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打通小周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506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打通小周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打通小周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通小周天之所以太极拳养生最好,是因为它是以练意练气为主的内家拳,通过演练拳架套路 (调形)、腹式呼吸 (调息 )和神意内敛 (调心 )等技法,来培补人的精气神 ,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只盘拳架套路 (调形),不进行调息调心,也仅仅只起健身作用,因此练太极拳必须注重内在意气的修炼。 太极拳怎样内炼行气呢?其道理己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清楚了:“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又曰 : “ 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太极拳行气之法须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为依据,从拳经的原字原意去体悟,才不会走错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内容,主要是练

2、精化气、练气化神。什么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呢?练精化气就是打通小周天,练气化神就是打通大周天。什么是小周天?简单的说,用气打通任督二脉就叫做小周天。所谓任督二脉就是人体经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 ;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从 灵枢营气篇中的叙述,可了解到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骨入骶,是督脉也,经阴器,上过毛午,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这就是说,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

3、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这是黄帝内经所表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知,就正常健康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又何须还要打通任督二脉呢?修炼家认为任督二脉是阴升阳降,也就是任升督降,这样的运行轨道是耗散的。而修炼家把它变成逆行任降督升,使其收敛,恢复人在出生时中断了任督相通的内气运行渠道,返回先天状态。 所谓“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 所以锻炼通任督或周天功夫,叫逆行周天。逆行小周天循行一圈的路线,是从下丹田向下到会阴,下鹊桥,向后转过尾闾关,向上到悬枢、夹脊、陶道、玉枕关、百会,再到泥丸 (上丹田 ),上鹊桥,中丹田

4、,下丹田。逆行周天有什么好处呢?庄子在养生主 中说:“ 缘督以为经 ” ,“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通任督能产生功效,在李时珍的 奇经八脉考 里下了结论: “ 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能通此两脉 ,则百脉皆通。 ”通了小周天之所以一通百通,是因为任脉主血,为“ 阴脉之海 ” ,六条阴经与之相交, 具有“ 总领” 一身阴经的功能,即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故有“ 总任诸阴 ” 之说;督脉主气,为 “ 阳脉之海” ,六条阳经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因而督脉具有“ 总督” 与调节一身阳经的功能 ,即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 、督促的

5、作用,故有“ 总督一身阳经 ” 之说。任督二脉一旦疏通,内气循环运转就畅通无阻了,人体十二正经在任督行气的作用下,使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会变得通畅,同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正经的通畅又带动络脉的通畅于是所有的经络都通畅,气血就会沿着特定的轨道,有序无碍地运行于五脏六腑 、皮肉筋骨,身体各处的细胞都能得到气血的濡养,其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旺盛 ,天长日久,有病的身体便能得以康复,健康者就更显得气足神旺。小周天功,在道教界、中医界、武术界、气功界和养生界里,流传最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这种功法,能延续至今,几千年都经久不衰,何以它具有这么大的魅力 ,何以能吸引难以胜数的追求者呢

6、?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养生祛病功能,人们可以借助自身的力量内气运转与疾病作斗争 ,无需吃药打针等外力帮助,就能使痼疾顽症霍然而愈,达到保健益寿,创造自力延长生命的奇迹,难道不是千金难买的 “ 宝” 、世上难寻的 “ 贝” 吗!那么有没有人通过练拳打通了小周天?我们能不能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传统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 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在打通小周天功法第八层台阶上,标写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 。这就回答了我们:练拳能够打通小周天。其实对此应勿庸置疑,太极拳本是天然的动态气功 ,是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兼炼了内气,靠内气来打通大小周天的。前人能我们也

7、应该能 ,只要树立信心 ,揣摩方法,精心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练拳打通小周天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必须练好太极拳,第二阶段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打通小周天。现按这两阶段, 再分步骤叙述如下:第一阶段,练好太极拳。怎样才算练好了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大体有四个步骤:第一步 盘好拳架。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盘好架子,以求达到身法正确,动作标准,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以传统杨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 “ 二十要” ,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

8、、裆要圆、腿要曲。这“ 二十要 ” 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操作与实践。所以“ 二十要 ” 是杨式拳的基础要领 ,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 二十要 ” 。第二步 练好行拳。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 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 。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由于行拳是

9、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 松静”,柔和 ? ,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 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 )柔和 (非刚猛的 )的形体运动。能柔和方能有“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和“ 以柔克刚 ” 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经过这样长时

10、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 “ 气路” 和“ 血路” 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 “ 活气活血 ” 。这种“ 两路” 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十六字中的难点是行拳“ 协调” ,王宗岳讲: “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 ,这实际上是要做到五个“ 一” ,即:一动都动,一静全静,一开百开,一合俱合,一转齐转(一转无有不转)。杨澄甫十要中也有 “ 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 的要求。在行拳中常常会发生:左动右不动、上动下不动、肢动身不动、身动眼不动、外动内不动等情况。此时必然会发生某一部分身肢停顿、呆滞和等待的现象 ,这样的行拳就属于不合格。这种动作不协调不同步

