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163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比较教育-考题资料(第九章-第十三章)(详细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09 蒙台梭利一,选择题【全国试题】1. “儿童之家”,此名称起源于意大利21907 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又称儿童之家3. 1909 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4. 1929 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哪个国家成立丹麦5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和动物共有的由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即心理胚胎期6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是蒙台梭利7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8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集体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主题教育活动9.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个别教育活动实现的形式是

2、区域活动10.蒙台梭利的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日常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表现11.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三要素的核心是有准备的环境(2 次)12. 蒙台梭利提倡在设计儿童“工作材料”时,一种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多个方面多 种多类的能力,这体现了困难度孤立的原则13蒙台梭利提倡儿童的每一种“工作材料”都应该能够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需求,能够长时间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在操作“工作材料”的活动中,这体现了内在奖惩的原则14.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感觉教育15.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终极目的是创建新社会16. 在当代蒙

3、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半日活动安排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区域教育活动 二,名词解释1. 蒙台梭利教育法 (P264)1909 年,蒙台梭利总结“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英文译为 蒙台梭利教育法 ,全面阐述了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2. 心理胚胎期【 02 全国2004 年 10 月】 (P272) 是蒙台梭利儿童观的一个概念。指儿童从出生的“精神空白”到1 岁左右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 。其形成发展需要一个特殊环境既进行保护又提供养料的“有准备的环境“。儿童依靠“吸收性心理”积极主动地吸收环境,获得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经验。成人应该为儿童提供“有

4、准备的环境”3 “工作”(P275) 蒙台梭利把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地选择和操纵活动材料并由专注于活动而发现和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从而引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而非游戏实现的观点。“工作”的主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愉悦儿童身心。 “工作”的流程:兴趣开始操作出现专注获得发现。“工作”包含游戏。4 “有准备的环境” ( P278-280)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有准备的环境”必备条件:能适合儿童发展的 节奏和步调的环境;儿童能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对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与成人有关联的环境;能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对儿童有吸引力和美得环境。其根本是:

5、适合儿童的环境,出发点是引导促进儿童发展。5 “导师”(P280-281) 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导师最重要的是:尊重、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待儿童;重视观察、了解儿童,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内心世界。“导师”的主要任务:为幼儿创设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正确评价儿童,使工作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的良性循环,帮助幼儿实行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三,简答题1. 蒙台梭利教育法复兴的原因(P268-271)(1) 蒙台梭利关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观点具有现实意义

6、。(2) 蒙台梭利对于智力发展的看法顺应时代呼声。(3)蒙台梭利对儿童个别学习得强调符合当时美国教育的需要。(4)蒙台梭利感觉运动训练的效果得到重视。(5)蒙台2 梭利对专注的重要性的强调在美国得到证实。2,蒙台梭利儿童观(P272-275)(1)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儿童具有“潜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要启动它,成人必须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敏感期”是一种与成长密切相关并和一定年龄相适应的现象。(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与另一阶段明显不同的特征。 (4)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

7、“工作”: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发选择和操纵活动材料,由专注于活动而发现发展的活动。3. 蒙台梭利教育观 (1)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创造新人类,通过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儿童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创造新社会。(2)教育内容: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团体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分组及个别教育活动)。(3)教育方法: “有准备的环境”是核心。其根本是适合儿童的环境。作为“导师”的教师。尊重热爱、观察了解儿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包括所有的教育内容。4.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教育活动的安排(P283-290)=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 (1)团体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8、是班级幼儿共同参加的活动。以综合主题活动出现。(2)分组和个别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练习: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室内环境、社会行为。感觉教育: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工作。数学教育:个位数家庭、十进位系统、线性数数、分数等。语言教育:听说口头语言、读写书面语言。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5. 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1)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就像一个家;“儿童之家” 内的一切都符合儿童的标准;环境布置安全、美观有秩序。(2)教师是儿童的导师。蒙台梭利教师是“导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3)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

9、:刺激的孤立性、操作的顺序性(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工作的趣味性、教育的自主性。四,论述题1. 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06 全国2006 年 10 月】 【08 全国2007 年 10】= 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一)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1)全面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才是她教育法的核心。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而是一个由儿童观、教育观(包括教育方法)组成的整体。(2)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存在的局限。把儿童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表现;寄希望通过蒙氏教育达到和平社会;对环境以及环境作用的认识不够科学严

10、谨;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机械性。(二)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1)以我为主,他为我用。蒙台梭利“多层次”、 “全方位”、 “重个性”、 “重和谐”、 “重实践”的教育方法,对于保证幼儿“全员、全面、个性、和谐发展”及“创造意识和能力发展”有积极实际的参考价值。(2)以他为助,他我结合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本土化”。 关于教育内容: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及材料。设计出体先汉语语言文字特点的语言教育体系及活动材料。设计出既反映中华民族精髓又反映世界科技新潮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及材料。设计出认识祖国为核心,了解世界的历史地理教育体系及材料。培养符合

11、时代,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充分的表现和创造的环境氛围。设计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道德教育内容。班级组织问题: 混龄编班的挑战: 对教师要求较高;家长认同我国传统的同龄编班,年长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发展上“吃亏”,年幼的家长担心孩子“受气”。可在在完全混龄编班、部分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中选择,也可考虑由部分时间混龄编班过渡到完全混龄编班。五、材料分析题“儿童之家”不是像小学生的教室那样的一间或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而是像我们普通家庭中的房屋布局。有几间房子,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 孩子们可以在室内活动,也可以在室外活动。室内活动的主要房间是智力活动的工作间,另外,室内也有洗

12、漱室、睡眠室、浴室等让孩子生活和休息的空间;室外活动主要是观察照顾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摆设等。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与特点。3 10 皮亚杰、海伊斯科普一,选择题【全国试题】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图式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涉及的四个基本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平衡3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皮亚杰称之为物理经验4. 从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皮亚杰称为社会经验5.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6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儿童

13、自我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平衡化7. 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依次: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8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婴儿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9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智力发展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0 2 岁10.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相当于27 岁11.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的萌芽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14. 海伊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的核心是关键经验15. 根据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幼儿运

14、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属于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16在海伊斯科普课程关键经验中,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包括分类、排序与数概念17.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包括七个环节18. 皮亚杰在三四十年代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提出认知发展论19.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论,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应该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1.图式 (P31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图式。图示是动作结构或组织,这种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 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相同的情境中去。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就叫图示,也叫认知结构。是人的头脑对外界环境作出较为恒定的反应的一种方式。2.

15、 同化 (P311-312) 皮亚杰将同化解释为认知的过程,是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主体活动对环境能动适应的一种形式。3. 顺应(P312)又叫“调节” 、 “调整”,是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把原有的图式加以 改造,或创造新图式,以接受新的事物。顺应就是指主体内部认知结构的改变以适应外界现实。4.平衡【 07 全国2007 年 01 月】 (P312-313) 在主体对环境能动的适应过程中,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技能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状态,叫平衡。平衡首先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人的认识得发展需要在这两种活动中间有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5. 成熟(P3

16、13) 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仅仅是影响儿 童发展的各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其重要性逐渐。6. 物理经验(P313)儿童在通过主动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即 “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7.皮亚杰所指的“社会经验”【10 全国2009 年 01 月】 (P314)指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之间 的思想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是儿童无法从和物体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与概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和重要的条件。8. 平衡化(P31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或自我调节。平衡化是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促进个体智慧发展,实现儿童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三,简答题1. 儿童认知结构(P311-313) (1)图式( 2)同化,(3)顺应,(4)平衡2.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因素(P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