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222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晓日》《送杜十四之江南》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古诗晓日晓日 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十四之江南古诗简析:古诗简析:晓日一诗是正值日出之时,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的确,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送杜十四之江南是一首送别诗。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到第三句,撇景入情。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教学

2、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晓日 ,了解诗人于晨间立于江边,看到红日喷簿而出,霞光万道、那气势、那感受。 学习送杜十四之江南 ,了解诗人在湖北送杜晃进士到江浙,有天涯之感,感受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送杜十四之江南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一、学习晓日晓日(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二)品读感悟。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1)天

3、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天边的霞光映入水中,水天一片通红。(2)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只要在三更以后到日观峰,就能看到太阳最早被送上碧空。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朗读感悟。二、学习二、学习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解题。1.简介作者,复习古诗,引入此诗。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2.解释题目:杜十四是作者好友杜晃,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二)初读感知。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1.

4、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荆楚和东吴水乡连接,朋友啊,此去的江南,烟波浩茫。2.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我目送你渐渐消失,伤心的泪珠挂满脸旁。(四)朗读古诗、品味诗意。1.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2.朗读、背诵古诗。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积累送别的古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