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34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能力专项训练23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 2014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 路德的回答是 () 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赦免价8 个金币6 个金币7 个金币A. 因行称义B. 先定论C. 信仰得救D. 教随国定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教皇兜售赎罪券的历史现象,这是天主教 “因行称义 ”,路德为此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A 项, C 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排除B 项;宗教改革后新旧教斗争致教随国定原则确立,即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D 项排除。答案:

2、 C 2. 2014 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马丁 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B. 宣传“因信称义”C.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 宣扬“先定论”解析: 马丁 路德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材料反映了世俗权力摆脱教会控制,建立本民族教会的愿望,故选A 项。答案: A 3. 2013广东茂名二模 “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 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 你须为上帝而

3、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B. 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C. 路德教派的教徒D. 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解析: 材料内容主张虔诚信仰,应该是宗教改革,排除A、B 两项,从 “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排除 C 项,故选D 项。答案: D 4. “新教徒” (Protestant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指“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2 主要对象是 () A. 世俗君主B. 罗马教皇C. 封建领主D. 天主教徒解析: 从“新教徒 ”可以判断其与宗教改革有关。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是罗马教皇,因此答案为 B。答

4、案: B 5.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 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 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 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 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 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A 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C 项应是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D项手段不同, 文艺复兴主要

5、是通过文艺作品、宗教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解释来传播人文主义。故答案应为B。答案: B 6. 2014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刘祚昌教授认为: “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A.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B. 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C.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D.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解析: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之一就是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的实行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

6、发展,并不是导致资本主义时代开始。故B 项理解错误。宗教改革中出现的“因信称义 ”、“先定论 ”等理论, 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由此可见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答案: B 7. 2013 广东惠州四模“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 文艺复兴运动B. 宗教改革运动3 C. 启蒙运动D. 工人运动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这一运动既要“触犯 ”当时的旧制度,又要设计新的社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希望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据此可知只有启蒙运动符

7、合题意。答案: C 8. 2013 广东深圳一模 1689 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 , 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 A. 君主立宪B. 人民革命权利C. 社会契约D. 三权分立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洛克认为,人们把自然法的执行权交给公众,由公众授权成立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根据公众利益制定法律,人人都要遵守制定的法律,这是对社会契约思想的描述,故答案选C。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 C 9. 2013 广州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雕

8、塑家罗丹 (18401917 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B.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的理解能力。“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崇尚理性。故答案选D。答案: D 10. 1655 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

9、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中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据关键信息 “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 ,通过思考, 我们理解世界 ” 可知, 材料主张人自己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4 识、判断和理解事物,这主要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思想内涵,故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 11. 2013河北一模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 “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

10、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家”这一内容分析,A、B、D 三项没有体现启蒙思想。限制权力的最好办法是实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答案: C 12. 2013江西宜春市五校高三12 月联考 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B. 人民主权说C. 自由平等说D. 三权分立学说解

11、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 “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分析,体现了人民主权说。答案: B 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 路德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加尔文材料三某班两位同学在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产生了以下两种观点。甲: 16 世纪对教会的反叛,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5 乙: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1)据材料一概括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

12、性。(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 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异同。(3)你认为以上两位同学对宗教改革的认识有何不同?解析: 第(1)问结合图片内容提取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3)问主要是对两种观点的解释,可结合宗教改革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回答。答案: (1)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掠夺和教权高于世俗政权的现实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共同点:都主张信仰得救。不同点:加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3)甲肯定了宗教改革在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作用;乙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新教的信仰与教条实质上是设立了新的思想权威和精神枷锁。14. 2014河北省

13、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伏尔泰认为, , “(中国 )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 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 在 18 世纪的法语中, “哲学家 ”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 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融为一体, 因而深入人心, 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扬善行。”材料二(孟德斯鸠 )

14、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 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 重罪与轻罪, 最终都要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 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 ,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 世纪 “中国热 ”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概括的能

15、力。材料一关键信息:“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 )”“ 中国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融为一体”“ 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扬善行。” 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伏尔泰认为中国是开明专制的国家。材料二关键信息: “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行列”“ 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 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 重罪与轻罪,最终都要取决于皇帝的意志”“ 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 可见孟德斯鸠认为6 中国的皇帝是集政权、最高立法和司法权、教权一身的专制君主。答案: 中国形象:伏尔泰:开明专制。孟德斯鸠:专制国家。依据:伏尔泰: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 );法律与伦理相结合,以扬善为主要作用 (或仁义的法律)。孟德斯鸠: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法律取绝于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