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533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9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吴兴区公共卫生基础知识竞赛知识要点一、传染病防治知识【引言】 本知识库供同学们浅悉初知。标注“”和“”的内容为本次竞赛范围。【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 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 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 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

2、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土壤传播等。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特征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可以按病原体分类,也可以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 3 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 (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 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

3、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螺旋体、原虫等。传染性是传染-2- 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 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 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如流感一般为 1-3 天,麻疹约 8-12 天,水痘 10-24 天,流行性腮腺炎 14-24天。根据潜伏期可判断与传染源有过接触的人群接受医学观察的时间,医学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未发病的人群可以解除隔离;传染期是指感染传染病

4、的人或动物能将该病传染给别的人或动物的时期,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不同。【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该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传染病有 2 种(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有 26 种,丙类传染病有11 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

5、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 10 岁以下。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3- 疹前 24 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 天。潜伏期 1121 天,一般 14 天左右。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起到预防水痘的作用,水痘减毒活疫苗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

6、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水痘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 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 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 、睾丸炎(约 6) 、卵巢炎(约 5) 、胰腺炎(约 10)等。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对易感者接种麻腮风疫苗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4)一旦发现流行性腮

7、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好发于冬春季节。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 日至出疹后 5 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 日。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 个月时初种, 18 月龄时加强一次。(2)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隔离至疹后5 天,有并发症者

8、延至 10 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 周。在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4- 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 、乙( B) 、丙( 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本病具有自限性, 但在婴幼儿

9、、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 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7)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免疫预防是减少流

10、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病猫、病狼等患病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带毒动物作为狂犬病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患病动物唾液50% 90% 含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人体皮膜、粘膜而传染给人。人群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免疫预防,发病率达15% 60

11、%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管理传染源:家中尽量不养猫、狗之类-5- 动物。如养了应经常保持动物清洁。 (2)切断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防止猫、狗咬伤,不要戏弄它。 (3)凡被猫、狗以及其他兽畜咬伤,应立即进行冲洗和消毒,并及时接种狂犬疫苗。【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使运动神经元受损。患者多为16 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传染源通过粪便将病毒排除体外,主要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手及玩具

12、进行消化道传播。为预防本病, 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儿童在2 月龄、 3 月龄和 4 月龄各口服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每次间隔1 个月,4 岁时加强免疫一次。【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孕妇感染风疹, 将会导致胎儿严重损害,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 传染期在发病前 57 天和发病后 35 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风疹病人应隔离至传染期结束,一般为出疹后 5 天。接

13、种风疹疫苗、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可有效预防风疹。【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消化道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困难,部分患者有头痛、腹痛或肌痛。起病2 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然后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预防和-6- 控制措施同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呕吐、腹泻、出血和多脏器

14、损害,病死率高。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本迪布焦型、扎伊尔型、莱斯顿型、苏丹型和塔伊森林型。 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埃博拉出血热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尚未发现潜伏期病人有传染性,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呕吐、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高。【甲型 H1N1流感】甲型 H1N1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 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 天。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 、

1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和肠道病

16、毒 71 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本病潜伏期:多为210 天,平均 3-7- 5 天。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 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如幼儿园内 1 周内同一班级出现 2 例及以上手足口病,则建议该班级停课10 天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每年的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IV 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订为 12 月 1 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 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表示对 HIV阳性者及与他们共同生活者的关怀与接纳,并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