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4508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开 题题 论论 证证 报报 告告(2011 年 10 月 20 日至 21 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培训会在 京举行,赵清福同志申报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课题在接 受了此次培训后获得正式批准,课题编号:08060238,批件见本报告后面附件。 )一、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一)改革传统教学行为的种种弊端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实施和推进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仍停留在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上,表现在他们 口头上把新课程理念阐发得头头是道,而教学行为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为尽快 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必须使他们加快教育教学

2、理念的重建尽快扬弃过去的教育 教学理念,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二)全面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 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 益,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教与学是构成教学的最基本要素,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 是教学有效性、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只要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为改善学生、 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等教与学的主要构成 要素提供了条件,如何促进这些要素

3、之间形成一定的有效联系,发挥各要素的积极 作用,形成课堂教学机制,并且由此推进教学的现代化,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方式, 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 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关键,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中心。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 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 程的背景下,学生以前的陈旧学习方式如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死搬硬套等必须抛 弃,换之以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参与学习等。只有这样

4、,才更有利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新课程 理念强调“课程即教师” ,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整合者。 “课程即 教师”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教 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不断完善,在 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上不断提高。因而无论对于有着怎样素质现状的教 师,都毫无例外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 全面提高和自主发展的任务,即面临着一个自主发展和适应转变的严峻课题。二、选题的价值及创新

5、点(一)选题的价值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人们已经意识到,新课程的理念必须落实到 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角色、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都将发生反应性的 变化,而这一切,最终都会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中得以表现,于是,教师课堂教 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关于教师技术行为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上,特别是在教师的教学 实践中,对于教学行为的实践特征的研究较弱。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 从理论上将丰富和发展已有教师技术行为的理论;从实践上通过强化教师课堂教学 技术

6、行为,探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从研究成果推广上,为广大教师提供 可资学习、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二)拟创新程度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 产生相应的变化。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 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授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 育人的功效。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 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7、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 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 发展。2.从随意嘲笑和批评转向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 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 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 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

8、生;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 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 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 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 性也渐渐丧失。显然,

9、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 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 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 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 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 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4.从传统的“满堂灌” 转向强调帮助、引导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 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 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10、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 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 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 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5.从单一的自我教学方式转向强调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 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 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

11、不仅要教好自己 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 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 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 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6.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 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 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

12、的发展,而且要通过 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 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 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 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评价的功 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是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的行为,然而它 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全部,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不仅有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该包含 学生的学

13、习行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的师生互动行为。因此,本研究认为,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还课堂教学技 术行为以本来面目是必要的。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共识性原则。旨意是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 实施和完成负责,有一定的责任感,让全体的师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及意识。2.实践性原则。主要是为了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实践的 结合,而不是可以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我们研究的资料来源必须在实际工作可 操作的一些方案、调查、研讨、专题讲座等等。3.科学性原则。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 它不要求所有的学

14、生的研究结构结果都是一流的有创新。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比较 幼稚的操作,但我们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创新意识。4.指导性原则。指向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并以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先导,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有效地指导。四、课题研究设计(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 论的精髓,在总结我省及国内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现 代教育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教育科 研的管理,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的建设,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建立教师依靠教 育科研发展自我的

15、新机制,促使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从学校实 际出发,从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从而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二)理论依据1.哲学方法论。从一般哲学方法论来看,问题就是矛盾,研究问题就是尚未解 决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 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搞教育研究,必须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要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2.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研究是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教育研究

16、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是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要 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科研素质,必须按照教育研究或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结合中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实际,探索一条有效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方法和途径。3.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 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 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 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根据自 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 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 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4.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 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提高教师的质量又是教 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含义就是要把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