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48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滕伟轩21004033 本书以比较客观地视角介绍了七种宗教理论,使读者对19 世纪以来宗教研究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该书主要部分为导论以及第一到八章。 导论大致简述了宗教理论的历史发展、选取这七种宗教理论的原则以及作者对宗教和理论这两个词定义的基本解释。第一章主要是对泰勒和弗雷泽的理论进行阐述。泰勒从最初的人类文化研究或社会组织的研究转向了宗教。其两卷本的研究巨著 原始文化是泰勒个人生涯的代表作, 也是人类文化研究的一块里程碑,这一深具影响力的著作以明确的形式展现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在进化论与圣经不一致、 人种学反对语言学的背景之中,泰勒尝试追求一种新的“文化科学”。

2、他提出人类历史之中文化的两大规律:(1)人类内部的精神统一或一致性原则; (2)沿着时间顺序的思想进化或发展模式。即使文化不同或发展水平不同, 但是人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泰勒在“遗留说” 中指出任何一种文化中,不是所有的文化因素和事物都已同等的速度演进。进化的原则说明了为什么遗留着存活了下来,预期伴随的一致性使我们得以理解和解释它们,使我们可以进入其他文化人的思想。 基本的理性思维和社会进化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的所有方面都清晰可见。泰勒认为,宗教是“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他认为解释人类为什么开始相信这些超自然的事物是存在的,必需先作这么一个假定: 早期人类获得他们最初的宗教观念,与他们从事生活中的

3、其他方面用的是同样的思维机制。泰勒认为从他们与死亡的梦境的生动相遇中, 早期人类首先推断出有关他们自己生命的一种简单理论:每个人由一个灵魂或精神本原而得生。早期人类并由此进一步推理而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宗教信仰。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也有其进化的过程和模式, 其最后的模式为一神论。 他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具有其历史意义,但终究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人类童年期的遗留,必将消失于人类的成年期里。泰勒的弟子弗雷泽以其金枝一书称世。该书以一个罗马神话故事为开头,引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原始思维是由 2 种观念体系支配:巫术与宗教。巫术全称交感巫术。 “蒙昧人”认为,如果两样东西能够以某种方式在精神上相联系在心灵上出现“

4、交感”那么它们在外部世界也必定有物质实体上的联系。他把巫术分为两种模仿的和接触的。弗雷泽认为巫术不仅可以看成它自身的回报还会给施法者带来社会声望和权力。但巫术是一种伪科学,必然走向失败。而后宗教逐渐代替了巫术的位子。他沿用了泰勒对宗教的定义,认为宗教取代巫术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宗教从不宣称有铁一般的解释规律,而世界是操纵在神手中, 并且宗教并不给予人类以保证。但巫术向宗教的转变并不是剧烈和突然的,反而巫术和宗教常常是混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仪式的滥用, 而其中又以对植物神的崇拜最为典型。最后弗雷泽提出人类社会已经走向了第三个时代科学时代,它与第一个时代有相似性,但根本上是以物理因果律为基础,是没有

5、错误的巫术。本书作者总结泰勒和弗雷泽的思想为以下几点:1 科学和人类学。 2进化和起源。 3 认知主义与个体论。并且本书作者还就此3 点提出了批评。首先,他们将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不同人群可能相似的习俗排放到一起,却没有详细考虑他们原来的社会背景。其次,他们经常随意处理证据的方法, 联系上被他们视为其思想的绝对核心因素的思想进化论,导致了更多的问题。 再次,他们的认知主义也包涵了很多猜测,似乎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反证。第二章主要论述的是弗洛伊德的对宗教观点。他有一句关于宗教的名言“宗教就是人类普遍的神经官能症。”他自称为一个天生的无神论者。他用他的精神分析法来解释宗教现象。在 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弗洛

