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237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扬州茶馆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茶馆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兜揽、黯淡” 等词语。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并 能把“烫干丝”的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激起学生探 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的博大精深。 2.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 述清楚。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5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一、

2、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幻灯片出示风景图片)扬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城,人杰地灵。而这儿 正是我国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出示朱自清照片)的故乡。故乡的风土人 情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都化作优美的文字,如儿女 、 看花 、 扬州的夏日 、 我是扬州人 、 说扬州 , (幻灯片出示)这些文章都和扬州息息相关。而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扬州茶馆 (板书课题)就是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说扬 州 。 说明:说明: 本文作者朱自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如果对于他的生 平介绍过于详细,反而喧宾夺主,只要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教师抓住他和扬 州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对作者及其相关作品做介绍,并自然地引出课题,同

3、 时让学生知道课文是节选自说扬州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说到扬州,就不得不提扬州人的两大享受“皮包水和水包皮” 。 意思 就是去茶馆喝茶,去澡堂泡澡,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可见茶馆在扬州人 生活中的重要性了,难怪朱自清先生说 1.出示句子: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师引读。 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茶馆每天都能吸引那么多茶客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到课文里去找一找原因。 3.学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整理。 (板书:零碎小吃 烫干丝 小笼点心) 4.师根据板书小结:一个会喝茶的老茶客,到了扬州茶馆是决不会错过

4、这些扬州小吃的,而且地道的茶客喝茶可是有先后顺序讲究的,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文 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先点些(零碎小吃) ,再叫上一盘(烫干丝) ,接着该要 (小笼点心) 。让我们也做回老茶客,一起走进扬州茶馆(齐读课题) ,去 品品茶,吃吃那儿的特色小吃。 说明:说明:通过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感悟,教师顺势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寻找茶客 多的原因。这个问题其实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所介绍的扬州小吃,理清文 章脉络层次,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这个问 题回答完整那肯定是有难度的,因此只要他们说到一点,教师就应加以肯定。 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后,可能出现以下两类回答:扬州茶馆吃的花

5、样最多。 学生能找到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此时教师出示句子,然后追问:“有什么好吃 的呢?”让学生补充回答小吃名称。学生说到其中一种小吃。教师让其他学 生继续补充,适时板书归纳。最后出示句子“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 三、重点研读,深入了解扬州茶馆小吃的特点三、重点研读,深入了解扬州茶馆小吃的特点 师:来到茶馆,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茶房就会提着大水壶,在放着几片 茶叶的茶碗里冲上水, (出示图片) 这个动作老茶客称为“沏” (出示生字、拼音 q,读准读音) 。 说明:说明:用过渡语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在不经意间让学生理解了“沏”的意思。而 “沏”的字音比较容易读错,在此要加以强调。 (一)学习第一

6、节(一)学习第一节 1.坐定了沏上茶,就有卖零碎的来了(出示图片和文中描写的相关文字) ,师引 读:他们的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 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 说明:文中出现的有些词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遥远,直接用语言描述,他们未必 能真正理解。在此处教师通过引读,让学生边读边观察图片,理解和认识“黯 淡、柳条筐、小蒲包” 。 2.(播放卖零碎的吆喝声)请你仔细听,想想他在干什么? 3.生交流(他在叫卖;他在吆喝); 4.师:是呀,他正在叫卖他的零碎东西,有(瓜子、花生、炒盐豆)等,其实 课文里就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能找到吗?(兜揽) (理解“兜揽” ,指导书写“兜

7、” ,读好词语) 5.茶馆里除了卖零碎的,还有其他卖各色小吃的,请你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想 象一下他们又会如何兜揽生意呢?选择其中一个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 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 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 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来喝。 6.同桌互说;班内交流,师随机引导学生从小吃的做法、颜色、香味来说,并 适时小结,板书。 (做法、色香味) 7.师生配合读段。 说明:说明:本环节围绕重点词语“兜揽”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听,然后用自

8、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再引导他们到文中找。通过这样几步的教学,学生理解了词义。 而理解词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利用文本语言,让学生通过 自己读,然后想象,最后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教师在学生 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导、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介绍扬州小吃的写作方法, 为后面让他们自己介绍各地小吃作铺垫。 (二)学习第二节(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这零碎小食固然让人嘴馋,这“烫干丝”更是必不可少。那这扬州 名小吃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1.生默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做“烫干丝”需要几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一下文 中出现的“;” 。 2.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 (切丝、烫熟、调味)

9、3.那每一步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你不看书能填吗? 出示填空: 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 (放) 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 ,干丝便熟了。 (滗)去了水, (拨)成圆锥似的,再 (倒)上麻油酱, (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4.生交流,师随机教学生字“滗” ,通过让生做动作理解意思。 5.师生合作读。 6.师补充介绍:别小看这些动作, “切”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好的。一块一厘米多 厚的豆腐干(用手比划出厚度) ,要切成十七片薄如纸的薄片,然后再切成象头 发一样粗细的细丝,并且一根不断。可见,这厨师的手艺是非常(好,高 超) 7.再快速读读第二节,看看从哪

10、些词语里,你还能感受到厨师手艺的高超。 8.生交流。 (飞快、说是迟,那是快、一眨眼) 9.指导朗读“烫干丝先将一眨眼已端来” 。 指名读 齐读 10.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烫干丝”是怎么做的了,下面请你做回小厨师, 把“烫干丝”的制作过程向大家做介绍。你可以结合板书和老师刚才的一些介 绍,试着边做动作边说。 11.学生准备,指名交流。 说明:说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复述课文。复述要给学生铺设好台阶,在帮助他们理 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更好地复述。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关注“;” ,理清制作 “烫干丝”的三个步骤,再用填空的形式,让他们了解每步具体是怎么做的。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板书来复述。

11、 (三)学习第三节(三)学习第三节 1.师生配合读: 这烫干丝清淡可口,是道开胃小菜,所以你不用担心吃不下别的扬州点心。接 着该要(小笼点心) 。扬州的小笼点心种类可多了,有(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 笋肉馅儿) ,最美味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 。这菜包子和 干菜包子各有什么特色呢?现在请你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来介绍一下,看看 你能不能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师范读“菜选那最嫩的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 ,生感受特色。生交流,师随机从作者抓住了点心的做法、色泽、味道来小结;教学多音字 “嚼” 。 指名读句;分男女生读句。 3.师引读最后三句话: 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谁舍得错过。

12、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 。 要是有饭局, (还尽可以从容地去) 。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 偶尔上一次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 走出。 ) 4.师小结:这扬州茶馆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看似普通的零碎小吃,或是做工 精细、风味独特的烫干丝,还是色香味俱全的小笼点心,都让人馋涎欲滴。如 果你到扬州一定要去茶馆坐坐,享受一回“皮包水”的感觉。 说明:说明:朗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此环节采用多种方式的读进行 教学。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菜包和干菜包的特色;通过引读, 又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新老顾客对茶馆小吃的喜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吃了,除了扬州小吃,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 2.学生交流。 3.总结:这些小吃也只是我们中国各地饮食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在每种饮食的 背后还有当地的文化习俗渗透在其中,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闻名世界的(板 书) 。 4.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种小吃,你可以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从小 吃的色香味、做法等方面来介绍。 (手指板书) 说明:说明: 通过让学生介绍其他风味小吃,来激发他们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最 后一个语言训练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充裕,可作为回家作业让学生来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