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2224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烂漫的点地梅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青藏铁路建设史及建设者事迹的有关资料;生字卡片等。 (有条件的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点地梅及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材简析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瘠薄的土地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

2、凡,在藏东南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上随处可见;它伟大,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只要有一点瘠薄的土壤就顽强地生长,向人们奉献出灿烂如云霞的花朵。同样地,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又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烧起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之光。作者正是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内在品质的相通之处,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3、想感情。难点一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建议本课教学 12 课时。解读与提示解读与提示* 题目:作者是借“烂漫的点地梅”赞美高原筑路兵崇高的精神。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让学生读题目,根据“烂漫”一词说说想象中的点地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 1 段:简洁地写出了唐古拉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教学时,可让学生质疑,老师或同学补充介绍“冻土封固” “人类禁区”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雪域高原恶劣的生存条件的认识。* 盛夏 6 月还有积雪,可见其寒冷。* 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抓住“根扎得很深” “一丛一丛的几乎贴

4、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这些词句体会这种高原植物的顽强生命力。* 枯槁:草木干枯。这段对唐古拉山春天景色的描写很美,可鼓励学生摘抄、积累。* 姗姗而来:形容来得很晚。* 第 612 段:从藏族姑娘的口中, “我”知道自己种的植物叫点地梅。这部分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 白悠悠的云彩,蓝莹莹的天,蓝天白云下紫艳艳怒放的点地梅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一段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这句赞美点地梅的句子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点地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 15 段:这一段介绍了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可

5、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择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也可结合自己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事迹交流自己的体会。*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时代背景的了解,通过“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作者以若干事例赞扬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美好心灵和舍己为公的崇高品质。* 第 16 段:引导学生找找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第 17 段: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的学习谈谈对这一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生字提示:“域” “姗” “陲”在

6、书写时都是左边窄右边宽;“陲”字最后一笔短;“羔”字在书写时注意四点底应写得宽一些。* 课后第 1 题,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高原筑路兵和点地梅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借赞美点地梅歌颂高原筑路兵的美好心灵,领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课后第 2 题,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第 3 题,实际上是个书面表达的练习,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设计参考教学设计参考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 学生读课题。说一说读了题目之后的想法。2. 希望对这种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吧。二、初读课

7、文,了解大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3.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4.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三、学生质疑,以疑导学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 ,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会提出诸如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 ,却要写高原筑路兵等等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板书在黑板一侧。2.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四、学

8、习课文第四、学习课文第 3 31313 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段,体会点地梅的美丽和顽强 1. 默读第 313 段,勾画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2.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教师在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第 3 段和第 13 段中描写点地梅“顽强”和“美丽”两大特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 1、2 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

9、地朗读课文第 13 段,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五、读文与课外搜集资料相结合,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五、读文与课外搜集资料相结合,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1. 学生读介绍筑路战士英雄事迹的段落,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2.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3. 教师用课件出示或口头介绍另外几个发生在青藏铁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迹。4. 通过课文的学习再结合背景资料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5. 学生齐读第 16 段。六、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六、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 通过前面的学习,想一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2

10、. 指导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七、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七、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1.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 ,实际上却是赞“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2. 学生回忆并交流还学过哪些和这篇课文表达方法类似的课文。八、自学生字,正确书写八、自学生字,正确书写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2. 学生练习书写。参考资料1.高原野生花卉西藏,以她那宏浑辽阔的地势、变幻莫测的气象和神秘悠远的风情,向世人展示着“世界屋脊”的壮丽与奇迷,令热爱自然的人们神往。而当您伴着融融阳光走近她,您会惊喜地发现,她不仅有白雪皑皑的冰峰,矮草稀疏的荒漠,她还有五彩缤纷的草地,星花点

