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40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宪法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宪法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宪法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宪法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宪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它规定一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根本问题,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上对比关系,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关系 由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和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3、宪法规范 由宪法规定的人们进行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则, 具有是高的法律效力 . 4、成文宪法 以统一的法典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 其特点是:规范明确,易于执行和监督. 美国宪法是成文宪法的先驱和代表. 5、不成文宪法 由宪法习惯和宪法性文件构成的宪法, 没有统一的宪法典. 其特点是:规范性

2、不强,伸缩性大 , 不便于执行和监督. 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代表. 6、刚性宪法 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严格的宪法. 日本宪法和美国宪法是刚性宪法的代表. 7、柔性宪法 在效力、 制定和修改程序上都与普通法律相关同的宪法. 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的代表. 8、钦定宪法 由君主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最有代表性的是1871 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9、协定宪法 由君主和国民代表协议而制定的宪法,如 1830 年的国宪法 . 10、民主宪法 由国民公决或代表国民的机构制定通过的宪法. 现代宪法绝大多数是民定宪法. 11、社会主义宪法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 体现

3、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宪法.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 12、资本主义宪法建立在生产品税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战胜的制基础之上、体现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 . 13、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即将国家权力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 各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三权之间互相平衡与制约. 14、议行合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议”即决定重大问题和立法. “行”即执行立法与决策 ,“议行合一” 就是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和执行权统一掌握在人民选举的国家权力机关手中的原则. 15、民主集中制我国政权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强调民主与集中的高度结合, 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4、 民主是依法集中人民意志、并负有相应责任的民主. 16、宪法监督 所有保障宪法条文落实实现的制度和方式的总称, 包括违宪审查和宪法解释等. 17、违宪审查 国家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审查立法和行为, 以确认其是否违反宪法的活动. 就其方式来讲 , 有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 18、宪法解释 国家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含义或适用范围所作的补充或说明. 19、宪法监督体制世界各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模式, 主要有:司法机关监督制、立法机关监督制和专门机构监督制. 20、事先审查 又称预防性审查, 是国家专门机关报在法律或法规制定过程中即颁布生效以前进行违宪法审查的一种方式.

5、 21、事后审查 国家专门机关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 以确认其是否违宪的方式. 22、附带性审查又称具体审查或个案审查, 即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诉讼过程中, 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违宪的问题, 而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的方式. 23、宪法控诉 公民个人因其宪法权利遭受不法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要求审查有关法律或行为是否违宪的方式. 24、 贿选宪法 1923 年 10 月北洋军阀曹琨以贿赂国会议员的方式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 .又称“猪仔宪法”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 2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

6、共和制度,但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26、 共同纲领 即 1949 年 9 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是我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是“五四”宪法的基础. 27、国体 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8、统一战线 即中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革命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联合一切革命阶级、阶层而组成的政治联盟. 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29、爱国统一战线现阶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

7、参加的,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30、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 即由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爱国者的广大人民对一小撮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政权. 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形式. 31、经济制度 指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 即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32、宪政运动 是指为实现民主政治、要求颁布宪法而掀起的群众运动. 33、国家制度 是指一国统治阶级确立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方面形式的制度, 包括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其中国家性

8、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34、国家形式 即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形式, 包括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 我国的管理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 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35、私营经济 是私人占有一定生产资料, 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生产的经济形式 , 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36、精神文明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文化科学的发达. 37、社会公德 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之一.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公德的术要要求是“五爱”公德. 38、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劳动者个人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以

9、个人劳动为基础进行合法经营与生产的经济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9、 政体 即政权组织形式, 又称国家管理形式, 即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方式和原则去组只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它受国体决定并服务于国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40、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依法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并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他国家机关向人大负责, 人大对人民负责,其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1、国家结构形式即一国内部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42、单一制

10、由若干不享有独立权限的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国家,其中央与地方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43、复合制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 主要包括联邦和邦联两种形式 . 44、联邦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享有独立权限的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 )组成的联盟国家 , 联邦与地方的分权关系. 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45、 邦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主权国家为了一定的军事或贸易目的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邦联机构没有任何强制性权力.1776-1789 年的北美各州即为邦联. 46、国籍 是指一个人作为某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法律资格,我国确定国籍的原则是血统主义

11、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 .47、公民 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48、人民 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阶级、阶层和个人, 其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所变化的. 49、权利 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与义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50、义务 是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进行某种行为的必要性,与权利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51、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进行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必须享有和承担的最主要的权利和最起码的义务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52、人身自由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 ,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的逮捕、拘禁和搜查

12、.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利还包括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与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53、人格尊严 又称人格权,指与特定人的身份相联系的一系列权利,主要有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 5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有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发表见解、提出建议的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 55、物质帮助权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上的帮助的权利. 56、取得赔偿权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指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13、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 ,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7、庇护权 是指国家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的准许入境、居留和提供保护的权利 ,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58、国家机构 有机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59、议案 具有提案的主体依照规定程序向国家议事机关提出的议事原案,其内容属议事机关的职权范围 . 60、提案权 法定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向国家议事机关提出议案或批评、建议的权利.在我国 ,人民代表和一些国家机关都拥有提案权. 61、质询 指具有质询权的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向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提出问题、要求答复

14、的监督方式. 62、戒严 国家因战争或其他非常情况对全国或者局部地区采取的特别措施.在我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有权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决定戒严. 63、特赦 是赦免特定罪犯全部刑罚或部分刑罚的一种措施.在我国 ,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 64、国家元首 对内对外代表国家的国家机关.在我国, 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家主席结合行使 . 65、集体责任制又称“合议制”,是指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决定,最后集体承担责任的领导体制.我国各级人大实行的就是集体负责制. 66、个人负责制是指由首长个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决定重大事项并承担相应责任的领

15、导体制.在我国 ,国家行政机关和军事领导机关实行个人负责制. 67、总理负责制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务院领导体制.即总理对于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最后的决定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它是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高度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务院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68、地方性法规 我国宪法规定的,由省级、 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际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69、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和地方性事务的制度。各民

16、族自治区域都是中华民族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0、民族自治地方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71、民族自治机关 是指我国各民族地方所设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机关. 72、自治权 是指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通过自治机关依照法律而享有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73、自治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利机关制定的有关民族自治机构的组织和行使自治权方面的法规 .自治条例须依法报上级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颁布生效. 74、单行条例 民族政治地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定某些具体事项的法规,单行条例须依法报上级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颁布生效.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