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测试4(3张)(8-10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13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时测试4(3张)(8-10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定时测试4(3张)(8-10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定时测试4(3张)(8-10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定时测试4(3张)(8-10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定时测试4(3张)(8-10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时测试4(3张)(8-10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时测试4(3张)(8-10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 4)考查范围: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 60 分钟,分值: 100分) 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2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 1567-1620 年)所著的封神演义 ,是一部

2、以公元前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只听得两边炮响 , 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 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3右表反映的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B发展农业的需求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D科举取士的促进4研读下表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中国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

3、),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 1400 年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 年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 年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 年472 19 4% 453 96%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BCD5下图是1965 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

4、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 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班级姓名组号2 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6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7阅读右图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

5、取的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活字原料丰富服务对象广泛技术逐渐进步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ABCD8李约瑟在牛津大学科学史讨论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能发展商业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入手。”他甚至相信:“如果中国社会曾可能出现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本来是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近代科学的。”在报告中李约瑟试图分析A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B中国没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的原因C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D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欧洲的原因9“从春秋到清同治十

6、一年,史书记载了2 600 多年的 985 次日食。从汉代到公元1638 年,史书记载了112 次黑子。 从汉代到明代, 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 个。从公元前240 年到 1910 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 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材料主要反映了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B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C古代科技重视经验的总结 D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领先世界10 说文解字 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八曰隶书”。汉书 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

7、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11中国古代一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思想一反传统:赞美爱情,呼唤女性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批判禁欲主义,贬斥奸臣贪官,展示商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这一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A“三言”“二拍”B 雨霖铃C 念奴娇 赤壁怀古D 阿房宫赋12 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3 13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

8、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A王阳明传习录B文征明点阐贴C顾炎武日知录D吴承恩西游记14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15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16苏轼对右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

9、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17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18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19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

10、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 C 文人画D风俗画2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1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

11、统治者政治清明C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2“阎立本在高祖武德九年画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后来所画的永徽朝臣图都是描绘当时文臣谋士的大型作品。贞观十七年画的 凌烟阁功臣图 ,更是继汉麒麟阁及云台画功臣后为表彰功臣勋将而进行的重要创作。”这些作品的主要功能是A表彰功臣勋将B为巩固政权服务C描绘重大事件D歌颂王朝的威德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班级姓名组号4 23高劳在东方杂志 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休闲娱乐B社会教化C节庆祭祀D艺术审美

12、24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中应填入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25有诗云: “ 指点云帆 ,济沧海之远行。由之而来去无碍兮。永不失其为指路之明灯 貌虽丑陋而褐其色兮,铁遇之而趋附殷勤。针受感而贯以苇草,浮诸水而则指极星。” 该诗赞颂的古代科技成就是A发达的造船技术B先进的天文历法C神奇的指南针D精确的地理知识26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B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C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D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2716 世纪以后 ,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

13、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 自然经济的状态 D 儒家传统28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余读离骚 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这说明A楚辞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29有人对一幅书法作品有这样的评价:“ 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整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 该作品是30下图是当代画家的几幅画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这几幅画作评价正确的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

14、写意特点具有“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墨色恬淡的特点展示了中国绘画集诗、书、画为一体的传统风格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点的全面体现ABC.D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5 第卷 ( 非选择题共 40 分)规范作答、自主改分二、非选择题( 每题 20 分,共 40 分) 3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韩非子 有度 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 朝夕, 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 谋称: “ 郑(国) 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 2: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 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

15、科学的应用中说:“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 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 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8分) (2) 应如何理解材料3 的内容? (4 分) (3) 材料 4 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 分) (4)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 分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定时测试(4)班级姓名组号6 32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 世纪中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