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129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宁夏银川市 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卷( 阅读题 ) 和第卷 ( 表达题 ) 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 黑色线框 )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

2、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中和之美” 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 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 生活不再是荆

3、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

4、。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 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

5、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以“中和美学” 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平衡,能规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选自文艺报 ,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和之美”的基本要求。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

6、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旋律。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沉于时间渊薮的。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

7、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D“中和美学”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 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中和美学”的主张。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

8、进行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2 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赵忠贤, 1941 年生,辽宁新民人,1964 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50 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73 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我国一批年轻学生和学者被派往国外学习,赵忠贤借此机会于1974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了世界超导研究最前沿。1975 年回国后,赵忠贤开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寻找临界温度在40K 以上的超导体。 “以前的经费

9、是现的1% ,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 年。 ”赵忠贤回忆说。没有设备,赵忠贤就带领团队自己搭建,尽管条件艰苦到在被窝里捉老鼠,但赵忠贤仍旧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相对劣势没有那么大。“相对于其他科学研究来讲,超导材料探索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我愿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去研究。”多少个不眠之夜,反反复复地试验,累了,赵忠贤就在椅子和桌子上靠一靠,饿了,就煮面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别看现在这个样品不超导,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终于, 1986 年底,赵忠贤的团队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获得了40K 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时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北京的

10、赵”多次出现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上。赵忠贤团队还发现了70K 的超导迹象, 这已经离77K 液氮温区不远了。不过, 后来经过反复思考试验,赵忠贤意识到: 由于实验样品用的原料含有很多杂质,70K 迹象的出现可能是杂质发挥了某种作用。顶着巨大的压力,赵忠贤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主动“引入杂质”。赵忠贤清楚地记得,就在1987 年 2月 19 日深夜,他们团队在钡钇铜氧中发现了临界温度93K 的液氮温区超导体。1987 年 2 月 24日,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组成。1987 年,世界性的超导竞赛迎来了巅峰时刻,赵忠贤作为五位特邀报告人之一参加了美国物理

11、学会 3 月会议。 1100 人的大厅里,挤进了3000 多人,被高温超导突破吸引来的物理学家们挤满了整个会场,狂热的场面持续了7 个多小时,报告一直继续到次日凌晨3 点。这场会议后来被称作“物理学界的摇滚音乐节” 。面对几千人参加的年会作演讲,赵忠贤向世界展示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倍感光荣与骄傲。 赵忠贤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经历辉煌,还是面对低谷,赵忠贤都能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继续潜心研究,厚积薄发。也是这种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让赵忠贤在20 年后再次引领世界热潮,收获了超导研究的第二次突破。2008 年,日本科学家表示

12、在镧氧铁砷体系中存在26K 的超导电性,与赵忠贤“在具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四方层状结构系统中会有高温超导电性”新思路是一致的。赵忠贤立刻意识到,这一类铁砷化合物(后来被称作“铁基超导体”)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赵忠贤提出了高温高压合成结合轻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团队里,有负责高温高压合成的、有负责测量以鉴别超导电性的,还有做常压合成、高压物性研究和单晶生长的。他们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设备做实验,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压机坏了修、修了坏,他们把有限的条件用到了极限。很短的时间, 他们首先做出了52K的镤铁砷氧氟超导体,紧接着 51K的钕铁砷氧氟和55K的钐铁砷氧氟超导体也相继

13、做出来了,整个团队非常兴奋。很快他们又合成了绝大多数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 最高临界温度纪录并保持至今,为确认铁基超导体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当时已67 岁的赵忠贤带领年轻人几乎通宵工作,完成了铁基超导研究最关键的三篇论文。赵忠贤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杂志3 次报道赵忠贤及其团队的工作,并评论说,“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强国”。(选自 2017 年 01 月 10 日经济日报 ,有改动)相关链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他及团队在198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

14、一等奖,2013 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新闻网 2017 年 01 月 09 日)今天,他难得盛装一次,缓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中国青年报2017 年 01 月 09 日)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强调赵忠贤“ 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照应标题“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 ,既紧扣题又巧妙解题。B.虽然“经费是现在的1% ,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 年” ,但由于超导研究不需要

15、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所以,赵忠贤就“利用现有条件”开始了研究。C.1986 年底,赵忠贤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世界性难题,当赵忠贤的团队获得了40K 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时,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D.在超导领域的探索中赵忠贤有着敏锐的意识,当日本科学家与他的“新思路”一致时,他立刻意识到有一类铁砷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赵忠贤经受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在最困难的时候, 他鼓励队员“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他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B.时隔 30 年,赵忠贤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团队发现临界温度93K 的液氮温区

16、超导体的准确时间是“1987 年 2 月19 日深夜”,这说明他记忆力非常好。C.作者较为详细地描述了1987 年美国物理学会3 月会议盛况,凸显了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产生的轰动效应以及赵忠贤因此感受到的光荣与骄傲。D.赵忠贤的团队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设备做实验,坏了修,修了坏,用到了极限,说明经费投入还是不足。E.作者最后引用美国科学杂志的评论,视角从个人转到国家和团队,与赵忠贤所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6. 赵忠贤为什么能在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三)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乡野里的青蒿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