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646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宋恭帝与元顺帝的“父子关系”? 宋恭帝( 12711323)是南宋末代皇姓赵,名显,男,汉族。1271 年生于临安(今杭州),1233 年死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时年 54 岁。元顺帝( 13201370 )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姓孛儿只斤(蒙古语意为“兰灰色眼睛”) ,名妥欢贴睦尔,男,蒙古族。1320 年生于“北方” ,1370 年死于应昌府(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 ,时年 51 岁。?从“户籍登记”资料看,上述二位不同朝代的末代皇帝怎么也看不出有任何亲缘关系。但后世传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是宋恭帝赵显的儿子。此事,“正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可能与皇家的忌

2、讳有关。但诸如遗事歌(明洪武 .余应)、 宋稗类钞 (清初 .潘永因编) 、 宋人轶事汇编(清 .丁传靖辑)等明清的稗史中却说得有鼻子有眼。稍加考证,还真的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据正史记载,宋恭帝赵显,是宋度宗的次子,曾封为嘉国公。度宗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 7 月病死后,他继位,恭帝即位时,年仅4 岁,由祖母谢太皇太后主持国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德祐”。德祐二年 (公元 1276 年)正月, 蒙元军进逼临安,恭帝随谢太皇太后“奉表降元” 。二月,他和祖母谢太后、母亲全太后及百官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五月到达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降封他为“瀛国公”?。至元十九年(1282 年)12

3、 月,恭帝又被迁居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 。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 ,恭帝已经18 岁,元世祖忽必烈担心留着他将成为后患,想除掉他。他得知这消息后,请求剃度为僧,永脱尘世。忽必烈应允,于是“受赐钞百锭,往吐蕃学法” 。同年 12 月遣送他入吐蕃(今西藏),居住于萨迦大寺(位于今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内),更名为合尊 (lha-btsun) 法师, 号本波讲师 ( “本波” 是萨加寺所在的山的名字)。在萨迦寺学会藏文,并勘对藏汉文佛经,重加修订翻译,有百法明门论、 因明入正理论等译作传世。在因明入正理论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

4、段历史奇事。? 说到萨迦寺,那可非同一般。“萨迦”,藏语的意思是“灰白土”,萨迦寺是萨迦派(也称作“花教”)第一寺院,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西藏贵族昆贡于公元年?(北宋熙宁六年)所建,南寺于1268 年按照第八代祖师八思巴大师的指示创建(一座元代城堡式建筑,见照片) , 西藏历史 .年鉴篇载: “1267 年 宋度宗咸淳三年藏历第五饶迥土兔年, 八思巴命萨迦本钦释迦桑布征集卫西藏十三万户人力兴建萨迦大殿(萨迦南殿) 。 ”萨迦寺是该教派的祖寺也是萨迦王朝的统治中心。八思巴何许人也?八思巴 (1235-1280 年),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号八思巴(圣者 )。1253 年,谒忽必烈于六盘山驻地。 西藏历

5、史 .年鉴篇又载: “1253 年 宋理宗宝佑元年藏历第四饶迥水牛年新年时,忽必烈在其王妃察必的鼓动下,从八思巴接受萨迦派的灌顶,奉八思巴为上师。,1270 年 宋度宗咸淳六年藏历第五饶迥铁马年忽必烈再次从八思巴接受灌顶,向八思巴献大供养。 ” ?到元顺帝(后)至元四年( 1336 年)还曾邀请萨迦的达钦贡嘎坚赞为上师。看来蒙元的帝王、后妃贵妇人们都笃信萨迦教派。忽必烈即位的中统元年(1260) ,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 1264)领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统辖释教僧及吐蕃僧俗政务。1269 年,他完成了以藏文字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文)的创制。次年升号帝师,

6、大宝法王。1276 年八思巴在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护送下返抵萨迦,统治吐蕃,1880 年圆寂。其由其侄子达玛巴拉继任萨迦教主 ?。?1888 年把宋恭帝一行送到八思巴刚刚去世8 年并的萨迦寺出家当喇嘛,当然是忽必烈的佳选择。 ? ?关于宋恭帝赵显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 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对这句话的理解略有歧义。一种读法为“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认为:“瀛国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赐死于河西的。”如果是“赐死” ,显然与所渲染的“诏僧儒金书藏经”的朝廷礼遇又不相符。于是有人以为“赐瀛国公”是独立成词的,不是被赐死的

