三府坟等。(二)大同市地名与商贸军事活动凡带有“集、市、店”等字的地名,都是大同农村商贸中心的所在地。这也是华北一带的统称。大同有许多街名、巷名跟元明清时代的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联。反映古大同城商业情况的街道名称有花市街、东羊市巷、西羊市巷、 东马市角、西马市角、 东柴市角、西柴市角、南柴市角、北柴市角、段市角、广盛店、稻米店、黄花街、米薪关、果小寺、鹌鹑巷、牛坊、马圈沟、南辛窑、全羊头。清朝快马班在县隍庙街至东羊市巷一带空地筑墙养猪,此地称为猪圈。民

12、国八年,大同知县冯延铸嫌巷名不雅,取万事通顺之意,改名为通顺巷。反映古大同手工业情况的街道地名有白纸坊、棱厂、大瓷窑镇、灰窑口、木厂、编织坊、缸角、东油坊巷、西油坊巷、东油店巷、西油店巷、南油店巷、北油店巷、南米籽巷、北米籽巷、小皮巷、草帽巷、赵大豆巷、磨刀巷、曹窑、青瓷窑等,这些地名都因为附近有酒坊、油坊、磨坊、皮坊、编织坊而得名。还有因大商人而得名的地名有柴家园、温家巷、昝家巷、苏家大门、邱家角东街、邱家角北街、姚家角东街、李怀角等。大同地区许多村庄都带地名“屯、营、堡、盘、寨、关坡”等字。屯是军队屯田的地方,营是军营,盘是营盘,都是驻扎军队的地方。而“口、堡、寨、卫、关”都是与军队防御工

13、事有关的名称。大同地名里嵌入“屯、营、堡、关”的地名很多。如米薪关、大营盘、司令部街、新营前街(清朝中期,开始训练新军,为区别旧“绿营兵”,故名新营。 ) 、新营后街、头道营坊、二道营坊、三道营坊、操场街、炸弹营(民国初期,为了储存枪炮弹药,故名。 ) 、北营、鲍家屯、北徐屯、宝峰寨、北堡、卞家屯、陈家堡、得胜堡、东长城、东古城、大堡角、大贺家堡、登场堡、定安营、东坊城、东双寨、范家屯、谷前堡、官堡、谷屯堡、新平堡、保平堡、桦门堡、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受口堡、靖鲁堡、天成城、阳和城、镇边堡、镇川堡、贾家屯、姜后屯、解家庄、贾庄、李官屯、拒墙堡、鹿角、落阵营、王进堡、马营、

14、宁鲁堡、平远堡、5 破鲁堡、清顺堡、秦城、孙仁堡、狮子屯、太堡寨、威鲁堡、西盘道、西马营、王官屯、屯军庄、王千户岭、王家堡、西营、洗马庄、西团堡,孟良城,这些地名见证了大同作为九边重镇的那一段烽火岁月。(三)大同市地名的社会政治色彩1、地名的变化与时代的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同统治思想、不同的政治观点,这些都会在地名中得到反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代汉族统治阶级对国内少数民族不是实行镇压就是采取扶绥的怀柔政策。这种民族政策在给新设置的州县命名中自然有所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国内各民族之间完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从此,取消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对少

15、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如傣族过去叫“摆夷” ) ,把一些伤害少数民族的地名一一改了过来,并尽可能采用本名族制定的地名。天镇过去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过去汉族统治者却用汉语“天成”“镇虏”去命名它,充分暴露出民族的不平等关系。原来,明时初期对蒙古族的政策是从“内安诸夏,外抚四夷”。民初“天成”与“天镇”还是同时使用的,到了新中国成立就正式定名为天镇了。民代的军事边堡也更改了不妥当的地名。如把靖虏堡改为靖鲁堡。封建军阀也以自己的名字或官衔给自己所管辖的地区命名或改名。大同的“张指挥营”作为地名不坏,而且由于流传久远,众口相传,当然也就没必要改了。同例的还有王千户岭。历史上对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有很

16、多,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往往找出其中影响更大的人名或重大事件作为地名。例如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苏东坡先后出任杭州地方官吏时曾疏浚西湖,给予子孙后代造福,后人就把西湖两条大堤命名为“白堤”、 “苏堤” 。大同的“向阳街”就是为了纪念那段特殊的岁月和英雄情结(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 ,还有以大庆石油事件命名的大庆路。在近代,这种以人名命名地名的方式在国外与海外比较普遍。文革时期形而上学十分猖獗, 在极左思想影响下, 一些老地名被当做 “四旧”横扫,纷纷改名,更改后的地名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十分单调乏味。 那时候,大同的街道、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 47 页。6 巷子名一概披上了“革命新装” 。例如市农街改为“工农街” 、永巷乐街改为“红旗路”还有红卫路、向军巷、学军路、工农路、人民路灯。反映当时人们的一种革命狂热。在乡镇也大部分变了名称。一夜之间,红树镇、赤卫镇、红花村、红石村等等以狂风暴雨式的更改地名,使得人们对众多的新地名感到十分陌生,严重影响了交际的正常进行。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