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914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一编者按: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高兴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以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 总结新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工作案例。 现将中宣部宣传干部学院编写的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中部分案例编发,望大家认真学习研究,举一反三,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具实效的经验做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之一长春市二道区搭建理论宣传“四大讲坛”引言“吃得饱、住得好比啥都强,学理论能有啥用?”“专家在台上讲得一套一套的,可我们听不懂、也不爱听。”这是2004 年长春市二道区区委宣传部在调研时听到的声音。老百姓的大实话击中了基

2、层理论工作的难处和痛处。 如何让党的理论新成果和方针政策走近百姓、扎根基层?如何使科学理论成为指导社会生产生活火热实践的强大力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武器?从2004 年起,二道区积极探索创新, 搭建了“干部讲坛”、 “小巷讲坛”、“新二道创富论坛”、 “炕头培训班”四大讲坛, 破解了基层理论工作存在的“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党委重视、部门参与、群众欢迎的理论宣传工作新路子。那么,“四大讲坛”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经验启示呢?机关、企业、社区、农村总动员“四大讲坛”应运而生二道区是长春市的老工业区,国有企业多、经济总量少、财政支撑力弱、农业人口比重大、困难群

3、众多。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区国有企业曾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5% 以上,而其中的90% 处于停产、破产状态,大批职工下岗,有9500户、3 万多人靠低保度日。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棚户区占全区的60% ,城区 80% 是土路、“断头”路,绿地少。与经济发展落后相对应的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学习兴趣淡薄,庸、懒、散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着加快发展的进程。面对艰难局面, 2003年,二道区区委从解放思想,确立发展理念上打开突破口, 借助老东北工业基地改造等机遇,连续几年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又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推动全民创业,推动二道区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 科学

4、理论无疑是能够推动思想解放、形成发展合力、破解发展难题的法宝。然而,不同层次的人群对理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哪些途径来满足和实现这些需求,成为了二道区理论宣传面临的最大难题。“你办班、他闲唠;你讲课、他困觉;你放光碟、他说你耍漂;一天一个班,着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政府政策说了就走, 居民群众听了就忘。 ”流行坊间的顺口溜也道出理论教育工作“用不着、顾不上、吃不透、下不去”的现实困境。如何点燃干部群众的创造热情?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党的创新理论并自觉付诸行动?突破口出现在全区发展的“神经中枢”和“发动机”党政机关。 2004年 6 月,在解放思想

5、大讨论活动中,二道区劝农商镇对理论学习做了改进, 要求从镇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干部,每个人都要在大会上发言, 交流学习心得。一时间,全镇上下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人人及时间读书,个个上网查资料,认真准备发言稿,全镇理论学习效果大为提高。区委宣传部经过调研认为劝农商镇为机关单位干部理论学习树立了好样板,并迅速在全区推广。很快,二道区在各级党政机关普遍开展了党的理论政策“讲”、“论”、“说”、“写”活动,并把这种活动形式定名为“干部讲坛”。经几年实践, 干部讲坛已经成为区直机关、街道乡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常规形式。榜样的力量是去穷的,对理论宣传的探索迅速从机关向社区、农村和企业延伸、拓展。在城市社区,东

6、站十委社区创造了为城市居民理论需求服务的“小巷讲坛”。 2004年,在“建设学习型城区”活动中,时任东站十委社区主任、有“小巷总理”之称的谭竹青号召全社区所有离退休干部、教师和其他专门人才为学习型社区建设发挥余热,在社区活动室举办讲座,自己熟悉什么讲什么,有什么专长就讲什么。由于讲座内容涉及政府民生举措、家庭矛盾化解、社会公德准则、卫生保健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内容,居民群众常常自发放下手上的活计来听讲座。区委宣传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在全区加以推广。在农村,农民创造了自己的“炕头培训班”。这事还得从2005年 2 月说起,四家乡村民看到李维钧成了养牛能手,成了乡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不觉眼热心痒,跃跃欲试

7、。趁着冬闲无事,村民连续几天围坐在家中宽大、热乎的炕头上,听李维钧传授养牛经验和技巧,听村支书讲解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部署以及村里的支持办法。几天下来,大家心明眼亮,感到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技术能手的帮忙,发家致富这事准能成,于是大家纷纷定下了致富“大计”。村民陈中平当年就成了养猪专业户,不单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不用愁了,自家小日子也殷实起来了。 由于适应了东北农民闲时愿意凑热闹、愿意“猫冬”、愿意唠嗑的特点,“炕头培训班”的星星之火很快在全区燎原,成为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理论传播普及的有效载体。在企业, 2005年全民创业活动中,二道区举办了“民营企业家论坛”,邀请专家介绍企业经营经验和

8、管理知识,组织企业经营者相互交流学习, 反响很好。 这种方式作为“送理论下基层”的经验在全区推广,成为面向广大宣传普及的常规载体,而且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二道创富论坛”。至此,二道区初步建立了覆盖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农民群众和经济组织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理论宣传普及体系,干部讲坛、小巷讲坛、炕头培训班、新二道创富论坛成为理论宣传的“四大讲坛”。党声政声百姓声、国事家事创业事说的都是:“贴心”事讲坛搭起来了,“讲什么”是核心。在确定宣讲内容上,每年年初,二道区委都要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把准基层思想脉搏,特别是掌握基层理论“需求”和思想疑虑,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反复研究确定