11、的毛病,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人们平时大脑是指挥肢体单向运动,不习惯于行拳时大脑要调控身肢同时进行异向运动,所以行拳协调的难度就大些。但是,只要下决心多练多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达不到的“ 协调 ” 。第三步 练好用意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用意,王宗岳十三式歌 中写道:“ 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意思是行拳时要把用意放在主导的地位上,使意起主导作用。杨澄甫十要中要求“ 用意不用力 ” ,更具体地指明了行拳要用意。所谓练好用意,是指能够娴熟地“ 以意行拳 ” 。“ 以意行拳 ” 的具体方法是 “ 以意导形 ”,“ 以意导形 ” 就是运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变,故行拳时意在形

12、先,动在意后。即“ 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 ,这就是形与意的统一。用意要求“ 无过不及 ” ,即用意不能过,过则易僵、易呆、易滞,不能轻灵松柔;用意也不能“ 不及” ,“ 不及”则易丢、易散、易断。故 “ 以意行拳 ” 首先心要静,不静则心不专、意散乱,行拳时会发生“ 过” 与“ 不及 ” 现象。心专一才能把握好用意的度,使用意度恰到好处,做到“ 劲断意不断 ” 。第四步 练好呼吸要练好呼吸,必须在第三步“ 以意行拳 ” 达到娴熟的基础上,减少意念对形体动作的导引,把一部分意念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因为太极拳行拳的呼吸, 不同于人们平时的呼吸, 其区别在于行拳呼吸方式有三大改变,不用心用意

13、对呼吸方式的调整,就难得改变过来。这呼吸方式方面的三个变内容是:1) 行拳时要求呼吸做到 “ 深、长、细、慢、匀、轻 ”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2) 行拳时要求呼吸为 “ 腹式逆呼吸 ” 。太极拳行拳时的呼吸,是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 ,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 ,并且要调整为腹式逆呼吸。腹式逆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 ,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如果能够再做到腹式呼吸日常生活化,全都还

14、原为婴儿的先天腹式呼吸,那就时时刻刻在练功了。3)行拳时要求呼吸符合“ 动作配合呼吸 ” 的原则。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 收吸发呼 ” 、“ 起吸落呼 ” 、“ 合吸开呼” 那么行拳时是以动作为主,还是以呼吸为主呢?当太极拳发力技击时,是以动作为主,即要“ 呼吸配合动作 ” ;而当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时,则要以呼吸为主,即要“ 动作配合呼吸 ” 。这是因为太极拳养生要求呼吸均匀,每分钟呼吸的频次基本相等。由于太极拳每个动作行程的弧线长度不相等,只有在行程弧线长的姿势动作加快点速度,在行程弧线短的姿势动作放慢点速度,使动作到位与呼吸完成同步,以保持呼吸基本均匀。第二阶段,练

15、拳打通小周天。在前面良好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按下面两个步骤操练,就会练通小周天。第一步 气聚丹田。气聚丹田是指内气集聚于丹田(不是指呼吸的气)。在“ 以意行拳 ”操练中,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有时行拳会虚静到“ 得意忘形 ” ,真正做到了用意不用力,这时行拳用意度大大减少,甚至减少到“ 有意又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 ,实际上已经转换到神在摧动姿势的演变!基本符合武禹襄说 “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 的要求,即能 “ 以神行拳 ” 。虽然这时的 “ 以神行拳 ” ,还离 “ 纯以神行 ” 有一定差距,但对训练 “ 聚神”“凝神 ”“敛神” 起了很大作用,明显提高了调心调神的质量。神主气,神敛气自收。

16、故调整心神,为收气聚气之首要,是气聚丹田的基本功。为气聚丹田的需要,对所练的太极拳套路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说套路长度要能连续打30 分钟以上(少了不行,可以重复) ,套路中的动作要作一些小调整与修改,以为满足养气养生的需要, 去掉发力和跳跃的动作,把外八字脚(135 度)的动作姿势更改为60 度左右,等等。练拳之前,最好先做热身准备活动,练练松柔功,让筋腱韧带拉长,让关节脊椎松开。行拳开始之后,要连续练完而不中断。为减少内气耗损,最好练高架子或中高架子。每日行拳早晚各一次,每次30-60 分钟。呼吸频次以8-10 息/分钟为宜(一吸加一呼等于一息) ,比如,传统杨式太极拳85 式,练一遍大约300 多息,约需3040分钟。每次练一遍或两遍85 式,由个人体能决定 ,以不疲惫为原则。但也不要连续练35 遍,多练增加内气耗损,反而得不偿失。呼吸方法如前,仍应鼻呼鼻吸,舌抵上腭。只是用意作些更改:吸气仍用意于导引动作,呼气用意引气入丹田。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气逐渐向下,一步步松落至丹田(小腹内)。即把呼气有意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