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40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土地革命战争即 1927 年到 1939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 年 8 月 7 日召开紧急会议,即 “ 八七 ” 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 义 ,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 据地 ,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 围剿 ” 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

2、33 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 围剿 ” 。 由于王 明 “ 左 ” 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 “ 围剿” 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 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 具体情况如下文。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 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

3、,开展 游击战争, 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建立红色政权,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了 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 4 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 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 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 山的斗争 ,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 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 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 月,彭 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

4、了敌 人的多次 “ 进剿 ” ,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 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二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1927 年 9 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 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 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 年 7 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 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 争的发展。 11 月,红 5 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 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 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

5、1929 年 9 月, 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 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 红 5 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 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 扩大根据地。 至 1930 年 6 月,湘东北的平江、 浏阳,赣西北的修水、 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 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 除部分城镇外, 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 1931 年 7 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 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组成,赖汝樵任主席。根据地在反对国民党军“清剿”、“围剿”的斗争中, 得到了发展。从 1933 年 9 月开始,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 遭受严重损失,至

6、1934 年 8 月,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军 及游击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三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 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全盛时期包括横峰、 弋阳、崇安、开化等 20 余县的地区,拥有约 100 万人,红军发展到万余人。 1928 年 1 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江西横峰、弋阳农民起义,创建了赣东 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 月,福建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创建了闽北革 命根据地。 1929 年底,中共赣东北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1930 年 7 月,闽 北党组织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军, 周建屏任军长

7、, 胡 庭铨任代政委,不久邵式平任政委兼前委书记。 1930 年 11 月,成立赣东北省委, 唐在刚任书记;同时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 年底,赣 东北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1934 年 11 月,红十军同寻淮洲、 乐少华率领的 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 合编为红十军团, 刘畴西任军团长, 乐少华任政委, 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 方志敏任主席, 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 转移中因遭优势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 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 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 全盛时期包 括有

8、20 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 万人口,主力红军达4.5 万余人。 1927 年 11 月,潘忠汝、吴光洁、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农民起义, 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 1929 年 5 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 河南商(城)南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1929 年 11 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 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他们各建立了一个师的红军。1930 年 4 月,成立了中共鄂 豫皖边特委,郭述申任书记;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 曹大骏任政委兼前委书记;6 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

9、甘元景为主席,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0 年 11 月,鄂豫皖边特委改组, 曾中生任书记。 1931 年 1 月,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邝继勋任 军长,余笃山任政委。 1931 年 5 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 兼军委书记。1931 年 11 月,成立红四方面军, 徐向前任总指挥, 陈昌浩任政委, 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 1932 年 1 月,成立中共鄂豫皖省委, 沈泽民任书记。 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 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 “围剿”,1932 年 10 月,主力撤出根据地, 向西转移, 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

10、五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王平章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1934 年 6 月,中央 派程子华来鄂豫皖根据地, 担任军事领导工作。 1934 年 11 月,红二十五军转移 北上后,留下的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等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五 湘鄂西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鼎盛时期,湘 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 个县市,拥有 2 万正规红军和近 5 万地方武装。1928 年,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在湘鄂边领导进行了游击 战争, 并开创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成立了中国工农红

11、军第四军 (后改为河邺军)。 此后于 1930 年开创了洪湖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7 月,河 邺军、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 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孙德清任参谋长,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从此,湘鄂边、洪 湖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 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并建立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 局、中共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等机关。1931 年 7 月 至 1932 年 4 月,湖北监利县周老嘴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首府,后迁至洪湖瞿家湾, 相继成为根据地的中心。从1932 年 5 月开始,夏曦先后共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 “肃反”,胡慎己、万涛、周

12、小康、 尉世筠、 张昆弟、汤慕禹、 刘革非、彭之玉、 彭国材、戴补天、柳克明、段玉林、张宗理、栩栩、周容光、王恩平、唐赤英、 王炳南、段德昌、叶光吉等一大批英魂苌弘碧血,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 一幕,致使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洪湖苏区失陷。夏曦、贺龙、关向应率红三 军移转湘鄂边, 1934 年开辟黔东特区, 10 月与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湘鄂川黔苏 区,至此,坚持数年之久的湘鄂西苏区完全丧失,红三军踏上新的征途。六 左右江根据地1929 年 12 月邓小平、 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 成立了红 军第 7 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 年 2 月,邓小平、

13、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 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 月,红军余部编入红 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1931 年 7 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 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 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七 海陆丰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丰、 陆丰地区 , 亦称海陆丰苏区。 1927 年东江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领导9 月 7 日农民起义后,又于10 月 30 日领 导由南昌起义军第24 师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2 师和农民自卫军及农民群 众,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11

14、 月 1316 日,陆丰县 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 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 11 月 1821 日,彭湃主持召 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成立了海丰县苏维埃政府。 随后,两县深入开展土地 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 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 境。1928 年 1 月,广州起义军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4 师进入海陆丰革命根 据地。 1929 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 年春, 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海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 命高潮。1930 年夏,立三

15、“左“倾错误影响到海陆丰。红军热衷于攻打城市,部 队和根据地都受到损失。10 月,海陆紫特委并入东江特委。11 月初,南方局派 李富春同志到大南山召开闽粤赣边区党代会,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结束立三“左“倾错误。会后,东江特委撤销,分设西南、西北分委。在西南分委领导 下,海丰、陆丰、紫金合并为海陆紫县,成立海陆紫县委、县苏政府。同时,省 委将东江红军改编为第六军第二独立师,师长彭桂, 政委黄强, 下辖两个团, 原 四十九团编为第一团, 彭桂、黄强分别兼任团长、 政委。为使海陆紫与大南山根 据地连成一片, 1931 年 1 月划陆丰东南部六个区与惠来边界一个区为陆惠县, 随后成立了陆惠县委

16、、县革委。月,西南、西北两分委撤销,恢复东江特委。 在结束立三错误路线后,红军和根据地逐渐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32 年,广 东的反动统治趋于稳定, 他们集中兵力大规模进攻红色区域。春末,张达师及张 瑞贵师一部进八海陆丰,疯狂“进剿“、“清剿“、“屯剿“。另方面,王明 “左“倾路线 在前一年的夏秋间贯彻到东江,错误路线执行者大打所谓团、社会民主党, 使海陆紫、陆惠地区的反 “围剿“力量受到严重削弱。随着敌军在根据地周围构筑 封锁线,村庄被毁,群众被杀或被赶走,我军的活动十分困难。1933 年春,红 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 年,海陆丰边界赤卫 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 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史和党史上,占据了很多个第一:1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 败后,较早地发动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2 第一个召开了县级工农 兵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3 最早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