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917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5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克制的寓言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脾气很坏,他每天都要和家人撒泼,甚至暴跳如雷。他的父亲给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告诉他的儿子说,从今以后,每当你发一次脾气后你就往篱笆上钉一根钢钉。时间不长,院落的篱笆上被这孩子钉了密密麻麻的钢钉,这孩子见了这些钢钉,不由得面红耳赤,不好意思了。他的父亲又给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他说,你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你两天不发脾气,你就在篱笆上拔下一根钉子。很长时间过去了,篱笆上的钉子不见少,拔下来的不过十几根。这个孩子想,两天不发脾气才拔一根,发一次脾气钉一根,决心从此不再发脾气。过了半年的时间,篱笆上的钢钉终于没有了,他来到了父亲面前告诉父亲说,我克制

2、住了,篱笆上的钢钉被我拔完了。父亲告诉他说,当你发一次脾气的时候,你就会钉上一根钢钉,当你不发脾气的时候,你就会拔掉一根钢钉,当你拔完了这些钢钉,你已懂得了怎样控制,你看看篱笆上的钢钉孔,却永远不会愈合,这些孔就是你对亲人们在心里伤害次数的见证,钢钉好拔,心理伤害是不好愈合的。这个孩子从此明白了这个道理,再也不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了。隔山近邻的传说这里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民间故事,在我国南方的一家大户人家,人山人海正在热热闹闹地操办老人的丧事,并请来了看阴阳宅的风水先生,为他家找寻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在老管家的陪同下,观看了几处阴宅,都不理想,当他们来到一块高低不平的地方,风水先生自言自

3、语地说,好,好,真是绝妙仙境。经过几天的操办,已到了下葬的时辰,这时打坑的人来到风水先生面前对风水先生说,坑不能再打了,在二尺深的时候,发现有一古老的棺木,怎么办?这时风水先生说暂时停下,和老管家要来一块人木,(做神主,灵位的木料。 )风水先生用毛笔在这块人木上正正规规的写上?隔山近邻? ,来到下葬的坑前,摆好贡桌和丰盛的贡品,上香,行礼后,来到古墓前,将一大抱纸钱焚烧,又将这块隔山近邻恭恭敬敬地放在古棺木上,开始下葬。下葬完毕,堆起了很大的坟头。前后都栽下了松柏树,竖起了高高的石碑,碑文上面刻着?隔山近邻之墓?。又过了几十年,当时为老人下葬的孙子的孙子进京赶考,他已经是第四次赶考了,每次都考

4、场出题都是没学过的只是根本不会答。这次当试卷发下来一看还是都没见过的题,他双手托腮蒙胧之中看见来了一位老人,身着官服,老态龙钟,苍白的胡须飘逸,来到近前向他说:?怎么样啊,孩子。这题又都不会吗?? ?是的。 我复习的题一道都没有。 ?那么你该动脑子了,这道题是不是该这样,那道题你自己想想小伙子你再动动脑子,这些题你全会,哪有你不会的题啊。我得走了, 你快答卷吧, 不然就快来不急了。 你是谁?我怎么谢谢你啊。 不用谢了, 咱是自家人, 你们年年孝敬我,我是你们的先祖 ?隔山近邻啊?这时在朦胧中的他恢复了清醒,这些都是他复习过了的题,拿起笔来,一气哈成全然无错。竟然考中了头名状元。在回家报喜之中,

5、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在庆贺大喜的日子里,更隆重的举行了祭典仪式,在坟前又大大的热闹了一番。晚上,酒足饭饱送走了众多的宾客和达官贵人。他和父亲谈话,将这段离奇的赶考一一讲给父亲听。他父亲不解。当晚,他和父亲、爷爷同时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的一位老者,身着官服,向他们说:?我是隔山近邻。这次孩子考试的试卷正是我当年赶考的那次试卷,孩子都不会,我给他指点了一下,他和我当年一样考了头名状元。我没有后代,自咱隔山近邻之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们就是我的后代。我唯一能报答你们的也就是这些了。?说完老者就不见了。从此,这家为后代子孙立下了一个规矩:年年他们家族的子孙后代都要祭祖,也要为隔山近邻这位祖先祭典。从

6、此以后,这个家族的子孙科第传家层出不穷。留下了一段佳话代代相传。狐皮粮响的故事沧州运河大堤在历史上曾有两次扒河口,一次是解放前汉奸刘佩臣扒河口,阻击八路军进城(汉奸刘佩臣是沧州臭名着著的汉奸1947 年被我解放区政府枪毙) ,一次扒河口则是在本书所说的水没水月寺,此事还得从沧州十五年不纳税说起。水月寺紧邻盐场位于沧州市城北一华里(现在北环桥东) ,据沧县志记载:?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关灯桥北面,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 年时建,明玄德十年,僧人泽安移建于城北盐场东侧,明正通十七年僧人泽一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宋承文、董宝仁等继而重修,光绪二十一年,驻防乐军梅东益等又重修可谓五邑之冠。?据说

