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520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理念文化概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理念文化概述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即 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MI) 、 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VI) 、 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EI) 、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SIS)的核心工程, 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 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 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

2、划。具体规划内容:1. 核心理念;2. 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3. 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4. 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5. 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

3、 通过个性化、 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2)具体规划内容:1. 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2. 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 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

4、育化。(2)具体规划内容:1. 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 包括楼宇命名、 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2. 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 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3. 生活区、活动区、校园景观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 包括景观(雕塑、喷泉、假山、小品、园景小区和绿化带等)、运动场、道路(道路的设计、命名和释义)等的文化设计。四、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1)概要: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保障工程。它以学校理念文化为基点,对内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行为;对外加强学校宣传,开展校外交流活动。学校行为文化识别

5、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与理念文化保持一致,通过学校的各种行为特征来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2)具体规划内容:1. 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2. 学校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校理念文化概述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它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汇聚到同一个方向, 提升为学校特有的文化,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具体应包括:1.核心理念 : 核心理念是学校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及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一切办学行为的起点,是学校文化的灵魂。2.基本理念:校训: 学校提出的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

6、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校风: 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领导作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 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教风: 是指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学风是教风的折射,教风是学风的写照,学风又是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缩影。学校精神: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下来、为师生认同和信守的价值观念, 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对学校全体成员具有导向和激

7、励的作用。学校使命: 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对国家、 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形象定位: 是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进行规划、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发展愿景等: 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的办学主张、办学使命,是学校一切办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它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德

8、育理念:是学校对学生行为准则和个人的思想、品德、善恶评价等的道德教育和修养活动等的培养方式。办学目标:是学校进行学校教育最终期望的目标或结果。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 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信念,是学校适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科学发展的观念与思想的总和。管理理念:是指学校领导在用人方法、干部考核、教师管理、学生培养及其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管理核心与灵魂,是把各种优势变成现实的桥梁。充满人性的管理会增强凝聚力,使学校更具有生命力。用人理念:人才是学校的资本,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的用人观是支撑学校管理高效、质量过硬的基石, 是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

9、誓词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 VI)概述学校视觉识别系统( VI) :重在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对学校形象进行形象宣传。视觉系统由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组成,其中核心基础部分包括校徽、标准字、标准色。应用部分包括学校办公系统、服饰系统、公关系统、运输系统、指示系统、广告系统、环境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诸多应用要素。(1)核心基础要素:校徽标准字 标准色校徽、标准字、标准色是学校文化形象的基础表征和核心元素,个性鲜明,寓意隽永的校徽对树立学校个性化形象,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有深远意义;校徽代表的是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视觉,既有独特的“外显”形式,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

10、学特色、学校精神等。校徽:学校校徽是学校形象的符号象征,是以最简化的图形造型传达学校的精神内涵, 是 SIS 设计系统的核心基础。 校徽的设计要求简练、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要表达出学校办学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 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亦不容忽视,同时易于识别和记忆。 良好的校徽设计能切中社会公众的心理,以期唤起共鸣。标准字体:学校的标准字体,即在任何情况下,学校名称出现所应用的专用字体。字体的选择最好有别于电脑内通用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等),可自行设计专用美术字体,亦可请书法名家或教育界知名人士题字。总之,尽量确保字体的独特性,以此强调学校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字体的选用

11、要符合文化教育的精神,严谨、求实。同时注重规范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标准色: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并应用在所有的媒体上的指定色彩,是学校理念的象征。 标准色的运用涉及大量的色彩美学和公众色彩心理问题, 色彩有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和联想作用,良好的运用将增进标志形体的表达。陕西省汉中市巴山中学学校环境文化设计定位时时有教育,无处不和谐的人文乐园。时时有教育: 巴山中学作为一所新兴的现代化山镇中学,在环境规划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学校环境的艺术性,塑造学校表象的光华,而且要追求学校环境的教育意义,挖掘环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塑造学校环境的人文气息。学校本着环境育人的原则,努力做到以特色、温馨、

12、高雅为目标,营造优美舒适、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培育品味高雅、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通过文化景点、绿化、美化、香化来营造美的氛围和健康优雅、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从而树立良好形象,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塑造独特的校园美感,使校园蕴藏着高雅的情趣美,隐现出深厚的涵养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 由于学校环境具有教育特殊性,这就要求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 要突出学校教书育人的文化特色,充分整合学校环境资源,使学校的一草一木, 一廊一路皆能产生教育的功效,使每一个学生,无论何时何处都能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关怀,受到教育的启发。学校环境教育意义的体现还应表现在学校环境的服务功能上。优美

13、安静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心境平和,全身心地处于教育情境之中,自然愉悦的体验教育的快乐,享受求知的喜悦。无处不和谐:巴山中学学校环境规划是以巴山中学学校理念文化为指导,体现了巴山中学以 “融”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融” , “和也” 。说文解字: “和, 相应也。” 广雅 : “和, 谐也。 ”今意为配合默契,相辅相成,关系融洽,在巴中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和谐。在这一和谐的校园环境之中,师生关系融洽,师者尽心传教,学者竭力致学。和谐植根于华夏深厚的文化土壤,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与东方特色。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主要是指人的存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推及学校

14、环境而言, 就是讲学校在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教育为本,达到环境与教育整体的协调一致。 环境的创设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学校的发展现状, 使学校的发展规划与社会的发展和谐同步,学校环境的规划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形成“校中有景,景中有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和融”的教育环境就是使人置身于菁菁园景之中,闻朗朗书声震耳,观融融师生和乐,处处皆是文化,时时均有教育,犹如春风之入夜,于润物无声间达到开明教化之功效。人文乐园: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 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学校的文化气息, 通过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与环境的影响,从而构建一个“德润人和文化人贤”

15、的精神家园。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 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学校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 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寻求主动学习、探求知识的美好体验,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知识殿堂享受成长的愉悦。“时时有教育, 无处不和谐的人文乐园” 这一定位结合了巴山中学的学校现状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以简洁概括的文字描绘了学校的整体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学校行为文化简述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具体可感的表现,是学校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学校行为文化是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和坚持传承和发扬的。可以

16、说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的过程和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一)校园规范化管理学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 一所学校在没有达到最高境界时,总要靠制度文化来支撑、来强化,使之形成习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 而后用文化来内化。学校的管理包括:请假制度、教师一日常规、办公制度、学习制度、章程及行为准则等;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合作,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等;以及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校,依法执教,让广大教职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等。(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现今,教育界开始提倡“以人为本” ,建设学校的同时,建设好老师,建设好学生。老师们需要一个可供其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平台;同样学生也需要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展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