6、伊德主要探讨了动物图腾的使用和禁忌习惯。参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他认为图腾献祭是始于原始人类对父亲的原始谋杀。处于群体中的年轻男性生活在群体的安全需求和他们压抑的性欲的拉扯之中, 最终他们被逼向一次关于命运的行动弑父。起先这带来了欢悦和自由感,但悲痛随即而至。儿子们充满了负疚和悔恨。他们在图腾动物中找到了一个父亲的替代和象征;并且约定膜拜它,并宣誓“汝不可杀图腾” 。而后这一规则扩展到了整个氏族,变成了反对所以杀戮的普遍要求。 “汝不可杀人”称为了人类第一条道德规则。同样强烈的悔恨之情很快导致了第二种禁忌禁止乱轮。也就是说图腾献祭是人类俄狄浦斯情结的又一表现,是为了释放一直存在的对恋母欲望的否

7、定而导致的失意与悔恨。其另一本著作 一个幻觉的未来则把信仰称之为幻觉,其特征是人们特别希望它们事实。他认为因为成人面临不完美的现实,希望重温童年时有父亲安慰, 遮风挡雨的日子。他说,宗教的声音使我们觉得使之成真。与童年时的模式相同,宗教信仰在外部世界中投射了一个上帝,通过他的力量驱除自然的恐惧, 给我们以面临死亡时的安慰,并为我们忍受文明强加给我们的道德束缚而给我们以回报。 因此他认为宗教教义是适合人类童年的信仰和规则。在“愚昧无知、知识贫乏和文化落后的时代”的人类历史的早期,宗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与个体的成长一样,如果不能克服早期生活的创伤和压抑,神经症持续到成年时期, 那么根据精神分析学

8、,人格就会处于错乱状态。文明的成长也是如此。宗教持续到人类历史的当前时代, 只能是一种病态的标记。摩西与一神教一书则用大胆推测推翻了一直以来人们对摩西与一神教历史的认识,他利用精神分析法予以解释自己的主张。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创了一个宗教与心理关系的研究领域, 并且具有强烈的化约论色彩。 弗洛伊德理论的缺点在于:其一,只考虑宗教中的一神教形态,对其他形态的宗教没有予以关注。其二,其类比推理的运用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三,其理论存在循环论问题。 并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本身就存在是否科学可靠的问题。第三章是关于涂尔干宗教理论的阐述。涂尔干在其大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论述了其关于宗教的主要观点。首先,

9、他提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 而非对超自然事物的信仰, 因为原始人并没有对自然与超自然的划分。其次,他认为宗教并不会取代巫术,因为这两者一个是社会事物领域,一个是个人事物领域。再次,他不同意缪勒和泰勒的观点,提出通过对与现存的最简单的社会体系相联系的宗教进行解释,来解释所有的宗教。 他认为原始社会的图腾制度是所有宗教制度的根源。图腾象征着原始人崇拜的图腾本原,这是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非人格力量。 此外图腾也是氏族具体可见的形象,对一个神或众神的膜拜即原始人对氏族膜拜的表现与强化。他认为宗教仪式的目的是提高氏族的意识, 使人们感到自己是氏

10、族的一部分,并且使它在每个方面都与凡俗事物分离开来。宗教的真正目的是社会的, 是社会情感的载体。涂尔干的理论也存在了不少缺陷。首先,其对宗教的假定就存在问题。其二,其理论所采用的证据也存在问题。其三,其理论还是一种化约论功能主义。第四章阐述了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宗教即异化。本书作者先简述了马克思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剩余价值论、历史辩证法等。总体而言,马克思对宗教的态度是最为轻蔑和否定性的。他认为宗教是纯粹的幻觉,一种极端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它的主要目的只是为压迫者所喜欢的社会提供理由和借口。 他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并且进一步认为只要剥削被消灭, 宗教就会消亡。 马克思的宗教观也存在一定问题。首

11、先, 他的理论只是基于对基督宗教的分析。他认为宗教给人提供对于来世的幻想和希望,而这不能解释没有来世观的宗教。他认为宗教是只有当人类社会劳动分工与私有财产之后,造成宗教的异化现象才出现,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次,马克思的宗教理论也是一种化约论,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解释。第五章为伊利亚德的宗教思想论述。伊利亚德在其著作神圣与世俗中阐明了其关于宗教的理解。 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生活的神圣层面。他说,在与神圣事物相遇时,人们感到与某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的东西相接触;感觉碰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们了解的所有事物的实体,一种有着惊人力量、 非常奇怪并有着无可比拟的真实性与持久性的实在。神圣的观念在古代人中