7、,因清顺治年间运河发大水,在盐场附近决口,洪水从寺庙越过,故以谐音更名为水月寺。整个水月寺由山门(前殿)、次殿、大殿、后殿为三进院落, 均有东西配殿。 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山门门匾水月寺三个唐隶大字,为驻沧统领范天贵手书,他本一介武夫,为附庸风雅,他从重修庙富有之日起,便悉心习书练字节,等到三年后,寺庙竣工,水月寺三字也挥笔练就。前殿内两侧有泥朔的头抵屋顶的身躯魁伟、横眉怒目、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高约两丈,十分威严。当时,沧州的盐业比较发达,通过船运运往全国各地的盐全部从这里存放转运,故此得名盐场,至今未变。清顺治年间, 沧州地区盐咸地多, 农民生活疾苦纳税难,沧州人户部尚书戴明说体查民情后,为缓

8、解民情向顺治帝递交了河间府十五年免税的申请奏折,得到了顺治帝的批准并下诏书。免税的第三个年头,遭到奸臣在皇帝面前的弹劾。谗言说:?沧州地区比较富裕,应取消不纳税的政策。?。顺治帝做出近日亲自去沧观察民情的决定。戴明说回府后立即令家丁带着亲笔书信去河间告知知府宫中详情,并令其立即在盐场和水月寺中间扒开河口放水冲盐跺,一盐水灌田的应急措失。见信后,河间知府令沧州知州办理此事,知州就在盐场南侧正对面水月寺方向扒开一道两丈八尺宽的大口,河水呼啸着扑向盐场,眨眼间高大雪白的盐山消失在了茫茫大水中,再看一望无际的田野变成了盐咸地,一片荒无生机的景象映入眼帘。就连高大的水月寺也披上了绒装。半月后,顺治帝在戴

9、明说的陪同下南下来沧,皇帝站在城门上向东一望银光闪闪,果真是颗粒不收的景象,于是沧州十五年不纳税的政策照常执行,沧州几万百姓受益。到第十二年时,戴明说已退休,新帝登基追问沧州十五年不纳税之事,戴明说拿出先帝圣旨,将此事挡回。仍继续执行十五年不纳税的政策。被沧州人传为佳话,流传至今。此事的政绩在沧县志河间府志均有记载。据说,大水漫卷水月寺后,河口一堵,水深仍高于大寺但寺却在大水的环绕之中,竟然滴水未进,传说是寺中有颗避水珠,多年之后,来了一个南方人,在城里憋宝。后来被这南憋宝,扬长而去。最可惜的是,沧州唯一较为壮观的古建筑水月寺,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沧州十五年不纳税又称狐皮粮晌。这件发生在

10、三百年前的历史故事,至今在民间传颂。历史上的戴明说,是沧州人的骄傲。戴明说家住沧州城里戴家胡同。一世祖至三世祖居黄华李村。四世祖、五世祖从黄华李村迁沧在八里屯落脚,后在小戴庄盖房居住下来。起名小戴庄。五世祖戴才飞黄腾达之后,又在沧州城里臵办了戴家胡同以及戴家磨房,于1908年戴氏后人在戴家胡同西重修了戴氏宗祠兼山堂家庙。兼山堂家庙就坐落在戴家胡同西侧。怀中正是横穿马路十分壮观的戴家石牌坊。在沧州,戴家是德高望重,科第传家,行善事,广积德。后德载物,名门望族,善良人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很久很久以前,浙江有一姓路的秀才进京赶考,金榜提名,做了京官。在任其间结识了一姓马的知己,他们以手足兄弟

11、相称、相待,并在相聚时都让双方已怀孕的妻子指腹为怀,如双方都生得贵子,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如双方都生得千金,就让她们结为姐妹;如双方生得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为夫妻。多年之后,北京为官的马老爷已过世,而他的儿子取名叫马力,现已19 岁。路老爷早已辞官不做,归家居。他的儿子叫路遥,比马力小三个月,现也已19 岁。就在这年,路老爷家意外一把天火,把路府毁于一旦。只剩下路遥和管家两人衣冠不整地逃了出来。好大的一片庄园,就这样家破人亡了。路遥和老管家迟九有礼貌地说:?您老在我家侍奉多年,您也那么大岁数了,我家现在的样子您也看见了,我也没有能力让您侍奉我了,您还是回家以养天年吧。?说完,路遥告别了老管家,