7、意思。上句话应读法为“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无论如何至少从文字上,看不出宋恭帝是暴死。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 年,宋恭帝纔结束了他在西藏定居35 年的喇嘛生涯,也结束了他47 年的俘虏历程,这一年他54 岁。再说元顺帝,元顺帝1333 年继位, 1368 年 8 月,明朝军队逼近北京,他弃城北逃,1370年四月病死于应昌府(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时年 51 岁,在位 36 年?,是元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元人谥号 “惠宗”。明太祖念他能顺应天命,不拼死固守, 遂谥号 “顺帝”。? ?宋恭帝赵显与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是“父子关系”吗?传说“是!”但

8、有好多种不同或相似的说法。?传说之一:合尊法师(宋恭帝)已成为萨迦派的高僧,一次,元朝皇族赵王造访萨迦寺院,见他年老孤单,颇为同情, 便留下一回族女子与他为伴。(萨迦寺地位重要,与元代皇族往来频繁,至今寺内还保留着元代中央政府给萨迦地方官员的冠带、印玺、封诰、 服饰, 以及宋、 元以来的佛像、 法器、 瓷器等等。 元朝皇族赵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到过萨迦寺是可信的,送女子陪伴合尊法师也是小事一桩)。不久,宋恭帝与回族女子奉诏迁居甘州山寺,就是今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 原名迦叶寺,又叫十字寺,俗称大佛寺,据说蒙古唆鲁禾贴尼别吉太后曾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元史 .顺帝纪

9、载, “至元元年 (1335)三月, 丙申, 中书省臣言:甘肃甘州路十字寺奉安世祖皇帝母别吉太后于内,请定祭礼。从之。”皇太后在此停柩奉安,可见该佛寺也非同一般。公元1320 年,回女生下一子。其时,尚未登帝位的元明宗,周王孛儿只斤和世剌巡行至宋恭帝居住的甘州山寺,见山寺之上有龙文五彩神气,于是下令随行官员入寺访查,得知山寺之中别无他物,只有一小儿刚刚出世。元明宗正好无子,得此消息大喜,以为是世祖转世,当即下诏,收养此子,赐名妥欢贴睦尔,他就是后来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传说之二:宋恭帝与回族女子罕兀鲁(“哈剌鲁”部族的女子,元史也记作“罕禄鲁”,唐代称“葛逻禄” )奉诏从西藏的萨迦寺转移到河

10、西甘州大佛寺,此还是“周王爷”身份的的元明宗时曾被贬到河西,一次巡遊到大佛寺,见罕兀鲁颇有姿色姿色,于是将她霸占,此时罕兀鲁已有身孕, 后来生下妥欢贴睦尔,即元顺帝。 此事曾被元明宗的弟弟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和明宗皇后八不沙所大肆宣扬,闹得朝野皆知,是真是假,扑朔迷离。?传说之三: 元顺帝的母亲未入宫之前曾经去过西藏,呆了几个月, 向合尊法师 (宋恭帝赵显)讨教过佛学, 成为合尊法师的女弟子。后来阴错阳差, 皇帝招她入宫, 不久已有身孕, 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元顺帝。人们怀疑元顺帝是其母在西藏的萨迦寺怀上了合尊法师的“佛胎” 后才入宫的,因此说元顺帝就是宋恭帝的儿子。传说之四:至元二十四年(

11、1287 年) ,宋恭帝被元世祖忽必列招为驸马(其实是把信伊斯兰教的阿尔斯兰汗的裔孙女罕禄鲁公主许配给宋恭帝),第二年生了长子普完。忽必烈为消除后患,让宋恭帝与公主等亲属到西藏萨迦学佛,后又将他们转移河西甘州。元廷佑七年 ( 1320 年)元明宗作为周王时,奉旨出镇云南,因不受诏而逃往西北沙漠,帐蓬与赵显的住处相近,一天夜里,忽听外面有笙歌之声,便走出帐外,只见对面帐蓬上有火光从天而降,第二天询问,才知道是公主夜间生了一个儿子,心知这个孩子将来必有大贵,而自己尚无子嗣,就请求由他养育,赵显和公主因想到已被流放在沙漠,一生不可能再回中原,由周王养育,或会更好,便答应了他。周王为这个孩子起名为妥欢

