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736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鞋匠的儿子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鞋匠的儿子鞋匠的儿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1.由于本文的体式是演讲辞,因此适合于进行朗读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应当突出读的分量,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2.作为演讲辞,有比较浓郁的辩论的色彩,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阅读经验,为此,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这种体式文章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3.林肯是一位具有很强魅力的政治家,应当让学生有阅读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人文熏陶。4.本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他也是一位出身很贫穷的作家,所以他对林肯的故事有强烈的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林清玄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本课教学目标

2、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制定:1.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醇厚”感。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文;3.初步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1.让我们一起来写林肯的名字。2.出示林肯的生平,了解林

3、肯的不朽功勋。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了吗?或者说你能来谈林肯给你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设计意图:学生不了解林肯,就很难真正地走进课文,去体会林肯在面对批评、讪笑、诽谤时的自信与潇洒)二、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二、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羞辱羞辱” 。1.同样令人叹服的是,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板书课题:鞋匠的儿子。在你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2.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来告诉大家,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职业?3.交流: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

4、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1)理解“尴尬”:通常情况下,怎样的时候是尴尬的时候?(2)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怎会使“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设计意图:1.整体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在整体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尴尬”一词的理解来达到让学生感受当时气氛的目的。 )三、细读课文第三四节,直面三、细读课文第三四节,直面“傲慢傲慢”与与“羞辱羞辱” 。1.读第三小节。看谁能读出这一种“傲慢”?这难道仅仅是傲慢吗?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致林肯于死地)2.你认为这种种

5、意味都集中于这句话的哪一个词上?你能听出来吗?3.这句话读的指导。4.然而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你真想说些什么?(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参议员话中的含义,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2.明白当时林肯的处境,从而为学习辩论性文章树立一种有效的解读范式) 四、在感情的朗读林肯的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四、在感情的朗读林肯的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1.在晏子使楚中,面对侮辱诽谤,晏子巧妙反击;在狼和小羊中,面对挑起事端,小羊据理力争;我们同样可以看下面这个故事: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林肯与参议员辩论的方式与朗宁一样吗?2.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林肯独特的的辩论吗?进行读的指导。3.文章里并没有说林肯当时说话的神情如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五、拓展五、拓展这一场辩论给你以什么启示呢?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启示又是什么?(设计意图:1.逼近文章的主题;2.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