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502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济宁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2011级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A 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 15 分)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分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三个阶段,重点学习“ 骑士七技 “,培养具有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敬主、和宠媚贵妇的骑士精神。2、产婆术: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 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

2、) 、助产 ( 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归纳和定义( 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 “ ,因此, “ 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 。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3、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基于青年问题的重要性而提出的。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核心。4、中体西用:是

3、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纲领。张之洞在1898 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 明纲 “,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5、庚款兴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

4、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 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1、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2、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3、实学(百科全书式或六府三事三物均可)、习行4、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5、大学院、大学区制6、方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7、昆体良8、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9、1872

5、、容闳10、哲学王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 10 分)1、B 2、A 3、D 4、C 5 、 D 6 、 C 7 、 C 8 、 A 9 、 B 10 、D 四、判断(每题1 分,共 1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共5 个小题,共30 分)1、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5 分)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1 分)(2)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他

6、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 “ 的情绪。(1 分)(3)他主张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要一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 “ ,“开其知觉 “ ,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1 分)(4) “要随人分限所及” ,量力施教。 ( 1分)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倾向,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1 分)2、简述蔡元培的“五育”的教育思想(8 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是最早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1912 年 4 月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军国民教

7、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1 分)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并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但军国民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强兵自卫,恢复丧失的国权,以利于打破少数军人拥兵自重,形成特殊阶级的不利局面。同时,蔡元培认为,只有对学生进行军事体育训练,学生才会有“狮子样的体力”,从而改变旧文人羸弱的形象,也才能使“今日的学生成为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的柱石”。 (1 分)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蔡元培认为,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在武力,而更在财力,所以推行实利主义教育是当务之急。实利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国富民强。他主张实利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着重掌握发展实业的知识与技能,向学生传

8、授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1 分)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军国民教育及实力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蔡元培所提倡的道德教育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主张人们对东西方优秀道德教育思想、理念的兼收并蓄。(1 分)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最独到之处,是其首创。他认为世界观教育是一种哲理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光和高深的见解。(1 分)- 2 - 美感教育又称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先生积极提倡美育对创建中国近代美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 分)以上

9、这五育,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2 分)3、简述壬戌学制的特点(6 分)第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1 分)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1 分)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1 分)第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1 分)第五,改革师范教育制度。(1 分)第六,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1

10、分)4、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6 分)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2 分)(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2 分)(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2 分)5、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5 分)(1)人本主义(1 分)(2)古典主义(1 分)(3)世俗性( 1 分)(4)宗教性( 1 分)(5)贵族性( 1 分)如果回答成以下四点,酌情给2-3分1、提出新的教育培养目标,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2、兴办新型的人文主义学校3、教育内容广泛、学科内

11、容扩大;4、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经院主义的强迫注入,呆读死记和棍棒纪律,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论述题(15 分)试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和历史意义。1、产生原因(3 分)1、城市的兴起和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1 分)2、文化的发展(1 分)(1)经院哲学(2)十字军东征3 、地理环境( 1 分)2、特点( 9 分)(1)中世纪大学特别是早期的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如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由教授和学生管理,不受任何上级干预;罢课迁校的权利;学校内部设特别法庭等(3 分)(2)中世纪大学出现了学位制度(1 分)(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和辩论(1 分)(4)主要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1 分)(5)领导体制上可分为两种:先生自治和学生自治(1 分)(6)国际性(开放性) ( 1 分)(7)与教会之间有复杂的关系(1 分)3、历史意义( 3 分,答出其中3 点即可)(1)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2)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3)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4)让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5)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当时欧洲文化普及,打破了封建闭塞的愚昧状态。(6)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