11、点的沼泽,金红遍染的山坡,茂密葱翠的森林,有从贫瘠土层中绽放出的灼灼花朵,也有布满在危崖绝壁上的奇葩秀萝。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西藏的野生花卉怎样生长呢?原来,它们常常缩小自身的营养体,以适应不利的生存条件;却放大它们的花器,向外界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它们的花色往往显得格外鲜艳。西藏野生花卉汲取大自然之雨露精华,造就成千姿百态的景观,装点着原野山川的美丽。繁花似锦与偏僻荒凉似乎是对立的,殊不知深山幽谷、疏草峭壁之处,亦有种群丰富、形色多样的野生花卉。西藏野生花卉就以她独特的魅力,将高原的雄浑苍凉之美与艳丽孤芳之美奇妙地结合起来。2.西藏高原的“垫状点地梅”西藏高原是世界

12、上面积最大的高山植物分布区。在西藏海拔 4200 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和河谷中均可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 10厘米的垫状植物。它们是由许许多多的分枝交织而成的一株植物。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 11 科 15 属 40 余种。常见的如雪灵芝属、点地梅属、虎耳草属、凤毛菊属等等。坐垫状植被中分布较广泛的是“垫状点地梅” ,这种属报春花科而略带木质化的植物,紧密而扎实,铁铲都不易砍入。一株典型的垫状点地梅,像是一把撑开的雨伞,非常奇特。3.点地梅报春花科点地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 轮廓为直径 35cm 的半圆球形。花葶自植丛中伸出,具数朵花;花冠紫红色

13、,喉部黄色。花期 67 月份。 喜凉爽,喜光,耐瘠薄。 中国特有植物。 产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多生于海拔 30004500m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四川西部也产。4.青藏铁路建设:半个世纪圆一梦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更是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的夙愿。 长期以来,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中国铁路史,至青藏铁路通车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只有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因为没有铁路,85以上的进藏物资都要通过青藏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远远满足不了青、藏两省区,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4、 2001 年月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格拉段北起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苹,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南至拉萨。全长1118 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 564 公里,西藏自治区境内 554 公里。格拉段铁路的大部分路段在高海拔地区,国家总投资 262.1 亿元,工期年。 2002 年月 29 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工。5.中华第一“生态路” “青藏铁路的各位施工者,你们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可以将工期从五年推迟到六年,但不要扩展施工地面,要十分爱护生态环境,爱护中国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保护中国的每一寸绿地。 ”

15、这是朱基总理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上向全体施工人员提出的要求。 青藏铁路的施工要穿过青藏高原上的两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300 多公里。这里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优先地区。 为了让草原与雪山交织的高原充满绿色和生机,铁路建设者倾注了许多心血和汗水。在施工现场, “爱护高原每一寸草地” “珍惜高原生态、修 建环保铁路”“高原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标语牌时刻提醒施工人员要做文明的建设者。 6.青春在唐古拉闪光记青藏铁路的年轻建设者 青藏铁路 3 万多名建设者用热血和智慧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把太多的爱、太多的情献给了高原铁路。他们当中,

16、不仅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夫妻、兄弟,把真情融入了不断崛起的“高原彩虹” ,涌现出了一个个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在青藏铁路建设大军中,有五对年轻夫妻,他们有的告别年迈的父母,有的放下吃奶的孩子,奋战在海拔 4900 多米的风火山工地。27 岁的工程师王安军和24 岁的打字员江芝丽在青藏建设中相识、相知、相爱。国庆节,在风火山隧道的工地上,他俩举行了特殊的婚礼。婚后,小两口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生活上相互照顾,比翼双飞。2003 年“五一” ,夫妻俩同时受到了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表彰奖励。 中铁三局青藏铁路四项目部有 8 名女职工,其中 7 名女工和丈夫奋战在工地上。他们把浓浓的情,倾入到建造世界屋脊一流铁路工程的事业中。项目部钢筋工徐永年,父亲病逝,因工期紧张,没有回家为父亲送终,只在青藏高原上烧了些纸钱,跪在雪地上朝着北京门头沟老家为父亲磕头送行。而哥哥徐永根料理完老人的后事也匆匆来到工地,同弟弟一起筑路基、修涵洞、架桥梁。 7.青藏铁路建设者创作的楹联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