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53591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说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说明: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 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喜庆的花炮,迎接总理的到来。周总理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泼水,同庆盛大的节日。整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学习目标: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2、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4、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领会课文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有关泼水节、周总理及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2、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教学实物。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

3、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出示导学一自学:1、借助课下拼音自由朗读课文。2、自学“我会认”的生字,试说生字的读音、结构、部首,并组词。(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对学:同桌轮读生字,并组词。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至少组一个词。听的同学:手指生字,认真倾

4、听,有错及时纠正。(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三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四,出示导学二:自主读课文,读后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呢?总结:周总理生活俭朴、品德高尚,是深受人

5、民爱戴的好总理。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日夜操劳、鞠躬尽瘁,一天只能睡 3、4 个小时的觉。就这样他还是抽出宝贵的时间,从遥远的北京来到云南,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这,怎能不让傣族人们难忘呢?五回顾内容谈收获。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2、 我会书写 12 个生字并组词(重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写字易错易混点:易错易混点:龙-尤 度-席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自学、对学、群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导入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二、感情朗读、理解感悟出示导学二再读课文,思考 :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

6、的?班内交流1、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去体会傣族人民当时的高兴心情。(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让我们回到 1961 年,回到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中,和傣族人民一起迎接周总理的到来。(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傣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到来的?(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来)(3)学生交流、体会,教师指导朗读。(4)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人们的急切心情。)(5)傣族人民为什么要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6)周总理就要来了,人们禁不住欢呼起来(指导学生读人们欢呼的句子,体会人们的激动心情。)3、周总理来了,来到欢乐的傣族人群当中。(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7、(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想象当时情景。(教师朗读第四、五自然段)(3)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4)在泼水节上,周总理是怎样做的?傣族人民是怎样做的?(学生读有关句子,教师板书)(5)总结:清清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传递着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那就是爱。(板书:爱)4、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解决)5、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 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 1961 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特别地激动,让我们怀着这种激动与

8、难忘,)6、朗读指导: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四、导学二自学:1、我会试着书写 12 个生字并组词2、区分易错易混点五、班内展示: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生区分易错易混点3、师在黑板上出示生字生书空4、生描红色生字5、生书写生字六、课后实践活动、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七、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凤凰花 火红火红周总理 对襟白褂 咖啡色

9、长裤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难忘八、教后记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三(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沐浴节)相关链接 1、傣族有人口 162 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

10、耿马、 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 30 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 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傣”,意为热爱自 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 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 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 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 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

11、、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 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 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 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 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阅读在线 :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 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 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 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 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

12、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 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 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 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开课时,我从少数民族的节日谈话中,引出泼水节,导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部分,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设疑并梳理出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体会这一年的泼水节与以往不同之处及令人难忘的场面。从而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节的幸福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教学的难点突破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