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4555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规划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突破林业发展瓶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为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广东现代林业强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一、 “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回顾(一)林业科技发展成

2、就“十一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等“五个林业”,成功应对了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林业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45%。林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广东林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省财政首次设立了省级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为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林业科技资源优势,快速提升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广东现代林业建设的科技支撑水平,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2于 2008 年设立了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这是我省首次设立的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从 2008 年至 2010 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1

3、000 万元,用于开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工业原料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与效益监测评价、林业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并构建了油茶、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研发团队,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我省林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林业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开展了林木良种选育、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木材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质资源,攻克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选育出的湿加松优良杂种组合材积生长量比湿地松提高 100%240%,扦插成活率达 80%

4、以上;湿加松、高脂马尾松快繁育苗实现了产业化;黎蒴扦插及相思、南洋楹、樟树组培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桉树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南洋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湿加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和土壤管理技术,红锥、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菌根苗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也取得新进展。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低效林改造及高效生态林恢复与重建等技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也全面展开。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应用,摸索出了一套生态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引进的绿僵菌及其配套技术成功消3化吸收并应用,配制的绿僵菌复合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取得良好效果。黎蒴人造板生

5、产、木材保护技术更加成熟。 “十一五”期间,共有 17 项林业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 项;4 项成果获得梁希科学技术奖;申请林业植物新品种权 18 个,其中授权 5 个;42 个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其中有 13 个油茶品种通过审(认)定。3、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林业科研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公共科技创新和支撑平台建设,促进了全省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的能力。广东林业高科技园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标本馆等设施,引进了林木专用肥等一批开

6、发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立了一批省级林业科研推广示范基地,省级(东江)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桉树、相思、湿加松、速生高脂马尾松及能源林、珍贵用材林树种试验示范林 2050 亩,初步建成了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全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与林业优势科技品牌试验示范与展示的创新平台;省级(肇庆北岭山)优良珍贵树种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檀香、黄花梨、土沉香等八大优良珍贵树种试验示范基地 2310 亩;广东肇庆大南山现代林业试验示范基地、省高脂马尾松良种繁育基地等建设也已初具规模。省级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建立了东江、韩江

7、、西江、北江4流域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及国家林业局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建立和完善了广东林业科技信息网,促进了林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林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江门、佛山、东莞等地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区域性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4、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效果显著。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了桉树、相思、南洋楹、湿加松、高脂马尾松等优良品种、无性系及丰产栽培技术等成果的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2009 年至 2010 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21 个,总投资 2100 万元,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我省自主培育的湿加

8、松良种深受生产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年繁育优质苗木 300 万株以上,5 年累计推广面积达 18 万亩。从周边油茶主产区引进的油茶优良品系在我省的粤北油茶产区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利用绿僵菌制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应用生物制剂防治松毛虫、竹蝗,松褐天牛诱木剂、引诱剂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森草净防治薇甘菊等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木材保护技术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木材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农用香蕉支撑等方面,为桉树、相思等速生材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博罗、德庆、龙川 3 个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第一批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共有 41 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5、林

9、业标准质量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快林业标准的制修5订,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 62 项,发布实施 46 项;我省有关单位还主导或参与了 25 项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到 2010 年底,全省共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 130 多项,发布实施 73 项,这些标准涵盖了林业基础术语、林木种苗、营造林、木质及非木质林产品、木本花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林业管理等方面,林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 5 个国家级、19 个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共建立 8 个国家级、43 个省级林业标准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林

10、业工程逐步形成了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林业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提高。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也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经省质监局批准建立,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在广东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同时,积极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全省有 50 个林业类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9 个林业类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6、林业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林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和“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组织编印了广东省城市林业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 广东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栽培技术、 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等林业科技书籍和实用技术手册;召开了“实

11、施科技创新工程与提高森林质量”、 “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实施林分改造工程”、 “科技服务林改”等专题研讨会,为广东6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织举办了较大型的学术研讨、交流、科普等活动共 100 多场(次),组织科技下乡小分队 100 多支,组织科技人员下乡 2000 多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 400 多期,接受各类技术服务的人员超过 2 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 3 万多份,全省掀起了送林业科技下乡的热潮,逐步形成了林业专家深入基层,为林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7、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省、市级林科院所和区域

12、性林业试验中心改革,林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全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加强了梅州、肇庆等 5 个市级和揭西、阳春、连平等 14 个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科技推广服务条件建设,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8、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推进粤港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林业管理与科技培训、科学考察、合作研究等,粤港互派林业培训、考察、交流团组共 45 批次,400 多人次;特别是为香港渔农署举办了

13、7 期农林助理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50 多人次,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并圆满完成了“香港森林植物病虫害调查”项目。继续加强国际林业交流与合作,组织林业出国(境)考察、交流、培训、技术引进等团组共 75 批次、365 人次;7并争取到了多项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技术和智力引进等项目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林业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荷兰政府、汇丰银行、日本小渊基金及 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等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对外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林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4、以下方面:一是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全省各级林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科研实验条件落后、实验设备陈旧、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市、县林业科技机构科研试验条件差,试验研究能力比较薄弱。与其它行业相比,林业科研条件建设更是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技术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科技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两方面。特别是由于林业科技成果产出的滞后性,导致科技成果的产出速度远远跟不上林业建设的需要,科技储备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困难立地造林、林木生物育种、碳汇造林等领域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低耗增值、清洁生产的产业升级技术亟需提升。三是科技

15、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近年来,国家和省对我省林业科技的投入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但投入总量和增长速度远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尤8其是省财政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投入上几乎是空白,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基层林业科技推广能力薄弱。四是林业科技人才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而且分布不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仍然缺乏,尤其缺乏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影响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五是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全省 21 个地级市,只有 12 个市成立了林业技术推

16、广站;121 个县(市、区)中,只有 37 个县(市、区)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仅占 30%,众多山区市、县或林业重点县还没有成立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现有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明显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问题,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薄弱。二、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趋向多元化,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当前林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一)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提升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水平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到 2015 年,全省森林面积比 2009 年增加 6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 1.32 亿立方米。目前,我省森林9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森林单位蓄积量低,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44.4 立方米/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44%、全国平均水平的 52%;森林蓄积占有量人均 5 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蓄积的 7.8%,也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 55.3%。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刚性需求,必须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