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文物腐蚀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954583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文物腐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属文物腐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属文物腐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属文物腐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属文物腐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文物腐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文物腐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文物的腐蚀金属文物的腐蚀摘要:摘要:中国古代金属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出土的金属文物由于长久埋藏于地下以及出土后存贮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使得金属文物面临着严峻的腐蚀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金属文物的腐蚀现状、腐蚀类型及影响腐蚀的因素,深入介绍了青铜器文物的腐蚀机理、腐蚀形态以及保护方法。关键词:关键词:金属文物;青铜器;腐蚀;保护Corrosion of Metal artifactsAbstract:Chinese ancient metal artifacts not only variety, but also unique, exq

2、uisite ornamentation, with high historical value and artistic value. But unearthed metal artifacts due to long buried in the underground, storage conditions after excavation constraints and other reasons, makes the metal artifacts are facing severe corrosion problem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

3、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metal cultural relics corrosion corrosion type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of corrosion, further introduces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and corrosion morphology and bronze relics protection method.Keywords:Metal artifacts ;bronze; corrosion; protection1.引言引言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

4、开展,我国大量的金属文物被发掘出来,这些古代金属器具长期深埋于地下,腐蚀复杂,并且与周围环境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平衡关系,一旦被发掘出来,原有的微环境条件发生改变,长期建立的平衡随即被打破,导致文物的进一步腐蚀损坏1。金属文物主要分为青铜器和铁器。青铜器文物出土前往往在地下埋藏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腐蚀,其中青铜病2, 3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特殊腐蚀现象.青铜器一旦染上青铜病,其蔓延和发展将难以控制,轻则造成青铜器表面的铭文、图案等重要历史考古信息被破坏而使文物价值受到严重损害,重则使器物溃烂穿孔甚至完全解体4。由于铁器具有比青铜器更坚硬和更锋利的特点,因此,铁器出现后便逐渐的取代

5、了青铜器,从而使人类社会跨入了先进的铁器时代。在自然环境下,铁器远比青铜器难于保存,因为铁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化学稳定性比铜、铅等金属差,它极易被腐蚀,所以保存完好的铁器比青铜器要少得多5。2.金属文物腐蚀现状金属文物腐蚀现状2004 年 12 月初,考古所组织成立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工作组,成员由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至 2005 年 3 月底已顺利结项,为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方案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调查表明,考古所文物保护基础设施较差,亟待改善。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青铜器的腐蚀十分严重,危害极强的粉状锈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许多珍贵的青铜礼器面临锈

6、蚀的威胁。铁器腐蚀状况最为突出,部分铁器已经损失殆尽。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已有 46 222 件(套),另有 23 万余枚铜钱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文物自然损失约占馆藏文物总数的 7.8。在发生腐蚀损失的文物中,尤以纸质品、铜铁器、棉麻织物居多,重度濒危的占损毁文物总数的 21左右。甘肃省 41 万余件馆藏文物中约有10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失,情况不容乐观6。3.金属文物的腐蚀类型金属文物的腐蚀类型按照机理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在非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与介质发生化学作用生成化合物,而不产生电流的腐蚀过程。如青铜器和铁器在铸造过程中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或在

7、干燥的环境中,金属与酒类接触发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化学作用,并有电流产生的腐蚀。金属器物在墓葬中,接触土壤,土壤中的水份溶解了无机盐就成了电解质溶液,海水,潮湿的空气也属于这一类,所以,金属器物埋在土中,沉在海里,或保存在大气中,发生的腐蚀,绝大部分是电化学腐蚀。但在实际生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4.影响金属文物腐蚀的因素影响金属文物腐蚀的因素4.1 大气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大气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影响金属文物大气腐蚀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的湿度、温度、氧气、大气污染物。相对湿度直接关系着文物表面是否形成水膜以及形成水膜的厚度。由于文物表面对水的

8、吸附性,在大气湿度还没有达到 100%时,文物表面就已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水膜。在相对湿度足够的情况下,文物表面的水膜会形成有效的离子传递,足以使表面的电化学腐蚀顺利进行,并且腐蚀速度有突然的显著上升。一般来讲,环境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所以将文物置于低温环境下有利于减缓腐蚀速度。然而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绝对湿度一定时,温度突然显著降低,就会引起相对湿度的大大提高,使文物表面吸附的水膜增厚,可能反而促进电化学腐蚀的进行。没有氧气和水分存在,金属文物的大气腐蚀很难发生。金属文物的腐蚀主要为氧气去极化过程。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氧气,且吸附的水膜相当薄,氧气很容易溶解、扩散至金属文物表面的阴极区

9、,这会使氧的去极化过程进行得甚为顺利,也就是说腐蚀很容易发生。在纯净的空气中,相对湿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金属文物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倘若大气中含有 0.01%SO2时,则在相对湿度达到 50%甚至更低时,就会引起严重的锈蚀。污染物如 H2S、NH3等虽然在大气中含量很低,但当它们溶入文物表面吸附的水膜中,浓度会变得相当大,这些污染物会引起溶液中 H+浓度上升,破坏钝化膜或降低金属的临界相对湿度,对金属文物的电化学腐蚀影响很大7。4.2 微生物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微生物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腐蚀作用,由金属文物本身,微生物种类和金属文物所处的环境三方面因素决定。金属与其腐蚀

