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228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 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授课时间教法目标教学法课型新授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2教学准备课件复备课三维目标及处理方法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5 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理清学生的思路。教情分析教学难点

2、及处理方法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朴实。学情分析学习这一课,培养学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细节,注意文章的过渡,学会游记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他们的意思。三、阅读课文,了解

3、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和理解教学过程2. 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3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4.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四、课外拓展,小笔头练习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

4、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 5 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二、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三、导学达标1.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4)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2.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

5、会双龙洞的“险”。(1)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2)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3)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4)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3.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

6、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1.启发思考: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3.集体讨论。四、课外拓展 给文中的几个景点的某一处写一导游词 背诵,并仿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