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9158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答案: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谌)2015.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1B(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2D(错在“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3D(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小题3 分,4B 5A(狱,案件)6D(“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以应对,是在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7( 1)( 5 分)颁布条例赦

2、令之外,有值得怜悯、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允许专门上书陈述。(“矜”“宥”“陈”各一分,大意二分)(2)( 5 分)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明季”、“ 廷杖”、“ 非刑”各一分,大意二分)参考译文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 改任礼科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抚、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 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有值得怜悯、 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 允许专门上书陈

3、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的选用方法,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得到礼部的研究施行,不久转任工科。顺治八年, 世祖亲政, 姚文然上疏, 请求让都察院, 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或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 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禁锢,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请求告老怀乡。康熙五年,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年,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

4、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来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号称“姚魏”。康熙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皇上晓谕: “从此以后, 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一概免除枷锁禁锢,并且写入法令。”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二年, 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 上疏说: “福建耿精忠、 广西孙延龄, 皆背叛朝廷, 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

5、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 形成犄角之势, 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 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带病工作,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姚文然多有上书,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暂且停殡在巩华城,皇上多次去看, 姚文然上疏劝谏,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来听取了魏徵

6、建议而拆毁望台的事情作比拟,皇上也接受了,没有生气。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 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说: “刀杀人一时, 法令杀人万世, 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 曾经怀疑有冤案,力争而没有成功,退下后, 就长跪自责。 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十七年,去世,赐予祭葬仪式,谥号“端恪”(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 9 题。【参考答案】8.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 4 分 颔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

7、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 2 分)颔联写到毒雾、蛇草、沙虫,燕泥, 有力地 衬托了 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 “愁冲” “畏落” 这样细致的 心理状态的刻画,道出了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2 分) (答 双关 也可 ;答托物言志,酌情给分。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 ”,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 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喻指让诗人遭受贬谪之苦的奸佞邪恶之人。托物言志:借毒雾、蛇草、沙虫等意象,蕴涵着诗人被排斥、打击以致贬谪的愤懑。)9.

8、【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力。【答案】 5 分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 (1 分)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1 分)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2 分)此句是 暗用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1 分)【韵译】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

9、上毒雾,碰着蛇草; 为了躲避沙虫, 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 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 争” 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 路转迷 ” 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 岭水 ” 故意

10、 “ 争分 ” 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 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 “ 暗” 字,突出桄榔、 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 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 来写。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1、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 “ 一语双关 ” ,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喻指让诗人遭受贬谪之苦的奸佞邪恶之人。这样讲也不无道理。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 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

12、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 。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是 暗用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中“ 越鸟巢南枝 ” 句意, 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 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每空 1 分)【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文

13、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0 分)(1) (5分) 【C2分, D3 分, E1 分】解析C 项( 2 分) “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证明自己没有“肮脏”动机;除此之外,还有“帮助姑娘摆脱男人的骚扰”的想法。D项“冲击钻”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E 不光表现心理同时也刻画性格。(2) (4 分)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凸显“他”的劳动对于城市的意义和价值。照应前文“不会再来这个城市”,并形成对比,暗示他内心感受到可贵的温暖。暗示“他”决心以自己质朴善良的力量洞穿城市冷漠的墙,让人看到真情的力量;凸显文章主旨。(一点2分,两点可得满分, )

14、(3) (5 分)姑娘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在全文中起到了“美好”的象征作用。男人骚扰姑娘,折射世风日下的现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男人对姑娘的骚扰与“他”对姑娘的欣赏与保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对宁静、安逸、幸福的追求及“他”内心世界的单纯美好。(一点 2 分,两点4 分,三点5 分)(4) (6分)标题运用了比喻及拟人的手法,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在城市中的处境,形象生动, 意蕴丰富。 主人公离开家乡温暖的河流在城市艰难生存,如一条在汗水中努力奔跑的鱼,坚韧而疲惫。主人公在城市遭遇嘲笑、歧视,内心痛苦不安,希望如一条鱼一样奔跑逃避, 仓皇而可怜。 主人公得到理解和尊重后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15、如一条在感动的泪水中狂奔的鱼,激动而满足。 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所代表的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理解,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河流的敬仰。(答对 5 点即拿满分)五、语言基础与课内知识(12-18 题各 3 分, 19 题 6 分,共 27 分)12. 【答案】 D【解析】(A,迤 y当d ng; B省间ji n;C,殷y n 靡m;)13 【答案】 A【解析】 A.“风生水起” ,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B.“栩栩如生” ,形容逼真得像活的一样,不合语境; C.“触目惊心”,是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不合语境;D.“身

16、无长物” ,除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属望文生义。14 【答案】 C 【解析】 A结构混乱。“天津市政府在, 后”后应接着陈述天津市政府,后半句主语却换成了“天津市民”。B.搭配不当,“对”和“考题”不搭配,应改为“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D.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15 【答案】 D【解析】是讲阅读的问题,谈写作的问题,中“这一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而非,所以应该放在后面。16.【答案】 D【解析】 A.数:定数,命运 B. 适:往穷:困厄,处境艰难 C.夺: 强行改变17.【答案】 D.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解析】 A. 连词,表顺承 / 连词,表修饰 B. 动词,往,去 / 结构助词,的C. 介词,表比较 / 介词,介动作对象,对于,向18 答案 D.行,行走;不行,不能行走。19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解析(1)描述先谈总体印象,再突出描写个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