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内16 篇 文 言 文 复 习 纲 要(小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2764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 内16 篇 文 言 文 复 习 纲 要(小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 内16 篇 文 言 文 复 习 纲 要(小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 内16 篇 文 言 文 复 习 纲 要(小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 内16 篇 文 言 文 复 习 纲 要(小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处:出处:左传庄公十年作品:作品:左传,旧传为春秋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史学名著和文学文学名著。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编年体年体史书。内容:内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齐鲁长勺之战)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后发制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结构:结构: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写法特点:写法特点:1、 详略得当:本文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所以全文

2、以曹刿为中心,详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2、对比的写法。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与曹刿的积极参与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3、刻画人物: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对话)刻画人物,表现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4、语言精炼。重点句:重点句:1、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最能表现取信于民的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等齐人三鼓后进军的依据:夫战,勇气也。4、最佳的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最佳的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

3、时5、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成语: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1 2 3 用原文语句回答类。 (1)最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的词句:请见或请从。 (2)表现民不愿与官交往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表现庄公政治上鄙陋的语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5)表明庄公始有所吾(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6)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即克,公问其故。 (7)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是:夫战,勇气也。 (8

4、)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9)鲁国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 (10) 鲁国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 (11)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2) 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3) 第三段出现的成语是:一鼓作气。 (14) 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5) “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证明曹刿在战场上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3)体现

5、取信于民的是哪件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写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 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文眼,为写曹刿远见作铺垫。 (2)(2)勾联情节,为写庄公鄙陋埋下伏笔。 6 战前.战中.战后,哪一部分写的详,哪一部分写的略,为什么?战中.战后写的详,战中写的略。本文通过曹刿战前分析,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决胜条件,战后 总结,军事上要后发制人,从而体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干和组织能力,战争与这些无关,所以 略。战前战后恰恰体现了这些,所以详。 7 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在于表现曹刿的什么特点?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

6、战机。 8 曹刿认为在战争中怎样才能刻敌制胜?首先是鼓舞士气,抓住有利的战机,其次是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观察敌情判断敌 方意图,在作出战略安排。 9 齐鲁战争中,弱国战胜了强国,成为历史上以若胜强的著名战略之一,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f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10鲁庄公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肉食者鄙”? 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急躁冒进,对军事无知;战后不知取胜原因。 11反观历史,庄公似也有过人知处,请你以“我替庄公抱不平”为题,为庄公平反,展2示你创造性思维的魅力。如庄公纳谏如流,平易近人,为才是用,谦虚诚恳等,语句流畅,表意明了即可。 12请你根据你

7、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补全下面对联。上联:人心向背定胜负下联:勇气大小决雄雌 13本文又提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后更改为“曹刿之战” 。纵观全文,请 你分析一下更改题目的理由。“长勺之战”只是交代战役的发生地点,以题“曹刿之战”却突出了本文的写法及主题。 (1) 本文情节是围绕庄公和曹刿对话进行。 (2)通过曹刿的“论”来体现战役取胜的原因。 14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多,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这样战例名称 及交战双方。示例:淝水之战:谢安、符坚 1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反映了鲁庄公怎样的观点认识?他认为取得了大臣们的支持就可以获得战争的胜利。 15第二

8、段中曹刿所说的两次“可矣”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表现了曹刿指挥作战的什 么特点?沉着冷静,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 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鲁庄公:战前不知取性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中急躁冒进,不懂战术;战后不知取胜 的原因。曹刿:有政治远见,战前启发鲁庄公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战中沉着冷静,善于把握进攻和 追击的时机,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17在战前准备阶段,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答话意在强调什么?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周围之臣和“神灵”身上

9、,曹刿两次否定意在使庄公认识到取信 于民才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以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18 孙子兵法 中有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请找出文中表 述这种战略思想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客之。 19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记述这样一庄有始有末的战争故事来表达自己怎样思想?治理国家以民为本,应该看到人民得力量和作用;在战争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将士的士气,善于 观察敌情,抓住战机,适时反击。 20本文中曹刿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奕奕动人,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作为 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曹刿身上学习什么/曹刿在鲁国危机之时能挺身而出,足见他的爱

10、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在作战的过程中曹刿 能仔细观察、谨慎从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1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在你看来,弱小的鲁国之所以能战 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有哪些?政治上采取了取信于民的策略,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战术上,曹刿指挥正确,采取了后发制人的战术。 22曹刿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作为中学生要心中有祖国,用知识武装自己,培养自己建设 祖国的意识和本领,时刻的准备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23乡人阻止曹刿请见,并说“肉食

11、者谋之,又何间焉?” ,反映了鲁国怎样的社会现实?民不愿与官谋划,统治着不得民心得社会现实。 24本文叙述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读完本文后,你感悟到做人和 处事的什么道理? (1)从人心齐可移泰山的角度谈,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得到人民群体的拥护。 (2)只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事情才能成功。 (3)调查研究,知己知彼。 (4)抓住时机。 25在学习本文时,有同学质疑:乡人劝止曹刿的情节似乎作用不大,删去此处,文章内容会 更集中,你对这个问题持怎样的看法?不删除。删除后不能将乡人与曹刿形成对比,无法表现曹刿的爱国精神。同时也不能自然引 出曹刿请见的原因。 2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1)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 皆着眼于民,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 (3)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远谋。 27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