9、理论宣讲内容。各讲坛则结合各自实际,再进行具体安排,既完成“规定动作”,也设计“自选动作”,确保理论宣传导向正确、有针对性。一是宣传创新理论,解读大政方针。干部讲坛重点宣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宣讲中央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宣讲二道区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的新问题、采取的新对策。新二道创富论坛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实际出发,全面深入解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诠释省、市、区推动全民创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小巷讲坛着重阐释党和政府的执政理论、大政方针、惠民举措。2008年,长春市政府发出“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号召,小巷讲坛立即举办“革除封建陋习,树立文明

10、新风”的专题讲座与讨论, 之后还在小巷口举办公祭活动。炕头培训班着重解读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宣传党的“三农”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介绍省、市、区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二是讲授创业经验,传播科学技术。英俊社区的小巷讲坛办坛之道是“思想上解惑、技能上解难、环境上解忧,打造十分钟就业圈”。这“三解一圈”道出了二道区理论宣传吸引群众的又一“秘笈”传播科学理论与传播创业经验、实用技能相结合。 该社区居民曹继红有民间剪纸特长, 社区发现后, 通过小巷论坛请她传授剪纸手艺,并扶持发展,带动社区 30 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 2005年,“炕头培训班”主动为四家乡农民孙占喜与“农博会”的种植能

11、手搭桥,学习“米豆间种”种植技术,并在自家地上实验,取得成功,同样的面积产出是别人的两倍。培训班趁热打铁, 组织村民现场参观学习,使“米豆间种”技术在全乡推广20 多公顷。三是讲百姓身边事,解百姓心中难。“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这是二道区基层理论宣传的又一特色。小巷讲坛把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收集起来, 结合社区工作, 确定讲坛主题。 2008 年 10 月。东站十委社区新建的通安小区居民开始回迁,一些居民因为防盗门、声控门等设施的价格问题以及装修房屋改变结构问题与开发商、物业发生矛盾。居委会专门请来开发商代表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小巷讲坛上进行了说明和解释,理顺了居民的情绪,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12、。回迁户说:“我们要的是明白、公平、公正、平等,小巷讲坛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领导干部、创业能人、专技人员人人都是“坛主”“讲什么”明确了,“谁来讲”是二道区着力破解的另一个问题。面对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究竟需要选择什么样的人来讲,才能把“谁来讲”与“谁来听”统一起来?在认真研究后,二道区区委采取了“借助外力”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办法,确定论坛主讲人。“别看二道区地方不大,但宣讲队伍却很大,机关、企业、社区、农村这些不同领域不同人群, 都有各自的宣讲人才库, 都有适合的宣讲人,随时可供挑选。”说起这些,二道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

13、如数家珍,一脸自豪。确实,到二道区走走看,就会发现,那里活跃着一支由高水平专家学者、本地实际工作者、各个部门或领域的专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组成的宣讲队伍,就连普通市民、农民,都有机会做“坛主”、唱“主角”。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 不管多忙,事情再多,区领导也要带头宣讲,这已成为区里的一个制度性规定。区领导依托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结合分管战线和工作实际,带头为全区机关干部群众作辅导报告。 平均每年宣讲 40 余次,涉及 30 多个专题。区直机关、乡镇街道党委(党组)负责人也是宣讲骨干,他们也要在本单位轮流讲。 一些部门和单位涌现出了“校长论坛”、“法官论坛”、“医院院长论坛

14、”、 “文化站长论坛”等各具特色的讲坛活动。区直机关、 街道乡镇还采取点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确定一般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干部在讲坛上主旨发言。平均每年被讲得干部达到 180 人以上。二是创业能人现身讲。 无论是新二道创富论坛、小巷讲坛,还是“炕头培训班”,让创业成功者、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宣传方式。每期创富论坛都有成功企业家传授创业“真经”。吉林街道安乐社区邀请创业典型侯铁华、王红梅做为宣讲员,就如何进行创业发展进行宣讲,讲述自己的艰难创业历程、 取得的成果以及经验教训,介绍创业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大家深深认识到: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百姓, 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有创业的激情和愿望,

15、政府会支持、 会鼓励大家致富奔小康。 “炕头培训班”的召集人和主讲人常常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创业明星,既有自己的事业,又不忘领富、带富的责任,有的致富能人本身还是村干部。三是专技人员巡回讲。 专业技术人员唱主角在炕头培训班体现得最鲜明。涉农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专门技术人员、农业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农村致富能手组成宣讲小组,分工负责,一次宣讲就能够集中回答农民群众急需了解和破解的问题。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的农大学生、高校学生“自学组织”成员也成为炕头培训班的主讲人,经常下农村到现场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养殖问题。房前屋后、地头炕头、车间巷口处处都是课堂内容确定了,人员确定了,“怎么讲”是决定宣讲实效的关键。二道

16、区区委从区情和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变灌输为疏通, 变说教为服务,变集中学习为分层宣讲,方便易行效果好。一是“互动”讲。 “新二道创富论坛”既有“讲解”,又有“答疑”,除了组织专家学者解读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经济政策外,还邀请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劳动局、科技局、规划局、农业局、创业办等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街道、乡镇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社区干部,在论坛上现场解答观众对政策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企业和个人解决发展难题。二是“对话”讲。 小巷讲坛把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确定为每期讲坛主题,让社区居民、物业管理者和居委会干部走上讲坛,直接对话,增强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社区自治能力。 针对一些居民在楼上随手扔垃圾的现象, 小巷讲坛专门设计了“如何防止高空抛物”的主题,召集社区居民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办法,有效制止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2009年省、市“”期间,东站十委社区开展了“寻常百姓话”的讲坛活动,社区居民共提出 53 条建议。三是“流动”讲 。每届新二道创富论坛都会办到创业成功者的企业里,家居广场、生产车间都是会场。小巷讲坛分设理论宣讲组、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