12、不仅普遍而且十分重要。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古代人都有一种“堕落”感,一种巨大的悲剧性的失落感。而这因为人类意识到自己回不到那最初的时刻,那神圣的领域。神圣事物的表达方式是象征符号与神话,而自然世界是象征和神话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人类的传统文化中有那么丰富的神话、象征符号。他还指出神话、象征符号有两个特征:一为结构或系统特征,二为价值层面上的等级特征。 其在永恒回归的神话: 或宇宙和历史一书说提出了神圣时间的概念。 他认为古代人对于人类以死亡告终的无意义的空洞景象的恐惧, 人们被永恒回归的神话强烈吸引。因此所有古代宗教都有永恒回归的神话。 犹太教和基督教是对这些神话的第一次反叛,它们宣称神

13、圣事物可以在历史之中找到。而后第二次反叛是历史决定论, 它认为人可以再完全没有神圣事物的情况下生活。本书作者也举出了伊利亚德的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他认为伊利亚德作为他那个时代敢于反对功能主义化约论的多种形式,并坚持宗教行为具有独立性的少数几位思想家之一,仍理所当然值得赞赏和钦佩。第五章是关于埃文斯的宗教思想简述。埃文斯与伊利亚德一样反对化约论功能主义,但与后者相反,他关注具体某一种宗教,而非想要建议统一的宗教思维。他的阿赞德人的巫术一书通过对阿赞德人的巫术思维的阐释告诉我们,在任何文明中, 某些基本信仰必需收到不遗余力的保护。而努尔人的宗教详细地从内部说明了努尔人复杂的神学体系。 他发现这

14、些神学体系部分地折射着努尔人社会阶层结构,但他并不赞同涂尔干完全以宗教的社会性为其本质的观点。他富于耐心、观察力和同情心,相较大多数人类学家,他对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抱有更多的理解和欣赏。 埃文斯对之前的几位学者的宗教思想都提出了批评, 认为他们阐释宗教都犯了 “假如我是一匹马” 的错误。他认为必须根据宗教和一个既定社会中的其他所有因素以及活动之间的联系来全面综合地理解它。 埃文斯对其同行的宗教理论并没那么有耐心,而且其关于原始思维的阐述也缺乏对该思维产生原因的解释,再次他没有提出一个普遍的宗教理论也是其思想的缺陷之一。虽然,埃文斯有以上不足,但它还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宗教的看法。第六章是克利福德

15、格尔兹的宗教思想。即使在这个知识专门化的时代,他仍可以被称为“博学的人”。他将文化的阐释引入对宗教的研究,其重视宗教独特的人性层面: 激励宗教持续下来的人类的观念、态度和意图。 他赞同这么一个观点即文化是符号构成的客观系统。他认为文化是由各种意义构成的一种模式。一种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宗教就是一种文化系统。他对宗教的定义十分复杂:(1)一个象征的体系( 2)其目的是确立人类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3)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4)给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5)使得这些情绪与动机仿佛具有独特的真实性。他在爪哇的宗教一书中通过对巴厘人的宗教进行阐述来说明他对宗教

16、的观点。 他在该书结论部分时说, 任何有用的宗教研究总要有两个层面的操作: 一就是必须先分析宗教符号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二就是顺着连续不断给给出信号、接收信号和反馈信号的循环过程来考察这些符号与社会结构和个体心理的紧密联系。观察中的伊斯兰教一书则通过对摩洛哥和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的研究来试图达到他的目标:设计出“对宗教进行比较分析的一般框架”。但是他的思想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关于格尔兹视人类学为“科学”的相当令人困惑的观点; 另一个是在阐释宗教时, 格尔兹所持的原理和他实际做出的阐释之间的冲突。但这些问题不能掩盖他应享有的赞誉, 他在人类学研究中成功地指明了阐释的道路,这一影响是深远的。在结论中,本书作者并没有对以上这七种宗教理论进行简单地肯定和否定。 理论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对错。作者以集中地方式来评价它们。他认为必须对每一种理论提出下列问题:(1)它如何界定研究对象?它始于怎样的宗教定义?(2)它是哪类理论?既然解释分不同的种类,那这个理论家提供了何种陈述?为什么?( 3)理论的范围是什么?( 4)理论诉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