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900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4.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课文。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 课时。第 1 课时赠刘景文一、新课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秋天吗?你能用识字1当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从同学们的话中, 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 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

2、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诗题、作者)二、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三、初读古诗。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刘、菊、残、君、橙、橘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3 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四、品味赏析。1 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1

3、)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吗?里面是怎样描绘初夏的荷叶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学生若不知道,老师补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到了秋天,荷花就像诗中描绘的这个样子,指名学生说深秋荷叶的样子。2 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1)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吗?(还有。 )(2) “傲”字是什么意思?指自高自大吗?(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 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3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4 理解第三、四句。(1)秋

4、天万物凋谢枯黄,但是也是丰收的季节,看到橘园里的橙子和橘子熟了,还记得这个画面吗?我们在识字1里面有过形容,是哪个词?(叠翠流金)(2) “一年好景”是在什么时候?(正是橙黄橘绿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明白了吗?(3)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秋天瓜果成熟,辛勤劳动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收获季节,所以连大诗人苏轼也喜欢这个季节,发出这样的感叹。(4)指导朗读第三、四句。(5)大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5 翻译句子。(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当荷花凋谢后, 连遮蔽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菊花虽已残败, 但还有傲霜的枝干。(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

5、应该记住,一年内最美的时候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季节。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五、课堂小结。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香的时候,那就是秋天。苏轼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本篇虽是经典名篇, 却有很多较难的字词, 在识字上颇费功夫。不过,在熟识基础上,把握好描写景物与诗人所用多元化色彩,也是调动学习本文乐趣之所在。六、课后作业。1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2 背诵本诗,并预习下一首新诗。第 2 课时山行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诗人苏轼写的有关秋天的古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 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山林的古诗,它是唐

6、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咏秋的诗。(板书诗题、作者)二、走近作者。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三、初读古诗。1 老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诵读。2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3 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 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 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4 检查古诗诵读情况。四、诗中有画。(出示图片,欣赏)1

7、 诗中画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 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1)首先要画上一座山,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2)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什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 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 (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3)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远处,文中提到了“白云生处” )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4)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红色比较醒目) “红于”

8、在这里表示“比 , 更红” ,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3 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海、花海。 )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之情。)4 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坐”是“坐下”的意思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坐”是“因为”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火红的枫叶,热爱秋天的感情。)5 想一想, 赠刘景文和山行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是先写景,再抒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不同点:两首诗描写的景物不同,赠刘景文描写了残荷、菊花、橙子、橘子; 山行描绘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6 翻译句子。(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9、沿着用石子铺成的弯弯小路, 登上了深秋时节的高山, 白云缭绕之间, 隐约可见有人家居住。(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喜欢这晚秋的枫林, 不时地停车与观赏, 经霜染了的红叶, 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五、课堂小结。山行这首诗简单易懂,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要老师点拨, 读诗时抓住这些关键词, 那么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就很容易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觉得轻松。链接: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

10、、苏轼、苏辙、欧阳修。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六、课后作业。1 背诵山行。2 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3 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留出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 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不是逐行分析诗意。而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带动了气氛。优美的古诗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我借助录音范读, 按其韵律节拍朗读,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让学生从听读中感悟,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 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