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4593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师德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一谈到师德的问题,人们往往自然想到教师不应该搞不正之风之类的事情。其实,师德问 题的根源远不只是个别教师心术不正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事业心强、 爱岗敬业的,他们的师德问题主要出现在教育观念上,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加上强烈的责任 感导致他们做出了许多有损于师德的事情。 1.教师应该树立民主教育观 “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许多教师和学校对 “尊重学生”这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并没有确认,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师道尊 严”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尊师” ,而忽视了“爱生”

2、 。多年来,在学校里, 在教室里,教师的话绝不可不听,小小课堂里,教师就是“天王老子” ,学生如果敢于顶撞 老师,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 “胆大包天” 、 “目无师长”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 “师生互尊互爱” 。 如果一个教师在短期内做不到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学生,于情于理还 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一个教师不尊重学生,那是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的。遗憾的是, 目前这一点还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认识。因此,我们强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 树立民主教育观,最关键的是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具体来讲,教师至少应该在以下七个 方面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

3、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 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 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 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是一种侵犯人权的行为。 作为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实际就是自己的人格有问题。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 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问题,因为后进生一般有很强的 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

4、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老师要求 学生不做阿 Q,首先老师自己不能是阿 Q。不要对“赵太爷” 、 “钱太爷”是一副面孔,对 “小”又是一副面孔。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应具有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企盼着法制和民主的阳光早日照进校园。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未来世界需要具有较高创造性和主动性、独立性的人才。创造力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来自 何方?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来自人的内在兴趣、内在动机和自发的学习行为。当这种自 发的学习动力得到鼓励时,某些智力条件特别好,个性中的创新性、求异性特别突出的人, 就会显露出他们的潜力,就可能在他们的苦苦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的配合下,

5、形成 伟大的发明创造,搞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兴趣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为孩子们的想 像力、创造性和主动性铺设了温床。大人必须谨慎地保护孩子们的这种活动。 我们的教师们喜欢学生听话,喜欢全班学生“整齐划一” ,上课举手要用相同的姿势,解题 要用相同的方法,读书要读相同的书,写作文要有相同的格式和结构,开班会要按照相同 的程序,而所有这些,都是教师本人意志的体现,都是教师精心为学生们选择和确定的。 教师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感叹:“你说我累不累?一天要操多少心!”而实际效 果呢?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来的。 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青少年自控能力差

6、,独立意识、反抗意识增强,一有不顺心的事,往往通过爆发的形式或 者弥散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对这种情绪如果不予重视,或者以硬对硬,便可能导致师生 对立,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甚至导致学生心理上的疾病。由于以硬对硬而造成严重后果 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有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学生发脾气的时候,就用更大的发火来“镇住”学生,以维 护自己的“尊严” 。这些,都是对学生情绪不够尊重的具体表现。从实际效果来看,虽然当 时“镇住”了学生,但是并没有真正使学生信服,也不可能提高自己在全体学生心目中的 威望。相反,那种能够容忍学生发火的教师,如果能够事后采取妥善的谈话、说服教育等 方式进行教育,反而会得到大多数

7、学生的佩服。 一般说来,学生的情感是纯真的,没有任何虚假。他们把对老师的情感,对同学的情感、 尤其是对异性同学的情感,看得特别重,同时他们稚嫩的肩膀又“载不动许多愁” ,老师如 果对他们的情感持不屑一顾的态度,或者把他们的情感看成是肮脏的,加以讽刺、奚落和 打击,那种伤害足以使他们垮下去。学生也会因此而恨死老师。相反,若老师能够尊重学 生的情感,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提醒他们,指导和引导他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保护他们 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的情感升华。学生也会因此而感激老师一辈子。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在自己心目中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作出一个评价,承认 学生的个体差异,

8、并且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 对个别学生,一定要多了解,多揣摩,采取与众不同的方法。比如时间的安排,兴趣的激 发,积极性的调动等等,都要费一番脑筋,动一番心思,那么违反教学原则的事故也会避 免了, “另类”的学生说不定还真能红杏出墙呢! 我们不能期望胆小的学生在一朝一夕之间变得胆大起来,也不应指望一个思考问题速度慢 的学生突然变得思维非常敏捷。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密码 编好了的,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表现,但却难以根本改变他们的气质。我们也很难 说在同一维度上究竟哪一种个性特征更好。例如胆子大小,胆大有胆大的好处,胆小也有 胆小的优势。教师在鼓励那些胆子非常小的学生勇敢

