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469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安边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甄嬛传为什么走红? 闫玉清 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从首播到现在,重播复重播,收视率依然很高。如今,它“闯美 入韩又登日”,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 甄嬛传的思想倾向 甄嬛传对后宫斗争的展现比一般宫廷剧更为淋漓尽致,但并不是歌颂阴谋、欣赏斗 争,而是借一个个青春女性的理想和生命的惨烈毁灭,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这正是 甄嬛传区别于一些同类题材剧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写人性是甄嬛传火起来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它写出了人性如何被压 制、扭曲、摧残,并

2、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性。拔出人性中的“萧艾”,培养人性中的“芝兰”, 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甄嬛传让人思考的是,人性的“萧艾”是在什么条件下被扶植而 滋长的,而那些含苞挺秀的“芝兰”又是怎样渐渐枯萎的? 甄嬛是后宫女子中一个特别的形象,她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女性难得的自 主品格和独立意识。她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并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与以皇后、华妃为代表 的邪恶势力展开抗争。但等到眉庄被冤,陵容变心,父亲因文字狱遭贬,她终于清醒地认识 到,自己在皇宫的地位就如同托在芦苇上的鸟巢,大风一吹,苇折窠坠。于是,她人性中的 “萧艾”开始出鞘,以抵挡四射而来的风刀霜剑,这与其说是为“恶”变“坏”,不

3、如说是在 特定环境下的反抗方式。这一颗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不论 是柔顺、韬晦,还是抗争、还击,她人性中的“芝兰”都一直未曾凋萎。 甄嬛传的艺术成就 76 集的篇幅不可谓不长,但很多人却坦陈,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让人想完完整整地看 一遍的电视剧,有的甚至还不止看了一遍。甄嬛传到底是凭什么吸引了观众? “典型”归来。只有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一部作品才能完美。甄嬛传在特定的历 史背景下,精雕细琢地塑造出了一批生动而富有意味的艺术形象。皇帝、妃嫔、宫女、太监, 个个有血有肉、鲜活欲出。比如,同样是敢爱敢恨,甄嬛率性倾情、运筹帷幄,成功实现了 对封建宫廷的反抗;眉庄却是“宁

4、可枝头抱香死”,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讲好故事。 结构纵横捭阖,情节环环相扣,是甄嬛传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而决定全 剧叙事张力的并非只有历史的大背景,更有起伏跌宕、 让人揪心不已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 它以甄嬛的命运沉浮为核心,从历史的深层发掘出了无数鲜活生动的细节,着力于在人与历 史相交汇的点、线、面上设置情节、铺陈叙事。 精心磨砺。 甄嬛传的台词传神而多彩,诗词和人物、故事紧紧糅合,熔铸在整个艺术 形象中。不能不提的还有演员的表演,像皇帝的饰演者陈建斌,他的表演于平实中见深度; 甄嬛的饰演者孙俪,则于淡雅中见奇崛,将自己的激情润物无声般浸透到人物的每一段人生 情境里,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人物

5、的生命气息和精神光泽。 (摘自求是) 1.下列关于甄嬛传走红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甄嬛传通过一个个青春女性的理想和生命的惨烈毁灭,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本 质,这是它高出同类题材剧的关键所在。 B. 甄嬛传无情地撕开了封建宫廷的重重帷幕,表现了人性被压制、扭曲、摧残的社 会现实,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2 C. 甄嬛传塑造出了甄嬛、眉庄两个同样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因此使整 部作品堪称完美。 D. 甄嬛传具有起伏跌宕、让人揪心不已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能够紧紧抓住观众 的心,让观众沉陷其中,不能自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6、. 后宫女子甄嬛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率性倾情,运筹帷幄,具有封建社会中女性难得 的自主品格和独立意识。 B. 眉庄被冤、陵容变心、父亲因文字狱遭贬,让甄嬛认识到自己在皇宫中的地位岌岌可 危,不反抗便没有出路。 C. 甄嬛抵挡四射而来的风刀霜剑时可谓不择手段,但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这是在特定 环境下,她不得已而为之。 D. 眉庄“宁可枝头抱香死”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愧为一颗蒸不熟、煮不烂、捶不 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76 集的甄嬛传展示的虽是后宫残酷无情的斗争,但编剧和导演的目的绝对不是歌 颂阴谋、欣赏斗争。

7、B. 甄嬛传以甄嬛的命运沉浮为核心,其结构纵横捭阖,情节环环相扣,十分吸引观 众。 C. 决定甄嬛传全剧叙事张力的并不是历史的大背景,而是起伏跌宕、让人揪心不已 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 D. 甄嬛传中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有的于平实中见深度,有的于淡雅中见奇崛。剧中 台词则更是传神而多彩。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袁州狱 洪迈 吾官于此时,宜春尉遣弓手三人买鸡豚于村墅,阅四十日不归,三人妻诉于郡。郡守 与尉有旧好, 令尉自为计。 尉绐府曰: “部内有盗起, 已得其根株窟穴所在。 遣三人者往侦, 恐其徒泄此谋,姑以买物为名。久