12、唯一的希望是到北京找他的大哥马力求援。身无分文的他便匆匆的踏上了进京之路。长途跋涉一路艰难的乞讨,经过慢长的四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了京城。又经过三天的精细打探才找到了马府。在门前徘徊至久,鼓起勇气,抬起右手叩响了马府的大门。一个家人探着身子问: ?干嘛,去去 ?只听咚的一声关上了大门。大门声使路遥心惊肉跳,感觉受到末大的污辱。他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叩门,好久终于出来一个年长的家人叫仁新。问到:?你找谁?有什么事? ?路遥恭敬的说:?我找马力马老爷,我是他的义弟,我是从南方来的。?老家人用异常的眼光从头到脚打量路遥,长长的蓬乱的脏发, 破衣烂衫,衣扣不整,怪味熏天。在老家人的眼神中看出,他决对不会相

13、信路遥的话是真的。堂堂的马老爷府上,就是拐着弯的亲戚,哪怕是佣人的家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寒酸相。路遥费尽了口舌,道尽了好话,才打动了老家同情心,说:?你等一会儿,我禀报一声。 ?两带烟的功夫,老家人回来了,说了声跟我进来吧。路遥跟随老家人来到第一院内,楼台亭阁,花鸟鱼虫,真乃世外桃园。老家人对另一年轻家人吩咐说:?先领到你那屋去,有活让他帮你干。?一路四个多月的奔波,路遥太累了。一落千丈的感觉使他成熟了。寄人离下的滋味在折磨着他,好在终于有了一个落脚地。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饱饭沉睡在梦乡之中。他甜美的梦香中出现了他和父母快乐的生活。忽然被人踢了一脚,就听起起快干活去。路遥迷迷糊糊的拿起扫帚和另外三

14、个同伴去扫地。他忙碌的扫着道,忽然听见里院传出清脆悦耳的琴声,不由想到自己唉,如今到了这般地步。他天天如此,一天过了一天,一月过了一月。实在按奈不住,就和老家人说: ?我今天非得见马力。?老家人通报过去,半个月过去了,没有音信,路遥再三要求,还是如此。来到这里已四个月了,路遥想,如果再见不到马力,就要离开马府。在这种情况下,老家人又去禀报,一会儿功夫,老家人回来了,只见他手里托着一个盘子,对路遥说:?这是马老爷的一点心意,这12 两银子也能派上用场。你再把衣服带上,回吧。 ?路遥越想越气愤,用手将盘子打翻,碎银子撒了一地。老家人急忙又跑了回去,回来又托着一个盘子对路遥说:?你将这衣服换上。?路

15、遥一看全是绫罗绸缎还有20 两银子。他想,走到这个地步,人家也不见我,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了,走吧。不要白不要啊,用他作为我人生转折的鉴证。穷死不花这20 两银子,冻死不穿这衣服。把他们珍藏好做个记念吧!路遥踏上了回归之路,又是经过艰苦的四个月,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在熟悉的路上,惊奇的发现前面有一片陌生的新庄园。这时迎面来了一个长者,路遥急忙前去询问,?您好,老人家。这么漂亮的一大片庄园是哪家的??就见那老人毕恭毕敬的向路遥深鞠一躬说到:?少爷您回来了。?路遥吃惊的望着老人。好一会儿,才认出原来这位老者正是当年的老管家。老管家高兴的说:?少爷,你快回去看看吧!?说话间来到庄园门前,高高的悬挂着一大

16、块刻有路府字样的扁牌,进大门,串小门,走亭台,穿楼阁,来到了正殿门前。台眼一看,雕、斗、拱、拢、青瓦覆顶,各种动物在顶脊排列,好气派啊!抬头向门里看去。里外的佣人和丫鬟进进出出, 忙碌的很, 这时听老家人喊了一声,少爷回来了。就这一声,只见大殿里走出好多人,最前的一位大踏步的向路遥走来。 双手抱住路遥热泪盈眶。这时老家人向路遥介绍:?这就是马力马老爷。?自咱遇灾你去北京的第二天,马老爷就带着一班人马赶到。开始重建路府家园。这时,路遥全然明白了。真可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从此,路遥、马力、迟久、仁新四个人的名字通过这个有情有义,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便成了今天人们常用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两个成语。成为人们传说的佳话。通观细览登瀛桥冯天峥登瀛桥,即我市沧县杜林镇之石桥。据史志记载:乃明朝万历 22 年(1594 年)由沧州盐运使阮尚宾,瀛州(河间)太守刘毓宽及当地绅商,还有乐善好施者捐资赞助修建。至明朝天启 5 年(1626 年)和清光绪年间曾重修,至今仍保存完整,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登瀛桥, 曾见过一些文学介绍,并且在多次赴保定,河间的汽车上过往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