9、地举手发言的同时,也应该嘱咐那些 胆子非常大的学生注意自我保护,不要过于“冒进” 。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个性时,要谨慎,要避免当着全班学生评价学生个性方面的弱点:“你 真是个胆小鬼!” “你笨死了!” “你怎么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也不要当着全班学生 称赞一些人个性方面的积极特征:“你的脑子真快!” “你真外向!” “你真是个天生的机 灵鬼!”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当众批评学生固然不好,就着个性问题当众表扬个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暗示别人不如他, 久而久之同样会损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评价学生最好就事论事,针对他的行为,而不轻 易评论他们的个性特征。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人的一切理想、抱负、志

10、向,都反映了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成 人为他们设定的目标,不应该把我们关于人的理想和抱负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 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的观点和好恶,无论怎样说、怎样重复地说都可以,但是,对学生的理 想和抱负,我们只有建议、倡导和引导的责任,却没有代替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 当一个学生说,他想长大以后干一个挣大钱的工作的时候,他总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 考虑,有自己的兴趣。我们不需要对他们的理想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也不应该把同学之 间的理想加以比较,说孰好孰劣。 我们不应该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样高尚的为全人类造福的理想,因为那根本是不现实的。 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

11、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 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回答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使 我很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呢!”我们将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对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和周围的人们进行选择和判断。 老师在讲课时问学生:“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课外活动中老师问学生:“你喜欢 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对这两个问题,学生都要做出选择和判断,但这是两种不同的判断, 前者叫做事实判断,后者叫做价值判断。 我们之所以把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作为尊重学生心灵的一部分,是因为鼓励学生自己对 事物做

12、出选择和判断,不仅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表现,而且有助于发展他 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把那些特别“听话”的学生同不太“听话”的学生比 较一下,就会发现, “听话”的学生不善于做出个人选择和判断,他们还像小孩子那样,把 大人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当面临着必须做出独立判断的情境时,他们常常会陷于两难、 迷惘、优柔寡断的境地。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者的任务不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套现成的价值判断标准,而应是鼓励学生 自己对事物做出选择和判断,并把自己的判断和社会期望的判断作比较。所以,我们教师 不要事事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凡是有争议的问题,教师都应

13、该暂缓发表意见,而让学生 自己说话,让他们讨论。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教师最后可以不作“总结性发言” ,就把 问题摆在那里,让学生继续思考。 其次,教师应该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可以公开地对学生说:“你们不要把老师的 话当作真理,老师也有考虑不周全、不恰当甚至说错话的时候。对任何问题你们都应当有 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样说有助于使学生从听老师的话向善于做出价值判断转变。教师的 威望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听他的话,而在于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 第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和偏好而做出的一些价值选择,尽管其中的某 些选择与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同。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尊重学生

14、的个人意愿和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是一致的,其根本点都是出于对人性和人格 的尊重,出于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维护。 意愿指意见、愿望、期望。如果说选择和判断更多地出自理性思考,那么意愿可能受其他 因素,如情感、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让一群孩子去听一场民族音乐会,然后问他们最喜欢 哪一种乐器,他们的回答是不同的。 社会上的职业五花八门,学生将来想干什么,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对 于各个学科、各个不同的老师、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各种课外活动,学生 都有自己的意愿。作为老师,应该尊重他们这些属于他们个人的意见和愿望,可以对他们 进行启发和引导,而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 当前

15、,不尊重孩子们个人意愿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家庭。孩子喜欢吹笛子,父母偏要他学钢 琴;孩子喜欢学习文科,父母偏要他学习理科 对孩子个人意愿的压制和扼杀,对孩子的成长将带来隐患。孩子们是在群体中完成他们的 社会化的,所以,当孩子们走出没有同龄伙伴的家庭,来到班级群体以后,就为我们的教 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将在社会比较、社会期望、社会评价当中生活,这对他们自我观 念、自尊心乃至生活态度、道德和职业理想的形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归根结底一句话:不要“按照我的理想塑造我的学生” ,而要“帮助我的学生实现他的理想” 。 2.教师要树立多元智能观 1967 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

16、零点项目 ,起因是美国与苏联的科学技术竞争, 研究对象是艺术教育。 前苏联在原子弹试验上落后美国 4 年,但 1957 年 11 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把美国 抛在了后面。美国举国感到震惊、耻辱,各部门首先指责教育界。后来,一些教育界人士 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文化艺术素 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零点项目现任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还提出了一个认知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 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同等 的重要性;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 是片面的; 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