8、而不还,是殆毙于贼手。愿合诸邑求盗,吏卒共捕之。”守 然其言。尉自将以往,留山间两月,无以复命。 适村民四辈耕于野,貌蠢甚。使从吏持钱二万,招之与语曰:“三弓手为盗所杀,尉来逐 捕,久不获,不得归。请汝四人诈为盗以应命,他日案成,名为处斩,实不过受杖十数即释 汝。汝曹贫若此,今各得五千钱以与妻孥,且无性命之忧,何不可者?汝若至有司4 ,如 问: 汝杀人?但应曰: 有之 ,则饱食坐狱,计日脱归矣。 ”四人许之,遂执缚诣县。会 县令5 阙,司户 6 摄其事,劾囚服实如尉言。送府,吾适主治之。无异词,乃具狱上宪台 7 ,得报皆斩。 既择日赴市矣,吾视四人者皆无凶状,意其或否,屏狱吏,以情诘之,皆曰:

9、“不冤。 ” 吾又摘语之曰:“汝等果尔,明日当斩首。身首一分,不可复续矣。”囚相顾泣下曰:“初以 为死且复生,归家得钱用。不知果死也。 ”始具言其故。吾大惊,悉挺其缚。尉已伺知之,密 白守曰: “狱掾 8 受囚赂,导之上变。”明日吾入府白事,守怒,叱使下,曰: “君治狱已竟, 上诸外台阅实矣,乃受贿赂,妄欲改变邪?”吾曰:“既得其冤,安敢不为其辨?” 守无可奈何,移狱于录曹,又移于县,不能决,法当复申宪台别置狱。守曰:“如是则一 郡失入之罪众矣,安有已论决而复变者?”悉取移狱辞焚之,但以付理院9 ,使如初款。吾 引义固争,累数十日不得直。遂谒告郡守,令司户尝摄邑者代吾事。临欲杀囚,守复悔曰:

10、“若黄司理不书狱,异时必讼我于朝矣。”令同官相镌谕曰:“囚必死,君虽固执亦无益。今3 强为书名于牍尾 10 ,人人知事出郡守,君何罪焉?”吾黾11 俯书押,四人遂死。 (节选自夷坚乙志) 注:尉:古代官名。绐:欺骗。3 妻孥:妻子和儿女。4 有司:官吏。 5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6 司户:掌管户籍的官员。7 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8 狱掾:狱曹的属吏。9 理院:掌管刑狱的衙门。10 牍尾:案卷后面。 11 黾:勉强。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阅四十日不归阅:经过 B守然其言然:虽然 C屏狱吏,以情诘之屏:使, 退避 D请汝四人诈为盗以应命请:请求 5以下

11、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宜春县尉“恶行”的一组是() (3 分) 久而不还,是殆毙于贼手2 请汝四人诈为盗以应命3 狱掾受囚赂,导之上变4 悉取移狱辞焚之5 若黄司理不书狱,异时必讼我于朝矣6 令同官相镌谕 A45 B1 3 C. 5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官场黑暗,百姓受冤。本文写的是发生在袁州的一件冤案,一个县尉为开脱自己的 失职,竟让四个无辜的村民稀里糊涂地被判了死刑。 B郡守怕担责,便草菅人命。他明明已经知道了是冤案,只因怕担上办错案的罪名, 仍将错就错地把这四个村民给杀了。 C黄司理有良知,他据理力争。当发现这是一起冤案时,他努力帮四个

12、村民翻案,但 最终四个村民还是丢了性命。 D虽然县尉有错在先,但郡守怕因此案让更多无辜的官员受牵连,最后只能把四个村 民处死,这是顾全大局的表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既择日赴市矣,吾视四人者皆无凶状,意其或否,屏狱吏,以情诘之,皆曰:“不 冤。 ” (分) (2)君治狱已竟,上诸外台阅实矣,乃受贿赂,妄欲改变邪?(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 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 恍如一瞬星霜换。

13、 今宵谁念泣孤臣, 回首长安 5 远。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 华胥梦 6 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上元:节日名,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又叫灯节。凤楼:宫内的楼阁。 宸游:皇帝出游。蓬壶阆苑: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5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梁。 6 华胥梦:黄帝曾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以其梦中之境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8请简要赏析词作结尾两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5 分) 9该词在具体写作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4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 _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_ ,悠然见南

14、 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 闻道有先后,_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_ _。此情可待成追忆? _ _。 (李商隐锦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 、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开天目 生晓清 现代解剖医学证明,人的确有第三只眼,两眉之间,印堂周围,存在着一片退化了的视 网膜。著名气功师王大师说,训练有素的气功师,若能调动丹田之气,使之沿

15、尾闾至天柱直 冲百会穴,激活脑中的松果体,那片视网膜就有可能恢复视觉。因此,也可能会有透视和遥 视的功能。 小松看到这则报道时,眼睛突然一亮。拍拍额头,心里说道:“活到 30 岁,今天才晓得 我还有第三只眼,而且一直藏在这里呢。 ” “如果天目打开,我就开个私人诊所,帮病人透视,赚大钱。倘若天目打开了,我就能 窥视到别人的隐私,然后开个私人侦探所,捞大把票子。隔壁的一举一动,我坐在家里也能 看得一清二楚,嘿嘿嘿 , ” 小松想到这里,抹了把厚嘴唇,咽下了口水,忍不住还是笑出了声。 小松练过几年气功,小腹凸出了不少,自感丹田气很足,向外胀气时能胀到天边,能和 天边的信息沟通。按照杂志上的介绍,开天目对小松来说并非难事。他当即就进行试验,全 身放松,两眼垂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心视丹田,意守到丹田发热时,便调动元气沿脊梁 向上提至百会穴,再呼气引至印堂穴,左右各旋转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