10、产物通常会发生如下平衡反应:MMn+ne (1)当金属文物处于潮湿的环境时,空气中的氧气接受电子,发生反应:(2)(222122OHeOOH由于反应(2)的进行,使反应(l)中产生的电子不断被消耗,反应(1)的平衡向右移动,即金属逐渐被腐蚀。金属文物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其表面粗糙,多摺皱,易吸附一些灰尘和水蒸汽,这样就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微生物的繁殖,一方面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象草酸、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等多种有机酸。这些酸也能接受金属腐蚀产生的电子,发生反应:2H+2eH2 (3)反应(3)的进行也使得反应(l)的平衡向右移动,即引起金属腐蚀。另一方面,一些徽生物本身具

11、有接受电子的能力,如:硫酸盐还原细菌,厌氧菌等能使硫酸盐还原而获得生长繁殖能量,反应式为:(4)222 448OSeSO硫酸盐还原细菌反应(4)的进行也能使反应(1)的平衡向右移动,引起金属腐蚀8。4.3 土壤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土壤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金属文物由于本身性质活泼,加之长期埋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受土壤及地下水中酸、碱、盐的侵蚀,极易锈蚀。土壤影响文物腐蚀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氧化气氛。当土壤透气性好时,氧含量较高,土壤的腐蚀性就大;当土壤透气性差时,含氧量很低,则土壤对金属腐蚀减慢。二是潮湿环境。水分的存在是金属腐蚀的前提条件,潮湿的环境使金属表面形成电解质溶液从而加速腐蚀。三是土壤

12、的 pH 值。对于我国的土壤而言,大多数是中性的,据中国土壤报道,我国土壤的 pH 值大部分在 58.5 区间内,并且有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四是埋藏环境中的可溶性盐。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溶解在其中时,就组成了电解液。而在潮湿、酸性土壤以及可溶性盐的环境中,金属极易产生强烈的电化学腐蚀9。4.4 应力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应力对金属文物腐蚀的影响形变程度大的地方应力值大;铸造出来的文物由于壁的薄厚不同,冷却速度不一样,在冷地慢的地方造成了伸张应力,如果有电解质存在,应力大的部分比其它部分分子运动更为活跃,易失去电子成为阳极区而被腐蚀。在铸造过程中,器物表面出现的缺陷,也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它能使金

13、属表面的氧化膜破坏。因此,一但发生腐蚀,此处更为严重。 观察已经氧化了的金属文物表面,会看到在器物的边缘,在花纹和铭文处,腐蚀程度比其它部分更为严重。5.青铜器腐蚀机理青铜器腐蚀机理青铜文物在自然环境下受到水、气、酸、碱、微生物等综合作用,发生一系列反应受到腐蚀侵害,按照腐蚀产生因素分为化学腐蚀10和生物腐蚀两大类型。5.1 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金属文物常见的腐蚀类型之一,青铜器的化学腐蚀按照腐蚀最终产物和对文物本身损害程度的不同又分成铜绿锈蚀和粉状腐蚀两种形式11。5. 1. 1 铜绿锈蚀铜绿锈蚀在土壤或潮湿的空气中久置的铜器表面会生成一层铜绿:,锈蚀机理为:2Cu+O2+H2O+CO

14、2 2Cu(OH)2CuCO3环境中水份含量的高低影响着青铜器具锈蚀反应的发生,同时又影响着锈蚀的速度,铜绿锈蚀是常见的青铜器腐蚀形式.金属文物在土壤、空气或水体等不同微环境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多种腐蚀中间产物,Cu2O 作为腐蚀中间产物常存在于青铜器表面,它可以进一步转变为铜绿10,加重青铜器铜绿锈蚀程度,反应式为:2Cu2O +O2+2H2O+2CO2 2Cu(OH)2CuCO3铜绿质地致密比较稳定,它可阻止金属同氧气和水的接触,防止青铜器被进一步腐蚀,通常被认为是无害锈12,但不可避免的对文物本身的光泽、纹理和饰刻产生破坏作用。5. 1. 2 粉状腐蚀粉状腐蚀易深度腐蚀青铜文物,

15、而且腐蚀产物间存在交叉作用,与环境中的水、气或离子等协同作用,从青铜器表面向内部不断深入和扩展形成蓬松粉状物质,严重腐蚀青铜器10.粉状腐蚀也可以依据腐蚀终产物的不同分为:米白色粉末的 CuCl 腐蚀产物类型和浅绿色粉状的 CuCl23Cu(OH)2或 CuClCu(OH)2。腐蚀产物类型。具体腐蚀机理为 Cu 同环境中的 Cl 离子发生电化学作用,直接产生米白色的腐蚀产物 CuClCu +Cl-CuCl+ e该腐蚀反应多发生在埋于地下的青铜器上,而且直接受到土壤中 Cl 离子浓度的影响。生成的 CuCl 腐蚀物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进一步发生转化:2CuCl+H2O Cu2O +2HCl 或 2

16、CuCl+H2O CuO +Cu +2HClCu2O 和 CuO 以及 HCl 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作用,一方面 Cu2O 和 CuO 都溶解于 HC,l 促使反应持续进行;另一方面生成物 HCl 又可与 Cu 在有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4Cu +4HCl+O2 4CuCl+2H2O通过腐蚀产物的交叉和转化作用,使得青铜器的腐蚀过程不断进行,另外米白色的 CuCl 粉状腐蚀物还可以转化为浅绿色的粉状腐蚀物,转化机理为:4CuCl+4H2O +O2 CuCl23Cu(OH)2+2HCl8CuCl+6H2O +O2 4CuClCu(OH)2+4HCl酸性物质 HCl 进一步产生,加速 Cu2O 和 CuO 的溶解,同时平衡体系中 CuCl的减少又促使 Cu 发生电化学作用生成 CuC,l 持续的循环作用不断加重文物的腐蚀与损害.因此减少或除去环境体系中的 Cl 离子是降低青铜器粉状锈蚀的重要手段,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