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学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学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 二 语 文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 : 谌晗校对:齐敏、刘静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63 分;第二部分本学期知识考查共 87 分;全卷共计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 1. 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 凡选择题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必须写在答题卷有效区间内才有效。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第 I 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
2、态修建军“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 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 ,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 论语八佾) 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
3、,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 、 “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的所谓的 “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 自汉代开始, 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 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
4、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 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 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 “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
5、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 、高扬“文化自觉” 、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 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 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原载 201
6、11230光明日报 ,有删节 )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B “和” 与“同” 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 “和而不同”的观点。C “和而不同” 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 “和” 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3 分)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
7、,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子。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B“和而不同” 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
8、之中很重要。D “和而不同” 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
9、,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 还籍候补。 留任自文然始。 文然与魏象枢, 皆以给事中敢言, 负清望, 号“姚魏” 。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
10、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 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 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 时方更定条例, 文然曰: “刃杀人一时, 例杀人万世,
11、 可无慎乎?” 乃推明律意,钩稽 揅讨,必剂於宽平, 决狱有所平反, 归辄色喜。 尝疑狱有枉, 争之不得, 退, 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 赐祭葬,谥端恪。(选自 清史稿)4. 下列对原文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凤彩 / 得民心 / 宜令力疾 / 视事上为留凤彩B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 / 凤彩得民心 / 宜令力疾视事/ 上为留凤彩C文然言 / 河南近陕西流言/ 方甚凤彩 /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 上为留凤彩D文然言 / 河南近陕西 / 流言方甚凤彩 /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 上为留凤彩5下列对加点实词
12、和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理刑狱狱:监狱B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负:享有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级考试。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 以减轻灾区负担。审查案件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 如果有冤案, 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
13、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5 分)(2)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 9 题。谪岭南道中【唐】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注】这首诗大约是李德裕在唐宣宗即位后贬岭
14、南时所作。李德裕为政敌所排挤,被贬为以太子少保身份留守东都洛阳,不久再贬潮州司马。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火米:指赤谷米。8. 颔联写诗人害怕担忧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 分)9.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有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联系诗歌背景谈谈诗人在尾联中写到“越鸟”的用意是什么?(5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每空 1 分)(1)荀子 ? 劝学篇指出:“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这与韩愈师说中 “_,_。 ”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勇于超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2)古代文人常常喜欢“ 啸咏 ” ,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还曾
15、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归去来兮辞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0 分)一条鱼的狂奔周海亮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
16、留下来的全部希望。 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 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