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031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7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与探究能力——调查法课后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生物备考模拟训练(十三)1.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 设置 1 个 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 随机设置若干1m2样方,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若干1m2样方,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B)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

2、地区取样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3. 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 月 l0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1)棉蚜虫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2)调查棉蚜虫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上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虫种 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形,在(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虫,会导致棉蚜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选填“增大” 、 “不变”、 “减小”) 。4.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过敏原。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地区路 旁的一片闲散地, 课

3、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植物年份狗尾草曼佗罗豚草龙葵灰绿藜2001 年10.0 3.0 0.3 3.0 3.2 2002 年9.2 2.1 0.6 2.0 2.8 2003 年8.0 1.1 1.1 0.4 1.7 2004 年6.8 0.3 1.5 0 1.3 2005 年5.5 0.1 2.3 0 0.5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 还应注意;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2)很显然, 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调 查 日 期(月 日)6 l0 615 620 625

4、 630 75 710 715 720 棉 蚜 虫 数量(只 /株)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2 调查结果表明, 豚草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 这种优势是通过过程而实现的。(3)请在下图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选择物种时应尽量。(5) 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出现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所发生的反应。5.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 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

5、网身长145 ,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类群样本 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 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样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本 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

6、是()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 的种群密度小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 的种群密度小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 的种群密度大6. 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实验7.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3 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 污 染 河 流 的

7、 距 离( km)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 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3)从上表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群落)阶段。8. 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

8、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A)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B.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C. 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D. 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9. 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A. 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 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 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 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10.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

9、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1. 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 份资料。资料一一份 “ 实验报告 ” 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 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

10、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资料二全班 20 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 各小组计数50 个细胞, 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4 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 计数细胞个数43 4 1 2 实验小组2 计数细胞个数44 3 0 3 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 67 18 85 计数细胞总数1 000 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 6.7 1.8 3.5 (1)请改正 “ 资料一 ” 中的 3 处错误。 _。(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

11、根据 “ 资料二 ” ,下面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取材时间根尖培养温度解离时间长短载玻片厚度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5 【试题答案】1. C 2. B 3. (1)寄生(2)样方S 6-30 ( 3)增大4. (1)样方法随机取样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共同的资源和空间生 存斗争(3)豚草和灰绿藜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见下图)(4)选择本地物种(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

12、5. C 6. C 7. (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2)相对稳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3)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 ,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森林。8. A 9.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调查方法。遗传病具有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可以遗传给子代,因此可通过比对正常人和畸形个体的基因组是否相同进行确认,A 项正确。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如果表现型不同,则说明该病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可通过调查双胞胎患病情况判定其病因,B 项正确。 血型差异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兔形唇的产生是否由遗传物质决定无关,C 项错误。 调查患者家系可绘制系谱图,通过分析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定其遗传方式,D 项正确。10. 11. (1)将“ 5cm”改成“ 2 3mm” ;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2)见下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