12、贴睦尔,就是后来的元顺帝。洪武间正和人余应(号虚庵)曾作遗事歌一首,说的也是这件事,今摘数句:“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令尚公主 , 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泪沾酥胸,国公晨驰见帝师,大雄门下参禅宗,幸脱虎口逃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夜闻笙镛,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文宗降诏迁南海,五年乃归居九重”。其中的“帝师”即萨迦派的大喇嘛;“合尊之妻”大概就是信伊斯兰教“公主”。明宗收养宋恭帝的儿子,而且成为“五年乃归居九重”的元顺帝也有了明确交代。近年了来,张掖的旅游资料中也介绍说,别吉太后在大佛寺内生下元世祖忽必烈,太后死于寺中,忽必烈把灵柩寄放寺中多年。南

13、宋恭帝投降元朝后,先在白塔寺当和尚,后迁住大佛寺,娶一位回族女子为妻,生一男孩被元明宗收为儿子,后为元顺帝。传说之五,见元史演义第四十四回曰: “却说文宗天历三年,改元至顺。其时明宗后自漠北返京,文宗迎居宫中,, 懿璘质班年才五岁,系明宗嫡子,乃八不沙皇后所出。还有一子名妥欢帖睦尔,一作托叹特穆尔。比懿璘质班年纪较长,其母名叫迈来迪,相传迈来迪系北方娼妇,前宋恭帝赵显,被虏至京,受封瀛国公,赵显安居北方,平日无事,未免寻花问柳,适见迈来迪姿容韶丽,遂与她结成外眷,产下一子, 便是妥欢帖睦尔。嗣赵显病殁, 迈来迪华色未衰,被明宗和世剌所见,纳为侍妾, 载与同归。 妥欢帖睦尔随母入侍,子以母贵,

14、居然为明宗长子。 ”在“野史”中还有一节:宋人轶事汇编 (清 .丁传靖辑)一书之中的少帝卷中,有明朝才子俞应则的“虽因浪子失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诗句。意思是说,南宋王朝虽被西湖的熏风歌舞所断送,小皇帝赵显的后裔依然能得到天子之位(指元顺帝)。据说,明成祖朱棣在得知俞应则的诗后,去观看历代帝王像,见到元顺帝的相貌果真十分像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于是感慨道:“难怪元顺帝一点也不像元朝的历代帝王,而酷似宋太祖。” ? 元顺帝是否真是宋恭帝的儿子,在“正史”并无明确记载,但? 从“正史”上可以查到些什么呢?据元史 . 顺帝纪载:“顺帝名妥欢贴睦尔,明宗之长子,母姓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斯兰之裔

15、孙也。, 及明帝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考,葛逻禄部,唐代称“葛逻禄”,元代文献称“哈剌鲁”,也叫作“罕禄鲁” “合儿鲁” ,元史记载,葛逻禄部首领阿儿斯兰汗(突厥语“狮子汗”)于 1211 年投奔成吉思汗,归顺蒙古国,被封为阿儿斯兰郡王。葛逻禄为突厥诸部之一,也是今哈萨克的族源之一。后来,葛逻禄与东来的回纥及西来的祥窘等部联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元顺帝的母亲“罕禄鲁 .迈来迪”信奉伊斯兰教,是“回族女子”是可信的。?在元史 .顺帝纪中有一段不容忽视的重要记载:“及明宗崩,文宗复正大位。至顺元年四月辛丑, 明宗后八不沙被谗遇害,遂徙帝于高

16、丽, 使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 阅一载, 复诏天下。言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子,移于广西之静江。” 这段话的大意义是说,明宗死其弟文宗复辟,至顺元年(1330)四月,明宗皇后(文宗的嫂嫂)八不沙遭谗言陷害而死,于是就将妥欢贴睦尔(文宗的侄子,后来的元顺帝)流放到高丽的大青岛上,不得与外人接触。第二年,再次诏告天下,说元明宗住在朔漠的时候,经常说妥欢贴睦尔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又把他(从高丽)转移到广西的静江(今桂林)流放。根据元史的这段记载,披露元顺帝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元文宗时既是“复诏天下”,仅从 “复”字看来, 在此之前已经炒作过多次了。此“复诏天下”之“诏”乃出之汉族学士虞集之手。元史 .虞集传 中也确提到这件事: “初,文宗在上都, 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乃以妥欢贴睦尔太子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谓太子非其子,黜之江南,, 书其事于脱卜赤颜 (即元代用蒙古文写成的“宫廷秘史”,也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