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3220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鲜开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金川区第二小学 鲜开花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创新的关键。老师在教育创新中应本着为教育服务原则,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一)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转变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是关键。因此,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开展创新教育实验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导向。采取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办讲座,校内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等

2、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理论培训,提高认识,逐步摒弃旧观念,树立起新观念,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将所学理论用于指导教育改革实践。 (二)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主动探究方式转变,教师要由演员型向观众型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思维方式按部就班,学生不能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不是机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努力创造。(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转变。(四)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教法研究,又注重学法研究,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最终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应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学生的好奇心不能随意扼杀,让其喷发创新动力。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 “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

4、。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二)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引发小学生创新的火花,知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而要从拓宽层面入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三)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打破教师向小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培养小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小学生提出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箱、评选最佳小问号等形式,形成一种能公开提问、感受提问很了不起的氛围,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挖掘,鼓励和激发小学生探索

5、的欲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四)帮助小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小学生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 三、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

6、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 “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 (二)平时加强小学生思维流畅、变通和独创的培养。其实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时间提出较多的新见解、新解法,这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变通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指灵活性),要求

7、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发散思考。例如当问 1+2+3+10=?,如果学生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加起来其结果是 55,说明思维的变通性小。因为这些都只是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分别运算;若想出 1+9=10,2+8=10,共有 5 个 10加 5,其结果是 55,则说明便通性要大些。独创性是指对某个事物的不同寻常的独特见解。例如有这么一道题:(7575-7574)25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演算这道题。可是将小括号里的 75 提了出来,成为:75(75-74)25。这就是一种“冒尖”的独创性。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空多填”、 “一题多变”、 “一题多问”、 “一

8、题多解”等方法是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方法。 (三)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为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容、开放、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教师不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要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9、。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地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程序,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经过创新性认知策略训练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创新性明显地高于一般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急于求成,其方法有:1、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创新。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而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 2、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

10、。实际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学贵有疑,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尤其是新奇大胆的念头,而且要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五)运用对比练习,发展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发展创新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运用对比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11、活性。一是对不同知识的相似点进行比较。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后,设计“猜一猜”练习题,即出示一个角,猜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属哪一类。学生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推理的思维过程,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二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最后引导学生找出最佳的计算方法。三是对应用题中某些条件进行变换比较。通过变换比较,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个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